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褚道:“他们不进来,还派那么多斥候去打探,会不会妨碍我们的计划?”
典韦皱着眉头,点头道:“会!”
“那怎么办?”
“我在想。”
“想到什么了吗?”
典韦没好气地摇了摇光头,“哪有这么快?”
忽然又挠挠光头,“和你合作真的很累,一切需要智力的难题都要我去想。”
许褚撇嘴道:“关键你每次都想不出来啊……算了,我还是派人禀告军师吧。”
典韦道:“如此甚好。”
许褚派出的传令兵很快就到达中军大帐,在那里,诸葛亮和贾诩,徐荣围坐在一起,统筹大局。
就在刚刚,张宁传来好消息,曹仁遇到郭图带领的三千士兵。张宁放出水结界制造恐慌,连杀千人,其中有几百人是自相残杀的。
接下来的事情,就全交给曹仁了。
总之临走之时,告诉曹仁郭图不能留,估计是死定的了。
张宁的角色非常重要,刚开始的时候和周泰、诸葛亮、张飞出现在南门,保证计划第一步的顺利进行。
然后周泰和张飞去了西门支援,她就变成了最忙的人。
不但到处飞奔传达消息,还顺手帮自己人处理一些突如其来的问题——例如放出浓雾迷惑郭图军等。
而发现西营外十里外出现尸兵和天兵的情况,就是张宁发现的,为此诸葛亮还让士兵发出了警示,并决定马上执行下一步计划。
由许褚派出的传令兵报告东门的情况,其他还好说,邓艾派斥候出来打探和传递消息,对己方非常不利啊。
大军马上就要从南门撤退,如果被斥候发现
,尸兵和天兵就会前来追赶。
到那时就损失惨重了。
因此,必须除掉邓艾以及所有对方派出的斥候!
至少保证南门是绝对隐蔽而安全的。
“文和先生?”
诸葛亮目视贾诩。
“知道了!”
贾诩叹口气,慢慢起身,往帐外走了出去。
诸葛亮微微一笑,跟聪明人共事就是省心。贾诩掌控鹰部,兼顾暗杀和刺探军情,做这种事情最适合不过。
临出门的一刹那,贾诩突然道:“主公曾经说过,邓艾此人并不简单。要是让他发现斥候全部被我方灭了,恐怕会联想到很多事,那时就麻烦了。”
诸葛亮点头道:“我会亲自去会一会他。”
“那就好!”
诸葛亮也不得不站了起来,“徐都督,现在就安排撤退事宜吧!我去去就回。”
徐荣吃惊道:“军师就一个人去?需不需要把张姑娘和周幼平召回陪同?”
诸葛亮笑道:“不用兴师动众了。”
……
邓艾望眼欲穿,还是等不到斥候回来。
虽说容纳十五万人的军营足够大,但自己亲自训练的斥候骑术精湛,速度极快。就算派去西营的人因为路途遥远一时回不来,南北二营的斥候也应该回来了吧?
“难道出现意外了?不可能!”邓艾否定了自己这个假设,“那可是一百个人啊,行进路线和先后顺序都不同,而且有独特的联系方式,一旦遇到危险就会示警。如果遇险了不可能一点声息都没有。”
但为什么还不回来呢?
邓艾很难自圆其说。
正烦躁间,对方军营突然缓缓走出一条人影。
真的是只有一个人。
羽扇纶巾,面如冠玉,长身挺立,嘴角保持迷之微笑,正是史军第一军师诸葛亮。
诸葛亮爽朗笑道:“哈哈,邓士载,你深夜到访我军营,还带齐兵马,所为何事?”
邓艾暗自嘀咕:人道诸葛亮伶牙俐齿,诡计多端,果然如此。军营里杀声震天,甘宁等人已经攻了进去。而且你都已经做好部署,摆明知道我来偷袭。如今明知故问,岂不是很虚假?恐怕只是为了拖延时间吧?
一想到这里,邓艾心中一突:既然是拖延时间,他们肯定是在筹划着什么,我千万别中了他的圈套。
但对方已经出口打招呼,断无不回之理,仓促开口道:“我……”
岂料他口才本就不佳,一个“我”字出口,却是半天都续不上。
难道说来偷袭?不可能。
来夜训?别逗了。
诸葛亮突然道:“邓士载无需闪烁其词,甘宁等人已经被我军擒获。郭图,魏延,李儒等人已经死于乱军之中,你还不速速投降?”
邓艾却是不相信了。
“诸葛孔明真……很会说笑,我……我军怎么会败?”
诸葛亮摇着羽扇,“不信是吧?那就算了。”
现场一片沉默。
邓艾心念急转,这里早有准备,我不能跳进他们的圈套。与其毫无意义地待着,何不回到西营与军师汇合,再商讨下一步对策?
想到这里,邓艾更是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