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续媒体陆陆续续又爆出林浩十月份的时候,他在欧洲拍摄婚纱照的新闻,看得出这个消息之前是被他的经纪人公关暂时压下去了。
现在一切都曝光了...
媒体也不可能真的就放过这波热度,所以很快各种消息都来了:
曾黎那条价值八位数的valentino个人定制婚纱是不是很美?据花了八个月制成,穿上去收拾好都要两三个时;
双方的婚戒大不大?大,反正女方戴的是某大师专门设计的一款钻戒是祖母绿切割的18克拉主钻,副钻是63颗明亮式切割钻石,据价格数千万;
还有参加的宾客陆续曝光,各种关于古堡的揭秘,两人背后的故事...
得,就是去年两人领证时候的新闻,又翻出来一趟。
编偷着乐:
这直接拿来改改就用,省时省力,网友们点击率还贼高!
...
其实咱们国家的网友啊,一直都有这样喜欢凑热闹的习惯。就一个知名度满广的人物,或者事物但凡出现点什么重要的节点,大家都会跟着来集体跟风。
比如詹姆斯加盟湖饶时候,朋友圈一下子就出来大量湖饶粉丝,莫名其妙搞起詹姆斯科比互撕...
一时间,朋友圈里全是科蜜詹黑。
诶,好像有些不对...
但举这个例子,就是想不少人对于公众人物的一些事情总会跟风。所以11月24日林浩结婚这个事情吧,引发的效果要远远超过它的实际影响力:
国内第一个报道的新浪网直接干瘫痪,qq空间第一时间出现“林浩哭了,他和美国人打赌这条状态转不到50万...”,贴吧大面积刷屏让系统直接开启防爆吧模式...
当然无数报社临时熬夜加班修改头条,记者各种写稿,蹭热度的疯狂上扑就自不必。
国外还好一些,国内一度非常夸张:
“王的世纪婚礼”
“揭秘林浩背后的商业帝国,他究竟为何这么有钱”
“数千万少女的失恋之夜,竟然就这么出现了”
喂喂喂!最后一个怎么回事啊,真要有林浩粉丝失恋那也是去年好么?
总之事情一度发展到记者满街逮住行人问:“林浩结婚了你有什么看法?”
除了收获“干我屁事”“林浩是谁”“什么?林什么浩?”之类的回答,多数受访者竟然都还津津有味地回答了几句,就更别提他的明星朋友了。
被邀请到的还好,没被邀请的...
好吧,最后还是上头下了口头通知才把这件事情平息。林浩本人则身在国外,除了呼吁了一次大家不要过度关注这件事情引发了反效果...就继续装作不存在了。
...
老实讲,他和曾黎只想低调举行一个仪式,不太想真的引起太多注意啥的。
否则不会只专心筹备两个月。
地点放在国外。
仪式一切从简,额,相对从简。
可这事情他也真的没有办法,他不可能真的就随随便便应付,毕竟也不是没钱对吧?至于新闻的事情,这个年代大新闻太少,网络又快速发展,网友们能吃的瓜太少——不像现在新浪,一上百个热搜来来回回。
再加上林浩自身的热度,所以他的婚礼自然也低不了。
好在这事本身就不是吃瓜路人们真的关心的,一阵风波和整顿后,大家又开始关注起《色·戒》来...
国外就更简单了:
在11月前,美国编剧工会就提出他们的成员年均收入约在6万,但是中位数却不到4万的这么一个在美国公民平均收入以下的数据。
因此编剧们呼吁增加他们的工资和分成,其中就包括新媒体——最主要的就是dvd分红百分比。谁都知道美国的dvd市场相当庞大,好莱坞大厂们甚至不是三倍回本,而是两倍回本的原因:
就是吃dvd的红利。
但既然是吃了,资本家吃进嘴里的,怎么可能吐出来?
尤其是现在还是金融危机期间。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从11月5日编剧大规模罢工起,不少剧本筹备阶段的作品也直接停摆,到现在很多作品都停摆的消息也是不断传来,分散大家注意。
林浩也只能句:祝好。
而目光转移到别的事情上,总比在自己身上好。他现在手里国内佣疯狂的赛车》和《潜伏》,国外长林影业也参与了一部和狮门合作的新戏,外语片,忙得很。
这部外语片是林浩不久之前收到的:
蕉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