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但解了濮阳之围,还尽数歼灭了城外的逆贼。武安将军,不知接下来你有何打算?”片刻之后,一行人说说笑笑的回到了太守府的府堂。再次互相道贺,并分宾主落座之后,王耀开口问道。
“首先,因为城外的敌军已经肃清,所以我们要趁这个机会将张伯,梁仲宁等贼首押送洛阳,同时将我们的情况上报朝廷,然后等待朝廷的命令。自太平道谋逆,至今日已经许多天了,我想朝廷必然已经收到了消息,而且已经做出了相应的剿贼安排,我们还是静待命令就好。至于这期间,我想率军扫灭濮阳以西的小股逆贼,同时派哨探仔细的探查东阿,东武阳,阳平的情况。”
打了这么大个胜仗,当然是要找朝廷要封赏喽。如果武安国没有记错的话,黄巾起义前期,朝廷对上黄巾军可以说是败多胜少,甚至没有什么胜利的。如今他们取得了这么大的胜利,即使不是独一份,想必朝廷的封赏也不会轻了。更何况,朝廷对张氏三兄弟的悬赏可是赏千金,封万户侯。这张伯,梁仲宁二人虽然远不及张氏三兄弟,但是相比也可以让他官升几级吧。
至于接下来继续围剿东郡内黄巾军的打算,则是一方面为了继续积累功勋,一方面则是为了和张昭,王耀这些世家大户的人口买卖。据哨探报,整个东郡的黄巾军大致可以分为两股。一股是来自东郡西南部的张伯,梁仲宁部,也就是他们刚刚歼灭的那只。另一股则是来自武安国刚刚所说的东武阳,阳平,东阿三地的卜己部。
然而不同的是,来自东南部的张伯,梁仲宁部,虽然也是从白马,燕县,以及相邻的陈留郡,济阴郡等地拉起的队伍,但是他们却并未攻击当地城县,反而是直接朝东郡的治所濮阳而来。这也是他们被剿灭后,未发现有裹挟的百姓的原因。相比于张伯,梁仲宁部,卜己部则是完全不同,他们不但攻下了相邻的县城,更有王度这种献城附逆的。如果能剿灭卜己部,那么想必会捕获大量的俘虏。
如果放到前世,武安国或许会觉得自己的人口买卖如同禽兽无疑。但是身处在这个乱世,他才亲自了解到了在这个乱世中,普通百姓的无奈。就算没有武安国的人口买卖,只要是和谋逆的黄巾军沾了边,东武阳,阳平,东阿这三县的百姓在乱平之后照样会被贬为奴隶,或者流放。同样的结果,那为什么自己不掺上一脚?除了给自己带来巨大的金钱收益外,即使是为奴,他们好歹也能留在家乡。所以这笔人口买卖,武安国做起来是一点都不心虚。
武安国正和张昭,王耀他们闲谈间,却见陈恒一脸怒气腾腾的走了进来。也不与众人见礼,也不说话,就这么板着脸,回到自己的位置跪坐了下来。
“怎么了,陈大人,为何生这么大气。我们刚刚取得了如此巨大的胜利,应该高兴才是啊。”众人面面相觑,互相对视了一眼,最后还是武安国开口问道。
“这群畜生,没有人性,丧尽天良,东阿,东武阳,阳平都完了,他们···,他们怎么敢···,呜呜···。”听到武安国的问话,陈恒如同点着的炸药一般,一边锤着自己的大腿,一边愤怒的咆哮。说道最后,竟然捂着脸“呜呜呜”的痛哭了起来。
这陈恒又叫又哭的,完全违背了他平时一副老好人的样子,弄得大家一时间都摸不着头脑。只得招来了门外的士兵,让他将陈恒的随从招了过来,对他问道:“你们陈大人刚刚干什么去了?”
那名随从同情的看了一眼陈恒和在场的诸人:“将军不是请我们大人去差点一下捕获的俘虏人数嘛,完事之后,陈大人又顺便提审了一番张伯和梁仲宁,结果···。”说道这里,那名仆人犹豫了一下。但是见堂内的众人全是一脸关注的等着自己,只得继续道:“结果得知他在东阿的家人全部被黄巾军杀害了。”
原来虽然是独立的两只部队,但到底是同处一郡之地,又都是黄巾军。张伯,梁仲宁部和卜己部的联系自然是十分紧密的。第一天张伯叫战时所乘的劣马,和之前梁仲宁极其亲兵逃跑是所用的马匹,平时都是用来给两部之间的信使使用的。所以虽然张伯,梁仲宁二人虽然人在濮阳城下,却对卜己部的事情知之甚详。
而陈恒虽说也是本地人,但是却和张昭,王耀这些人不同。因为他是东阿人,只是因为出任仓曹史的原因,才来到了濮阳,但是其家小却都留在了东阿。据武安国的了解,陈恒这一脉,到了他这辈只有他一人,幸好他有两子一女。之前两人谈到东阿的卜己部,他还曾担心自己的家人来着,没想到这么快就变为了现实。白发人送黑发人,老来丧子,这么形容陈恒此刻的处境也许不太现实。但是在这个年代,年逾四十的他,已经很难再有子嗣了。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失去家人,再断绝香火,也难怪他会如此的伤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