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666 因地制宜(2 / 2)

陆一伟听着张志远要挂电话,赶紧道:“张书记,我刚才看到了林市长和苏市长……”

“哦。”张志远停顿了下,道:“你先上来吧。”

陆一伟上了楼,找到牡丹亭推门进去,看到眼前的一幕让他大为惊奇。只见林海锋、苏启明、张志远、丁昌华,甚至还有杨德荣,平日的冤大头都聚集在一起,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一伟来了啊,来来来,过来坐!”还不等张志远说话,苏启明放下姿态拉着陆一伟坐到了跟前。然后对林海锋道:“林市长,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陆一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林海锋微微颌首,好像对陆一伟并不感兴趣。

“人都到齐了,我这就让上菜!”说着,丁昌华对一旁的服务员喊叫道:“快快快,上菜!”

在座的属陆一伟级别低,他紧张地坐在那里,不知所措。至今都搞不清楚今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试图向张志远求助,而张志远则和苏启明头的那块地,就是苏启明在任时招商引资的水泥厂项目。这个项目始终是苏启明心头的一块病,多次找张志远让你尽快消化掉,丁昌华这么一来,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

张志远把皮球踢给了杨德荣,道:“丁总要拿地给受灾群众盖房子,我没有任何意见,全力支持。具体事务,还得让杨县长来疏通。”

杨德荣一怔,笑着道:“好,好,这事我看行。这样吧,等过两天我们上常委会研究一下,定下来后再说,好吧?”

一直未说话的林海锋咳嗽了下,终于开口了,道:“昌华要去南阳投资,这是好事。无论对市里,县里,还是老百姓,都有好处。别的不说,单凭给老百姓无偿捐赠盖房子一事,就足以说明他的诚意。既然你二位都在,那我就说两句。南阳迟迟得不到发展的根因,主要是小农意识、守土意识在作梗,既进不去先进的经营理念,又不愿自我变革创新,小打小闹,难成气候,制约了其发展。志远提出了三个工业园区设想,我觉得这个想法挺好,要做就要做大做强,将资源整合起来,进行大公司化运作,符合当下的发展趋势。”

“既然昌华要去投资,你们就要拿出足够的信心和诚意支持他发展。正如我刚才所讲,一个二宝煤矿不足以成气候,拧成一股绳才能变得强大。志远你不是在北河镇建了个工业园区吗?很好嘛,也可以借鉴过来,把石湾乡的煤矿全部集中起来归为一个工业园区,走大公司化模式。”

“我的话不过是个提议,具体怎么做,还需要你和德荣两个人好好坐下来细细研究,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好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