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果蔬农业大棚”,在后世随处可见。没错,你所看到的被塑料薄膜所包裹覆盖的土地,都可以称之为“大棚”。
“大棚”的里程性意义就在于它实现了果蔬的反季节性,自此“农业再无四季可言”,,以往只有特定时节才有的时令果蔬能真正的实现全年化无死角供应,弥补了市场上的空白和短板。
而另一个意义就在于,它能切切实实的实现作物的增产和丰收,可以极大的提高作物的成活率,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由于灾导致的欠收和减产。
而对于朱厚照来,最实用的意义还是在于“大棚”的构造和使用原理很简单,综合起来也就无非是四个字罢了:吸热保温。
只要自己能够在这个时代造出真正意义上哪怕只是简便版本的“大棚”,毫不客气的可以给大明的国运续费二百年!估计也没有后世的伪清统治者和蛮夷入侵什么事了。
都明朝之亡,亡于经济。这确实是毋庸置疑的,到了每个朝代的末期,中央的财政逐渐出现赤字,而真正的财富却被那些世家大族给逐渐掌握,民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百姓们没了活头,经济上对财富的重新分配有着极大的渴望,此时不造反更待何时呢?
当各地流寇四起,边疆又有蛮夷寇关,朝廷没钱支付军费粮饷,无人愿意与之卖命,这样的情况下你不灭亡谁灭亡?
不过明廷之亡,可不止亡于人祸,更是亡于灾。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永久的,万物皆有保质期,一个国家的国运也一样。
或许是大明帝国的保质期到了,换句话也叫做气数已尽。不但出现了之前所述的内忧外患,更是遇到了致命的灾:冰河时期。
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使得我国的气候灾害具有频率高、强度大的特点。发生的重大气候灾害往往很易引发社会危机,导致重大农民起义的爆发,甚至成为社会动荡乃至朝代更替的导火索。
这也是造成我国历史上百年尺度的冷暖变化与社会经济的衰落呈现同期性、盛世往往悄随“流火”而去的重要因素。
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枚不胜举,例如大明的末期,倒霉的崇祯皇帝就是在冰河时期内遇到了大旱,导致以河南为中心的大部分中原地区颗粒无收,百姓们没了活头,也才爆发了李自成,张献忠这群人引导的农民起义。
而后世伪清时期爆发的太平国运动,追根溯源其罪魁祸首依旧是这个可恶的冰河时期。
而冰期对一个农业封建社会最直接也是最致命的打击正是让你的作物颗粒无收,让你的百姓不能果腹,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
但是,只要有了这果蔬农业大棚,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被冰期所荼毒啦!在大棚之内种植的作物很大程度上是可以人工调节和控制温度湿度的,这样一来自然灾害和气候的影响自然也就微乎其微了。
所以,大棚这个东西可以给大明续命百年,绝非危言耸听。朱厚照现在干的事情,很有可能可以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甚至整个世界的命运。
毕竟一直存活延续和繁荣的帝国文明,谁能保证有一不会提前开启新航线,提前走出世界,就如后世的那群强盗做的一般,用坚船利炮,用先进的技术和完备的制度,狠狠地将他们的国门叩开!让他们在这个时空为历史上犯下的罪孽买单。
要知道,作为世界上最为优秀的种族之一,华夏民族向来都不是一个安居一隅坐吃山空的颓废民族,我们有着无与伦比的开拓精神和进取精神,有着整个地球上传承最为古老,延续时间最为长久的民族文化,有着这个世界上最为动听的语言,有着这个世界上最为美丽的方块字,有着这个世界上最挺拔最坚硬的民族脊梁!
早在明朝,我们的土地上就曾经萌发过资本主义的萌芽,早在春秋时期,我们就自主研发出了火药,早在战国时期,我们就自主研制出了指南针,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在向世界宣扬着这个民族的伟大和优越。
可惜由于后世伪清统治者的固步自封和鼠目寸光,让别人用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指南针找到了我们,让这群强盗用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火药击溃了我们,让我们经历了一个黑暗的时代,也是一个屈辱的时代。
不过既然老让朱厚照来到了大明,那么这一切的一切都将不会再重演。谁料百年江山,谁主沉浮!谁论万千国域,谁统下!
他秦始皇能做的,我朱厚照也能做!而且只会做的更大,做的更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