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历史军事>梦回隋唐之我是李建成> 第四百四十章 李建成游齐鲁河北(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四十章 李建成游齐鲁河北(三)(1 / 1)

李建成离开青州之后,一路前行,李建成在车里看着齐鲁河北各地送来的公文,原本,李建成一路骑马,可是随着齐鲁河北的公文越来越多,所以李建成就从马上搬到了马车上。这时,李建成的侍卫在车外向李建成禀报道:

“太子殿下,有一群人跪在路边恭迎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是否下车接见?”李建成曾经下过命令,遇到跪在路上的百姓,不得驱赶,要好生安抚,问明情况。再做处置。李建成向侍卫问道:

“都是些什么人?”

“启禀殿下,为首的是一名老者,并且穿着的都很富贵。据他们说是齐鲁曹氏和夏侯氏的族人。”

“哦!是他们……”李建成从车里出来。

“齐鲁泰安曹氏,曹氏大族长曹安宝率领齐鲁泰安曹氏、夏侯氏全体族人。在此恭迎太子殿下。请太子殿下移驾泰安。”李建成将曹氏大族长扶起笑道:

“哎!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的了,还在这里迎我,这是如何使得?各位乡亲。都请起来吧!”

“谢太子殿下!”在场的齐鲁泰安曹氏、夏侯氏的族人都起来了。

“太子殿下,前面就是泰安,不如就此前去泰安休息一下?”李建成摇摇头:

“各位乡绅父老,本宫习惯了风餐露宿。就不入城了了,不过,本宫久闻泰山美景,常言道――不登泰山非好汉,今天就请老族长与诸位,陪同本宫一起登上泰山之巅,一览泰山风貌。”泰山自古就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称。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相传第一个在泰山登不一。始皇帝遂自定礼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阳登山。在岱顶行登封礼,并立石颂德。自泰山之阴下山,行降禅礼于梁父山。秦始皇封泰山时祭文和祭礼秘而不传。 其实质则为巩固皇权,粉饰太平,带有一种君权神授的意味。

汉武帝封禅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汉武帝率群臣东巡,至泰山,派人在岱顶立石。之后,东巡海上。四月,返至泰山,自定封禅礼仪:至梁父山礼祠“地主”神;其后举行封祀礼,在山下东方建封坛,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书;行封祀礼之后,武帝独与侍中奉车子侯登泰山,行登封礼;第二天自岱阴下,按祭后土的礼仪,禅泰山东北麓的肃然山。封禅结束后,汉武帝在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贺,并改年号元鼎为元封,割泰山前嬴、博二县奉祀泰山,名为奉高县。此后,汉武帝又曾五次来泰山举行封禅仪式。

汉光武帝封禅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二月十二日,光武帝率群臣至奉高,遣派役夫 1500 余人整修山道,驺骑3000余人在登封台上垒方石。十五日开始斋戒,二十二日在泰山下东南方燔柴祭天。礼毕,乘辇登山,至岱顶少憩后更衣行封礼。二十五日禅梁父山,改年号为建武中元。

唐高宗封禅

麟德二年(665年)十月, 唐高宗率文武百官、 扈从仪仗,武后率内外命妇,封禅车乘连绵数百里,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 天竺国、倭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国的使节和酋长。十二月云集泰山下,派人在山下南方四里处建圆丘祀坛,上面装饰五色土,号“封祀坛”;在山顶筑坛,广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号“登封坛”;在社首山筑八角方坛,号“降禅坛”。次年正月高宗首先在山下“封祀坛”祀天;次日登岱顶,封玉策于“登封坛”;第三日到社首山“降禅坛”祭地神,高宗行初献礼毕,武后升坛亚献。封禅结束后在朝觐坛接受群臣朝贺,下诏立“登封”、“降禅”、“朝觐”三碑,称封祀坛为“舞鹤台”、登封坛为“万岁台”、降禅坛为“景云台”,改元乾封,改奉高县为乾封县。

唐玄宗封禅

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6年)十月率百官、贵戚及外邦客使,东至泰山封禅。封禅礼沿袭乾封旧制。封禅后, 封泰山神为“ 天齐王”,礼秩加三公一等,玄宗亲自撰书《纪泰山铬》,勒于岱顶大观峰,并令中书令张说撰《封祀坛颂》、侍中源乾曜撰《 社首坛颂 》、礼部尚书苏?撰《朝觐坛颂》,均勒石纪德。

宋真宗封禅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自汴京出发,千乘万骑,东封泰山。改乾封县为奉符县;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顶唐摩崖东侧刻《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诏王旦撰《封祀坛颂》、王钦若撰《社首坛颂》、陈尧叟撰《朝觐坛颂》,各立碑山下。现唯王旦《封祀坛颂碑》尚存于岱庙院内。宋真宗之后,帝王来泰山只举行祭祀仪式,不再进行封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