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降,我们愿降,不要杀我们···。”如今情形,一目了然。除了投降,就是死,因此瓮城中的所有黄巾士卒都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不提城内全部投降的黄巾士卒,城外的张伯,带着剩余的一万人,在丢下了近两千人的尸体后,总算逃出了汉军弓弩手的射程。看看城门,发现对方没有追出来的意思后,方才各自松了口气,无精打采的退回了黄巾大营。
“我们撤军吧,东行去投卜己。”站在营门处,看着一路败退回来的张伯,梁仲宁提议道。
“不行,按照当初大贤良师的计划,濮阳一定要拿下,这样才能掌控整个东郡,从而勾连冀州,兖州,荆州三州的兄弟,最后进军洛阳。如果我们就这么撤了,岂不毁了天公将军的整个计划?”张伯一屁股坐在地上,有气无力的拒绝道。
“可是如今我们强攻攻不下,又失去了城中做内应的兄弟。更何况连番失败,我军士气已经低落至极点,凭何攻取对面的坚城?”梁仲宁无奈的说道。
“这······,有了,明日我就去城下叫阵,要城中朝廷的狗官与我单挑。只要能杀他们几人,必能震慑城中军民,提升我方士气,到时肯定还有机会。”忽然张伯想到了一个办法,一面紧紧的抓着腰间的钢刀,一面对梁仲宁语重心长的说服道。只是他自己也明白,在说服对方的同时,他也是在说服自己。
武将单挑,最早开始应该是在春秋早期,贵族武将驾车战斗的时候。当然,武将单挑赢了,并不意味着战争就赢了。之后的士兵交战还是必须的,胜负还是要靠着士卒一刀一枪的拼杀出来。那么武将单挑到底为了什么呢?很简单,就如张伯所说,士气。
早在春秋战国时,曹刿就说过“夫战勇气也,彼竭我盈故胜之”
两军决战,天时地利人和固然是影响胜负的重要因素,但是敌我双方的士气,同样也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就如同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消灭几倍于己的秦军精锐部队。官渡之战,曹操火烧乌巢隧赢得胜利。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之火烧赤壁就让曹操败走华容。彝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刘备七十万大军铩羽而归。他们的这些做法,从未真正重创过敌人的兵力,但是为何之后却反败为胜,以少胜多了呢。无他,因为他们从战略上打击,甚至是覆灭了敌方的士气。
而张伯此时打的也是这个主意,黄巾军目前士气低落至此,实力上也不占优,只有靠着单挑,以个人勇武,强行鼓舞一波士气,坚定士卒的必胜之心。
“好吧,明日您多小心。”梁仲宁也知道这个道理,因此并未阻止,只是叮嘱他要小心,实际上他对张伯的实力还是有信心的。兖州一代有很多山贼,造反之前,太平道的人传教时就经常遇到,而且奉张角的命令他们还主动出击,收服过几伙山贼。对于更为看重也更为崇拜个人勇武的山贼,单挑这种事,自然是没少遇到。那时候遇到这种事,都是张伯去的,而且他也没辜负众望,全部取得了胜利。
第二日一早,武安国刚刚吃过早饭,就听外面战鼓齐鸣,号角阵阵。武安国走出城门楼,趴在城垛上一看,发现张伯带着三四千无精打采的黄巾士卒,慢悠悠的走了过来。
“搞什么鬼。”三五千人,看着不像是来攻城的啊?不攻城,这些黄巾军来搞什么鬼?
好在张伯没有让城上的汉军疑惑太久,只见他先是命令身后的士卒原地等待,然后一个来到城头下,拔出腰间的长刀,指着城上的汉军叫道:“喂,城上的狗官听这,有胆的就打开城门,出来和我一战。如果我胜了,我就立刻带兵撤退,怎么样,你们敢不敢?”
