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之化龙> 第501章 天下第一仁义之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1章 天下第一仁义之人(2 / 2)

……

李易与夏侯渊这一战的结果,很快就传遍了徐州,紧跟着又传入兖州,豫州,荆州,然后下皆知。

在徐州,陶谦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尽管一大把年纪了,愣是欢喜得像个孩子一般,手舞足蹈,然后就是下令大宴宾客,举城欢庆,为大捷贺。

陶谦这个徐州牧的身上或许有着种种的缺点,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他作为地方官的基本责任感还是有的,曹操在徐州杀人盈野,陶谦是真的痛心疾首,不是装的,现在曹操退了,李易又斩断了曹操的一支利爪,在陶谦看来,如此情形之下,曹操必然不是吕布的对手,想保全性命都难,那么徐州自然也就高枕无忧了。

陶谦非常感激李易,接连去信邀李易回郯县庆贺,但李易却是以战事还需要扫尾给婉拒了。

陶谦只道李易是认真负责,再想想自己这边大摆酒宴,很是惭愧,之后逢人便李易乃是下第一仁义之人。

陶谦对李易的好感在战后到达了顶点,其余徐州官员、世家、百姓对李易的好感也不差陶谦多少。

这一次曹操进犯徐州,陶谦虽然头痛,可真正首当其中的,其实都是地方上的人。

几次屠杀,数十万人丧失性命,那些人多少都有亲属、好友以及同僚存活于世,这些饶数目更多,且对曹操是又恨又怕,如果曹操继续在徐州肆虐,他们不是慷慨赴死,就是背井离乡,逃到他出苟延残喘。

如今李易打败了夏侯渊,算是做了他们想做又没能做到的事情,自然是对李易感激非常,就在捷报传出的当日,徐州各地有许多百姓自发的出城向着承县的方向跪拜,半是祭奠早先不幸殒命的亲人,令一半则是以此来表达对李易的感激之情,之后更是有许多人为李易立起了生祠。

总之,这时的徐州无人不知李易之名,无人不感激李易之恩德,完全就是把他当做了救世主一般的人物来看待,然而,在其他地方,特别是兖州,李易得到的评价完全就是另一个极端了。

曹操在得到夏侯渊战败的消息之后,直接踹了酒席,拔剑挥舞,大骂李易无耻人,居然对他落井下石,甚至还扬言今后要与李易不死不休如何如何。

曹操虽然恨不得立刻与李易一分生死,然而,在曹操收到李易的一封来信后,却是压下火气,万分憋屈的给李易写了一份道歉信。

李易在信中质问曹操,问曹操为何让夏侯渊引兵来攻,他明明都已经让刘备给夏侯渊放行,可夏侯渊不感激也就罢了,反而生出歹念,要趁机害他性命,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只能教训了夏侯渊一顿。

李易在信中言之凿凿,仿佛他是受害者一般,在最后更是质问曹操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他想跟荆州开战不成?

曹操看到这封信,差点呕血三升,可他最后还是将这口气给忍了下来,给李易写信道歉,那都是夏侯渊的个人行为,与他无关,而且为了平息李易怒火,曹操甚至允诺会把夏侯渊一撸到底,以示惩罚。

至于曹洪和程昱的事情,还有被掳走的妻儿,李易没有在信中提起,曹操一样连问都没问,不是他冷血,而是他清楚,问这些事情除了自取欺辱,其余半点用处都没樱

只是曹操不知道的是,等李易收到他的道歉信之后,就会将曹植还给他,不过那就是后话了。

李易这次算是在曹操身上拉满了仇恨,但是,在兖州的另外一方,也就是吕布这里,尽管吕布和曹操是对头,但李易却没落下任何的好福

起初,吕布得知李易将夏侯渊杀得大败之后,还是很高心,毕竟这是削弱了曹操的力量,虽然他感觉自己已经稳操胜券,但战场之上,瞬息万变,胜算能多一分总是好的。

但是,慢慢的,吕布得知李易的名望在徐州扶摇直上,直接超过了徐州的老主人陶谦,甚至还传出了李易是下第一仁义之人美名后,吕布就高兴不起来了,然后越想越是腻歪,最后更是感觉自己被李易摆了一道。

在吕布看来,夏侯渊虽然是李易打败的,可其中大半的功劳应该是他的才对,没有他在兖州起事,让曹操不得已回兵,李易能有机会大胜夏侯渊?

要不是他,不定李易都没胆量与曹操正面开战。

结果现在倒好,他在兖州整出了那么大的动静,而李易不过是投机取巧白捡了一场胜利,徐州那些眼瞎的竟然把李易捧成了徐州的恩人,却无视于他,明明对徐州帮助最大的是他才对!

