赵灵台带人前往昆仑的事,很快传扬天下,引得无数修士奔赴昆仑境,主要是想看个热闹。有机会的话,看看能否捡点残羹冷炙吃。自古以来,昆仑乃庞然大物,自诩“永不倒”,不料时来运转,而今竟沦落至斯。
如此大物,一旦倒下,就算被灵台一脉吃肉,漏下的汤水,给予旁人,那也是享用无穷。
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人想不明白,昆仑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记得不久前,人间执牛耳者,还是他们,张扬霸道,予取予夺,怎地过了一阵,就轮到赵灵台打上门去了?
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那也得有个比较长的时间来完成,可如今呢?昆仑与灵台的身份地位调转,也就两三年间。有好事者整理出了两派的恩怨情仇,以及主要事件的时间轴,并准确指出,昆仑走下神坛的转折点,应该便是那两次来攻打灵台,皆是折戟沉沙,败走麦城,致使一蹶不振。而上仙降世,本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不料只算是回光返照,无力回天。
到了这等田地,昆仑也只能龟缩在山门,无力出击了。
现在最后的疑问,便是出关的赵灵台能否一举打破昆仑护山大阵。以及,昆仑会不会真得覆亡……
……
一路风雪。
在路上,赵灵台寡言少语,多数时间都在马上闭目养神。
一行人之所以选择骑马出行,也是不急着赶路,花在路上的时间多点,造势更足。
这一战,注定要载入人间史册。赵灵台的想法很简单,便是毕其功于一役。
但这一战,也不会轻松。面对灭到昆仑山门,便是穿着灵台服饰出现在昆城,就被昆仑的人连皮带骨剥了,渣都不得剩。
这番出来,赵灵台带上她,名义上是了结最初的因果;但更多的,想必是要提携这位小徒弟,让其增加见识,开阔眼界。
“挺好的。”
许君心里默默念道,渐渐收拢心神,冥思《空名剑》起来。
这套剑法,前一阵子,赵灵台又给予她一番指点,把原本就简单的三招,直接浓缩为一招了。
大道至简,在剑法上,往往删减比增添要难得多。有些剑法,招式套路,洋洋洒洒上百式,可真正拿出来对阵杀敌时,反而成为花架子,虚有其表,耍得好看,实用性却甚差。
那是属于江湖的路数,不是修真。
真正杀人的剑,一剑足矣。
在赵灵台借“祖师爷显灵”的阶段,来对灵台剑法进行改良的时候,便是化繁为简,把好几套剑法给彻底改革了。
改革的效果显著,一些困在瓶颈多年的长老,弟子们,纷纷突破,晋级更高的境界,江上寒更是直接成就人仙。
可以说,所有的一切变化,都离不开赵灵台。
对于灵台上下而言,这是一个莫大的机遇,对于许君,更是不用说。她明白了其中道理,道心渐趋坚定,与师父师兄们一般,也在马上修炼起来。
……
昆仑山上,氛围凝滞,自从传来消息,好几天都是这样了。不管是上面的门主长老们,还是下面的弟子,人人都感受到了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和萧杀。其中又裹挟着愤懑和不甘,混杂在一起,很是复杂。
尤其是众多昆仑弟子,他们许多人都是自幼便被培养,一直以来,以自己能拜入昆仑为荣,为傲。以往时候,只要一亮身份,不管去到哪,都是备受尊荣。
在他们的意识里,昆仑,早已成一块金字招牌,所向披靡。
可如今呢?
天之骄子,沦落风尘?枝头上的金凤凰,不如鸡啦?
天上地下的境遇落差,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
因而很多昆仑弟子觉得憋屈,自发组织起来,在广场上呼吁,请求一战,要与赵灵台等决一死战,重振昆仑雄风。毕竟他们觉得,赵灵台就那么几个人来,而己方这边,可是上千的团体,修为在元炁以上者不在少数。
要说人仙,门中不也有神月等坐镇吗?好几位在呢,老是老了点,可在数量上不吃亏。再加上护派大阵,各种传承下来的法器宝物,综合起来,有甚道理怕了赵灵台他们?
既然被人打上门来了,那也不用讲究什么道义礼数,一拥而上。管它什么规矩面皮,最后的结果,只会是胜王败寇。
一时间,群情汹涌,相当热烈。
对此,神月等人看在眼里,喜上眉梢。作为门派高层,他们希望看到的,便是这样的气氛。如果门下弟子没了血性,没了尊严,听到赵灵台打过来就人心惶惶,作鸟兽散,那就太不堪了。
不过这般情景本就不可能出现在昆仑之上,千年大派,仙门传承,岂是说说而已?就连一些比较大的帮会,经营得好,亦能同仇敌忾。宗派当中,即使衰败破落,也得经过一段比较漫长的时期。一般而言,只要首领核心不出问题乱子,基本就能稳得住。
弟子请战,神月几个乐见于此,不加约束,给予许可。于是好些弟子在昆城境内,与来看热闹的修者发生冲突。几乎毫无例外,都是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跪地求饶。
这一下,昆仑弟子们顿觉扬眉吐气,狠出了一口恶气。
而那些被打的散修,而或一些宗派弟子只能忍气吞声,心里腹诽不已:你昆仑厉害了得,怎么不找赵灵台去?寻咱们这些弱小身上撒气,算甚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