“武将单挑?”站在城头的武安国一愣,随即脑袋来冒出来这么一个名词。
要说三国时代为什么吸引这么多人向往,除了层出不穷的妖人间的计谋对决,另外一个最大的看点就是各势力之间的武将对决和整个汉末到三国之间的武将排名了。什么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了,什么河北四庭一正梁了,什么五虎将,五子良将之类的。只要是个男人,那个没有手握三尺青锋,赢取一世名的热血。不过自他穿越一来,一是大汉内部没有什么战争,二就是自他出任兵曹从事史以来,一直都窝在濮阳城内练兵,所以这武将对决,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见到。
“切,这逆贼我看昨晚偷袭失败后被打击疯了。我们堂堂的朝廷命官,那个会不要命的去和他单挑。”武安国的身边,一名军候不屑的说道。
“那可不一定,你们看,这逆贼虽然只带了三千人,但是他麾下剩余的士卒大概全来了。这些逆贼昨晚想要偷袭。却被我们发觉,痛杀了一阵,今日估计是想用这种方法来提升他们那一方的士气,同时打击我方的士气。”另外一名军候不赞同的道。说着,朝远处一指。果然,哪里密密麻麻的站着一群黄巾士卒,显然是跟来观战的。
武安国四处看了一下,城墙上的所有士卒差不多都来了,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看着城下叫嚣的张伯。这样子要是不接战的话,恐怕会真的随了这张伯的奸计,于是开口对着四周问道:“你们都听到了,何人愿意出阵给我拿了此人,我给他记大功一件。”
这些将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一人肯答话。就如最先那人所说,他们都是大汉官吏,而且以现金的情况,只要不出大问题,这濮阳是绝对不可能失陷的。如此情况下,他们如何肯舍命去和一个逆贼单挑?更何况这贼人既然敢如此叫嚣,肯定是手上有几分功夫。胜了,固然是大功一件,但是如果败了,不但会对己方的士气造成巨大打击,还有可能会丢了性命。如此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的事情,那个愿意干。
“算了,来人,牵我马来,召集所有的骑兵,我出城去会会个嚣张之徒。”
见没人肯答话,武安国摇摇头道。照理来说,他如今是一军主帅,整个濮阳城的所有军民的性命都记在他身上,不该如此草率的去和别人单挑的。但是武安国对自己的武艺还是有自信的,不是吕布,关羽,张飞赵云之类的,他应该是不惧。更何况这张伯,历史上根本没听过,应该不厉害。眼前这个张伯,明显就是刷功勋刷名望的好机会,他怎么可能错过。
“将军,您是一军主将,怎可轻动?”果然,武安国的话音刚落,就有人提出了异议。
武安国回头看了看那人:“怎么?要不你去?不然任由着逆贼在城下叫嚣,不但有损我军士气,更丢我大汉王朝的脸面?”
那人一滞,说不出话来。武安国也明白他是为大局着想,所以并未与他多计较。提起靠在城墙边上的雷公锤,三两步走下了城墙。片刻之后,随着一阵擂鼓之声,武安国骑着一匹黑马,带着五百骑兵,打开城门慢慢的走了出来。这倒不是他不愿意快点,实在是他身上的武器装备太重了,一般的马根本承受不起。他坐下的这匹,已经是塞外良驹了。但是驮着全副武装的他,仍然是跑不起来。
“呢?来了,有没有机会拿下濮阳,就全靠这一次了。来者何人,报上名来。”看到出来应战的武安国,张伯紧紧握着自己的钢刀,照着他以前和那些山大王对战的样子,对武安国叫道。虽然有些紧张,不过他倒是不担心自己会失败,他印象中的朝廷官员,都是那种肚肥腰圆,肥头大耳的家伙。而武安国浑身穿着精铁重甲,看起来也和他印象中的那些怕死的家伙差不了多少。
“本将乃是东郡兵曹从事史,你不是要单挑吗?来吧。”武安国拿出自己的雷公锤,随意的耍了个锤花,然后道。
看到武安国那比人头还大的锤头,张伯不自主的“咕噜”一声咽了口口水。很明显,如果武安国那把锤子是真的话,那么就绝对不是个好对付的家伙。但是自己是主动来挑战的,不战而逃的话,不但会遭人耻笑,己方军队的士气就更完蛋了。正犹豫间,他突然看到武安国坐下正喘着大气的黑马:“我没有坐骑,是爷们的话,就下来和我步战,这样才公平。”在他看来,武安国的武器这么重,使起来一定行动不便,只要能让对方下马和他步战,那么他就一定占优势。问题是,对方到底会不会答应。
“好啊,来吧。”出乎他预料的是,武安国竟然轻易的答应了。只见对方一个翻身从马上下来,提着铁锤三两步就来到了张伯的面前,根本没有他想象中的那种行动不便的问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