吕布心里头不平衡,觉得自己吃了亏,只是吕布也明白,这种事情没法子明,于是,之后一连数日,吕布生闷气,甚是还因此呵斥了高顺。

高顺不知道吕布这是怎么了,但陈宫却是大概猜到了吕布的一些想法,只是陈宫也很无奈啊,陈宫看的明白,李易出兵徐州,甭管李易之前打没打,但人家是实打实带着三万大军去的,这点徐州知道,全下人都知道。

可吕布呢,虽然从客观上来讲,吕布也帮助了徐州,甚至作用比李易还大,可他事先丁点的铺垫都没有,名头更没李易响亮,对徐州百姓来他只是个局外人,哪怕事后人家知道了曹操的退兵他也有吕布的缘故,可叫他们因此就对吕布感恩戴德,真的有些不现实。

于是,对于吕布的心态,陈宫也只能装作不知,任凭吕布去胡思乱想,反正在陈宫看来,李易对于兖州战事已经发挥了足够左右胜负作用,不如先这样算了,等吕布完全拿下兖州之后,再处理与李易之间的关系。

李易与夏侯渊的这一战,虽然规模上不算特别大,然而直接牵扯却是想当广,李易,曹操,陶谦,吕布,都在其中,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于是不久之后,一些看上去原本与此事不相干的人,也陆续做出了反应。

首先是袁绍那边,作为曹操的好哥们,袁绍觉得曹操这次怕是是危险了,担心他会折在兖州,便去信邀请曹操北上,与他共同讨伐公孙瓒,等打下河北之后,再回头去教训那些跳梁丑。

对于袁绍的邀请,曹操还未给出回应,同为袁家子弟的袁术,却是也有了举动。

之前李易带兵三万去徐州,袁术就非常紧张,生怕曹操只是一个噱头,李易真正的目标是他,直到李易和夏侯渊对上,这才让袁术心安,奈何事不随人愿,曹操退兵,夏侯渊兵败,李易那三万大军算是闲了下来,袁术的心就又开始慌了,很怕李易顺势挥兵攻打扬州。

如此情形之下,袁术忍痛给朝堂上那些大老爷们再一次许下了不知多少的好处,终于,皇帝挣扎许久之后,还是原谅了他,于是袁术摇身一变,重新成为了汉臣,甚至圣旨上还让他暂领扬州牧。

不过明眼人都知道,这个暂领跟真正的扬州牧没区别,只是朝廷实在拉不下那个脸,这才以暂时无人可用的名义让袁术继续掌管扬州。

袁家两兄弟的举动,李易这边自然是得到了消息,都不算太意外,唯独让李易没想到的是,豫州孔融不知抽的哪门子风,居然也在这时候参合了一下。

孔融给李易写了一封信,之乎者也的扯了一达通,李易都看不下去,直接把信给徐庶,然后徐庶总结了两点。

第一,孔融听李易俘虏了很多的人,似乎还要“审疟他们,所以,孔融就来信告诉李易要善待俘虏,屠城的罪孽都是曹操的,与这些普通士卒无关,要心怀仁慈,不可妄兴杀戮,要知道杀俘不祥,心将来遭报应云云,为了增加服力,孔融还举了白起和项羽做例子。

李易被孔融给膈应的胃疼,他一共才俘虏多少人啊,跟白起和项羽比起来差远了,而且他也只是想杀几个典型罢了,又不是一杀几千人,有个屁的报应啊!

再了,仗是李易打的,关他孔融什么事,他凭什么指手画脚?

李易只道孔融是读书读傻了,本不想理会他,但再一想,不搭理的话,孔融怕是会沾沾自喜的默认李易听了他的劝,弄不好还会四处宣扬,然后踩着李易给他自己增加名望。

这种事正常人干不出来,但孔融却是极有可能。

想到这里,李易不等徐庶把信念完,就让甘宁出去把孔融的使者给砍了,理由是孔融使者不辨是非,不知善恶,竟然为满手血腥之人开脱追责,当杀!

对此,李易的左右部下大概是习惯了,都没怎么劝,反正李易不是第一次杀孔融的使者了。

在这之后,徐庶才有空出了信中剩下的内容,却是孔融告诉李易,李易回军路过豫州的时候,希望李易可以花钱买粮。

孔融的理由是,之前李易援助徐州乃是义举,所以他为李易供给粮食同为义举,如今战事结束,“义”就不存在了,所以,大家亲兄弟明算账,特别是豫州粮食也不富裕,他的粮食还是从哪些世家手里买来的,希望李易可以出些钱,不能让他太亏。

看望了这一条,李易又是一肚子气,孔融如果直自己没钱,让李易讨钱买粮食,李易估计就是笑话一下,根本不会生气,结果孔融偏要跟李易掰扯什么“义举”,让他控制不住的火大。

以李易如今的威势,句不客气的,他往豫州路过,根本不用为粮食发愁,因为当地的世家大户,除非是生特别吝啬的,其余大多都会愿意主动为他送来粮食酒肉,甚至是家里的女儿,不为别的,就为跟他结个善缘。

所以,在李易看来,孔融这举动简直是愚蠢至极,根本懒得回应,甚至都不着急去对付他了,因为李易感觉之后豫州随便换个人主事都得比孔融强,与其换人,还不如让孔融再熬上一段时间算了,反正他也就能让人生生气,其余真心一点威胁都没樱

就这样,李易在击败夏侯渊之后,便回到了兰陵行辕所在,一边注意四周诸侯动向,一边让大军修整,陶谦几次邀李易去郯县,李易都婉拒了,理由是那一战后尚有两千多逃兵不知下落,如果不将他们找出来,徐州百姓怕是有危险。

这个原因自然是搪塞陶谦的借口,李易来徐州并不是单纯为了做好事,他一直都有着自己的诉求,如今曹操退去,李易的名望到达了顶点,也就到了他收割胜利果实的时候,只是,这接下来的一步棋究竟该怎么走,李易一时间却是有些犹豫不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