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警卫员的带领下,陈道清到了一处会议室。他们先坐下等,没多久先是警卫员开道,接着赵官家就出现在陈道清面前。丁飞麻利的站起,陈道清紧接着站起。
赵嘉仁与两人先后握手,接着说道:“坐。”
陈道清本以为会是一个极正式的接见,甚至是一个繁文缛节的会面,没想到就这样简单明快。赵嘉仁和丁飞都坐下,陈道清也只能鼓起勇气跟着坐下。接着就听赵嘉仁问:“陈检察官,你从福建回来。就你的看法,福建现在局面如何。”
“……不如杭州开明。”陈道清答道。单纯论两边的建筑,百姓的生活,泉州作为大城也不算差。可是在泉州那地方,就明显感觉人们拉帮结派,以宗族等为核心泾渭分明的样子。在杭州,陈道清无论如何都想不出赵氏敢这么私设刑堂拷打官员。便是赵氏有道理,他们也不敢。
听陈道清描述着福建的局面,赵嘉仁并没有觉得这描述有啥不对。这些年福建那边的优秀人被赵嘉仁带走,穷人也因为有了移民的场所差不多跑了个精光。单纯以福建的港口地位,赵嘉仁觉得广东与江南全面压制福建也只是时间问题。朝廷的统计显示,福建道:“官家,臣所知,现在福建很多茶山。因为官家大大降低了运费,也不对长江以及海运收钱,所以福建那边百姓特别敢种茶。那些茶说是费功夫,其实也就那样子。比种粮轻松许多。茶叶运到江南等地,虽然谈不上贵,却不会卖不出去。所以福建百姓生活颇为安逸。虽然遇到大灾之年,肯定艰难。可是哪里就那么多大灾。”
“我听说你办案不错。”赵嘉仁换了个话题。
“我只是自以为不错。现在才知道包拯那种断案,哪里那么容易。”
听到这话,赵嘉仁笑了,“包拯断案很多都是穿凿附会,大部分案子都不是包拯干的。不过百姓们都希望有好的司法。这心思各代都一样。你怎么看福建官员对司法有什么看法。”
“山高皇帝远,地方家族想有司法,却不想让司法管那么多。乡贤们横行乡里,以为自己就是朝廷法度。”陈道清果断答道。赵氏敢绑架官员拷打,这已经是违法的事情。而泉州知州最后居然是调停蔡家与赵氏,更是对法律的玷污。
赵嘉仁也不去评论,只是说道:“在杭州好好做。”就结束了这次谈话。
没过几天就是大宋324年9月,朝鲜半岛开始下起秋雨。半岛上最活跃的的只剩下五个师宋军,他们在鸭绿江上巡逻,他们在鸭绿江边建设高高的炮楼。他们也在炮楼附近修建水渠,开辟田地。以当下的局面,指望其他地方运来粮食,还不如靠自己生产。作为大宋最前线之一,这些地方的宋军注意力非常集中。
炮楼高耸,加上固定的望远镜架子以及遮风挡雨的外墙,炮楼能够清楚看到十几里外的动静。宋军很快就发现那边已经有了与众不同的局面。十几里外有人在修建一些临时居住的场所。既然没有宋军通报是宋军的动作,那就肯定是蛮夷们的动静。经过之前的祸害,朝鲜半岛上大概只剩下宋军和蛮夷还有能力随心所欲的行动。
那些高丽人此时只是躲在人迹罕至的地方祈求不被发现。除了瑟瑟发抖之外,高丽人已经没办法决定自己的命运。甚至连前高丽王,征东行省的丞相都不见踪影。宋军正在挨着海岛排查,也暂时没找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