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综合其他>大宋皇商> 第一百三十五节:虫草先生的来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五节:虫草先生的来历(2 / 2)

马华颇为遗憾地摇摇头道。“不甚了解,不过若此人来汴京别有所图的话,可能公子要想从他嘴里知道些东西,有些不太容易。”

王诩却不以为然道,“这就要看匡尚能从怀远驿带回来什么了。”

不多久,大夫便从房间里出来了,满面疲惫的神色看得出来十分尽力,挎着一个木箱走到马华身边嘱咐些休息饮食方面的禁忌,便由马华恭送着,离开了枣花小院。

王诩随即吩咐农文前去依照大夫的嘱咐买些滋补的食物和药材,农文前脚刚走,马华后脚便带着匡尚回到了院子。

“公子放心吧,大夫说了,那番人体质本就结识,而且头部和腹部中了两刀,虽然刀深,但是不太致命,用些大补的药材,把气血补回来,就会没事。”马华补充道。

王诩点点头,忽然又对那姓边的老者感了兴趣,既然番人还未醒,他就先邀着匡尚和马华去前厅坐着品茶。

三人在前厅坐定之后,待下人上了茶,王诩才开口道问道,“马先生,那大夫是何来历?”

“此人乃是一鬼奇之才。”马华似乎也上了兴趣,放下茶杯别有意味地笑道。

“何谈鬼奇之才?”王诩追问。

“医者皆为仁心,但术不同而。此人号虫草先生。一般世俗大夫皆用药材、针灸。但此人却不同,乃是用毒!”

王诩细嚼着马华的话,用毒的救命的人他在电视剧上见过,在现实生活中倒还真没见过,不过他似乎也听说过蜂毒乃是一味很名贵的药材,价格不菲,疗效甚佳,不知算不算得上是这一类的。

马华见王诩投来询问的神色,要是颇为无奈地摇摇头,“马某亦是没有见过其施术手法,但是其手段功效堪称一绝却是毋庸置疑的。”

王诩想来那边大夫奇怪的脸庞估计就是常年用毒造成的后果,“如此神人岂不是京城闻名,此次还多亏马先生出面,否则定然是请不来此人的。”

马华忽然大笑着摇头道,“公子有所不知啊,此人虽身怀神技,但却是位隐世高人,高官厚禄,美女钱财皆不入目。马某能识得此人,还算是机缘巧合。”说着,马华停顿了下来,似乎在回忆着什么,“算起来应该是十六年前的事了吧,那时还是神宗元丰四年,边帅王韶在庆州击溃西贼,收复两千多里的土地,此战又名熙河之战。当时马某正在秦凤路的秦州做些买卖,随着边军的胜利凯旋,来到秦州的自然还有不少的流民难民。”

听到此处王诩忍不住插嘴问道,“既然是我大宋军队获胜,那么西夏人理当为战俘,为何还有流民和难民之说?”

“公子久居南方,对西北边军不甚了解也是常事,西北边境诸族庞杂,不仅西贼一伙,南边有吐蕃的诸部,北边辽人虎视眈眈,西贼内部常年处于外戚干政和强族觊觎的混乱局面,所以形式很是复杂。往往大宋与西贼一战下来,多多少少的会牵扯进或是依附与我大宋的部族,或是依附与西贼的部族。这些个部族在边境寻找生存空间极为不易,受到战争的冲击往往又是最大。所以,大战之后,总会出现一些流民。”

王诩似乎听明白了马华的话,蹙眉问道,“马先生此言即是虫草先生乃是西北吐蕃人?”

对于王诩的反应力和领悟力马华已经不是第一次感受到了,点头道,“公子所言确实,虫草先生应该是吐蕃诸部之人。”

王诩微微颔首,如此一个奇才他可不能浪费了,而且此人既来自西北边境,那么对于西北纷繁的少数民族情况以及西北的地理水纹应该很是了解,若果能纳为己用的话……“邵牧臆测,马先生可是对其有过恩惠?”

马华随即反应过来王诩的意图,无奈地摇头苦笑道,“有些个恩惠,但是不足以令他为公子所用。”

对于马华的洞察力,王诩也同样不是第一次领教了,“此人无欲无求?”说实在的,在王诩这个受现代高等教育的人脑袋里,已经形成了一套无神论的唯物体系,他觉得即便是修道求佛之人,也是有**的。只是不同于凡人,信佛者修来世,求来世,亦是一种**和索求。信道者修命,炼丹渴望长生不老,白日飞升更是一种**。**乃是推动人类进步和改变的源动力,他不信世间无欲无求了无牵挂的人。

马华忽然一脸肃然,盯着王诩道,“此人非但是无欲无求,而是大欲大求。”

“望马先生指教。”王诩对于人才的渴望不是一般的强烈,古时候的民间有许多人才,很多人的发明和创造都能堪称世界之最,甚至能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人没有被发现,被重用,只能遗落在世间,实在是社会乃至历史的遗憾。

“复族!”

“复族?马先生是说,他不仅想要回到故乡,还想要开拓一片地给予他的族人?”王诩觉得回到故乡倒是简单,但是想要裂土分疆,实属痴人说梦,无论是他族人曾经的土地在宋朝的控制下还是在西夏的控制下,两国的统治者都是不可能归还的。

马华进一步解释道,“具体他所言,他的族人曾经生活在河湟地界,乃是依附于唃厮啰的众多吐蕃部族之一,但是英宗治平二年,唃厮啰死后,他的三个儿子拥兵自立,相互攻伐,战火不断,很多部族不得不选择其中之一为依附。而由于唃厮啰在位之时,奉行联宋抗夏的政策,所以靠近我大宋的部族纷纷倒向了我大宋,但是宋夏战争一起,河湟地区又出于战争的前沿,这些小部族自然就成了战争的最先受害者。”(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