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综合其他>大宋皇商> 第一百五十四节:丁强忽然出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四节:丁强忽然出现(2 / 2)

“有人使坏?”王诩眯着眼看向虚空,仿佛是在自说自话。

丁强点头道,“鲁掌柜也是这样说的,咱们的纺织院效率太高,纺织出来的毛织品价格又低。所以引得很多凤翔府的商人们不满,鲁掌柜猜测,他们是联合在一起了,应该不是一家两家。”

在江南一家独大,对于手工业发展对原有利益集团的冲击王诩还没有什么感受,直到现在,才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了,“他们愿不愿意接受合作?就像咱们在江南做的一样,让他们或是出钱,或是出人,待毛织品出售之后,给予相应的分成?”

“这个小的不大清楚,要问了鲁掌柜才知道。他已经跟着小的来了秦州,不过,据他说,这群商人里有好些个是和西夏人做私冒的,很是强硬蛮横,估计很难。”

王诩抚着下颚,思量着即便是有个别人可以不在乎利益,但是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不在乎,能拉过来几个算几个,这事还得见了鲁掌柜再说,“不急于一时,待见了鲁掌柜再议。你不是说你带了些东西来吗?带的是什么?”

“公子你还记得你离开杭州的时候让小的去种田的事吗?”丁强说着,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神色。

“玻璃大棚实验成功了?”王诩“蹭”地站了起来,激动地抓住了丁强。

丁强没料到王诩有这么大的反应,愣了愣才点头答道,“起先做了几块田,都没弄成,要不是苗死了,就是枯黄。后来小的才发现,这什么…玻璃大棚也是需要通气,后来小的又琢磨这着,冬天不够暖和,在里面放了个炭炉子。这苗就一天比一天好了。”说完,丁强脸上展现出了农人特有的喜悦。

“两季水稻?”

“嗯,是两季。第一茬不用玻璃大棚,只有土肥水足,就能长得好,第二茬就需要了,不然挨不过冷天,苗就得冻死。”

“太好了!玻璃大棚在江南开始推广了吗?”王诩兴奋地问道,如果能大范围地推广开,粮食问题就能解决不少。

“小的给任远少爷说了,他就让李家去试,开始的时候只拿出了几亩田试,现在应该都用上了。不过,有些田到了夏季要受洪涝灾害,有些田水不充足。所以,现在能用上不是太多。”丁强颇有些惋惜。

王诩点点头,收敛了些兴奋劲头,能迈出去这一步就已经很不错,“杭州的工学院开始治理太湖周边的河道问题了吗?”王诩忽然记得上次给苏槿儿回信的时候,他一再地强调这个问题,让她不要舍不得梳理河道的钱,要为长远打算。

“小的离开杭州的时候,工学院就已经开始动手了。”

王诩盘算着,马华在京城接下了入中和籴的差事,太湖河道治理之后玻璃大棚铺开,江南对朝廷的粮食供给也有了充足的保证,剩下的就是西北的事了。

“哦,公子,小的这次来就是带来了裴山长改良的制作玻璃的工艺,现在的玻璃能做得很平展了,而且效率也提高了不少。我离开杭州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的窗纸都换成了玻璃,还有平常用的器皿也是,毕竟这东西比瓷器便宜不少。”丁强一一汇报着自己的知道的事。

“瓷器现在还有人买吗?”王诩想知道瓷器的制作和买卖是不是朝着自己设计的方向走去。

“有,当然有。现在瓷器做得,那叫一个精细,咱们铺子里的瓷器,个个看着都是晶莹剔透,熠熠生辉的。不过,就是卖得太贵,一般百姓都不买了,来往的尽是达官贵人。”

听了丁强的话,王诩心头就踏实多了,将瓷器由日常用品变成奢侈品,然后提高附加值,就是他一直追求的,“卖得怎么样?”

“好着呢,越是做得久,越是精贵的瓷器,越是有人肯花钱买。”

瓷器走上了精益求精的线路,正是王诩想看到了的。

“对了公子,我这次来,还带了不少工学院改良和设计的新型农具,二夫人说,公子你可能会用得上,就让我带来了。”

苏槿儿贴心的举动让王诩很是感动,这样伶俐聪慧的女子,何处去寻觅,“东西现在什么地方?”

“在我租住的小院里,离着这里不远,我带的东西多,又很重要,所以一路上都不敢住客栈。”

“辛苦你了,今天先好好休息。”王诩计算着,赴了游师雄的宴会,还得在秦州多待上几天。(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