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的路上,他这正忧虑自己的安全呢,没想到就遇到了水贼的打劫。这光天化日的,贼人连他这一郡太守都敢打劫了,更不用想太平道的事情一旦爆发,这天下会有多乱了。正担忧呢,武安国这家伙就没头没脑的撞了上来。好家伙,战国四神将,杀神白起的后代,还有比这个更靠谱的保镖吗?于是立刻要征辟他为东郡的兵曹从事史。
可是武安国哪敢当啊,立刻就婉言拒绝。见有人竟敢拒绝自己,曹绍就给他客气的介绍了一下他这么做后将要面对的宦官一党的压制,以及他个人雇来的杀手刺客的追杀。为了自己的仕途和人身安全,武安国最后还是老老实实的跟着曹绍回了东郡,当了东郡的兵曹从事史。
还好作为东郡的首府,濮阳城池坚固,且有驻军万余。曹绍也从曹节哪里得到了提示,一回来就叫武安国整顿军士,训练士卒,他自己则努力的囤积武器粮草。
看到曹绍这一番动作,武安国才想起此时貌似唐周已经和朝廷举报过太平道将要谋反的事情了。而且这曹绍一定是从曹节哪里得到了更多关于太平道的消息,毕竟他前世从书籍上好像看到过,太平道起事之前,之所以能够不被官府察觉,完全是靠着对十常侍的贿赂才能做到的。因此他对曹绍的命令也是恪守不渝,刚一上任,就马上下大力气整治兵事,并且很快通过自己不凡的武力和统兵能力,获得了濮阳全军上下的追随,还有同僚的推崇。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很快就来到了三月五日这一天。虽然这一天武安国还是和往常一样来到自己的兵曹府,处理政务,但是稍微有点眼力见的人,都能看得出今天的武安国有点不在状态,一副非常紧张的样子。很快,夜幕降临了,一天时间又过去了。跪坐在公案之后的武安国刚想松一口气,就看到外面的传令兵一副惊魂失措的样子跑了进来。“报,在兖州境内爆发大规模的民变,濮阳四周侦察到不少叛军的踪迹,东武阳,阳平,乐平多地遭到攻击。同时还收到了冀州,荆州,徐州,扬州等多地的风火求救信号。”
“事情,还是按照原来的样子发生了。”武安国暗自叹了口气,随即便命令士卒将这个消息报告给曹绍,还有东郡的郡丞,长史,以及其他的诸曹官吏。毕竟在他看来,早在两三个月之前,曹绍就已经得到了太平道即将造反的消息,然后就暗中开始做准备。时至今日,他应该早已经有把握应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才对。
然而令他吃惊的是,被他派去报信的士卒很快就会来告诉他,太守府的人找遍了整个府邸,都找不到曹绍。非但曹绍如此,就连曹绍的家人也一个找不到。根据太守府的侍者说,从昨天早晨起,曹绍一家就没再露过面了。他们虽然奇怪,但是曹绍事先吩咐过,说他们一家野游去了,叫府里的人不要张扬,也不要担心。
听士卒这么说,武安国当即就被打击的一屁股坐到了地上。这曹绍明显是跑路了,哪里还能找的到?很快,武安国的猜想就被证实了。除了一个由本地人担任的仓曹史外,其他的郡丞,长史和诸曹,也一同消失了,紧跟着,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一脸惊慌失措的的仓曹史,跑到他的兵曹府来求救。
“陈大人啊,不必喊了,我已经知道了,给你送信的人还是我派去的。”上任后,武安国没怎么费力就了解到,为了完全掌控东郡,除了他这个刚刚征召的兵曹从事史,还有一个本地人仓曹史赵恒外,太守府的其其余官吏,从太守到诸曹,都是十常侍一系,随曹绍从洛阳一同上任的。如今的情况已经很明显了,除了他和陈恒这两个外人,其他的人都早已听到了什么风声,然后脚底抹油溜了···。
“那我们该怎么办?太守他···。”陈恒惊慌失措的看着武安国道。
“还能怎么办?趁叛军还没攻过来,赶紧跑路呗。”武安国耸耸肩,从跪垫上站起来,打算回去收拾收拾跑路。曹绍那帮人的用意很明显,就是怕他们那些人跑的不够快,被叛军追上,所以才特意留下他们两个,用来拖延时间的,他才不要做替死鬼呢。
谁知刚刚从堂上走下来,就一把被陈恒抱住:“不能啊,下官是本地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弃家乡父老而去啊。而且以我大汉朝的律例,大敌在前,临阵脱逃者斩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