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
皇城,凤藻宫。
偏殿内,李暄眼神有些焦急,垮起一张脸道:“母后,贾琏那些破事,上回不是已经鼓噪过一回了么?父皇已经给了旨,让三司严查,若果真有罪,严惩不贷。贾蔷也表过态,不会包庇。这会儿又为哪般?儿臣看那群球……那群忘八都是闲的了!一天到晚婆婆嘴一样,叽叽叨叨个没完!”
尹后淡淡笑道:“你又担心甚么?”
李暄急道:“母后,这次和往常不大一样。往常都是贾蔷占着理,所以后面弹劾也就不了了之了。这一次,辽东死了那么多无辜百姓,辽西蒙古又打着为特木耳部落复仇的出师之名……”
怎么看,贾家这次也逃不了一难。
尹后笑了笑,道:“百姓的确无辜,不过辽西蒙古到底为何兴师,还待查验,不能由敌人说甚么,朝廷就信甚么。京城士林向来听风便是雨,朝中也有人在鼓噪,可你听说武英殿那边有甚么说法?林如海也不过说了句,待查证后处置,连贾蔷那些玉米也不许动,皇上还不是允了?”
李暄闻言眨了眨眼道:“可是母后,御史大夫韩琮不是说话了么?”
尹后笑道:“你呀,平日里看着机灵,有几分小聪明,怎如今连正经话也听不出?韩大夫只是转述了御史台内言官们的话,这些他不能不说。但他自身,却并未表态。”
李暄疑惑的看着尹后片刻后,奇道:“母后,儿臣怎么瞧您似乎并不觉着这是件大事?您是没瞧见如今外面的风向……”
贾蔷临走前分明将贾家托付给了皇后,怎么如今闹成这样,他这个母后还如此风轻云淡……
尹后笑了笑,道:“民意向来容易被挑唆蛊惑,若是靠听他们的动响来执政,那甚么也别做了。再说,也没谁说要包庇贾琏。贾蔷和林相都先后表过态,依国法行事,还想怎样?”
李暄眉头紧皱道:“可外面人都说要诛贾家……”
不过说完,他自己就反应过来,就凭林如海和贾蔷师徒二人联手解了粮荒之忧,甚至不惜为天子和朝廷背上许多骂名,就不可能真的去诛甚么贾族,来,父皇和军机处几位大学士都知道他们这套路数,所以才不与理会的?”
尹后笑道:“到他们那个位置,岂能没点主见?所以,皇儿且安心罢。”
李暄高兴起来,道:“如此就好……母后那天也瞧着了,贾蔷临走前虽未好意思明说,但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将贾家暂时托儿臣一托,帮他照看一下。他虽明着托付母后,可也晓得宫外的事,母后怎么可能出面?所以其实是在托付儿臣。
母后别看那小子平日里大大咧咧,可却是个极要强的,从不求人。非极信赖,心中分量极重,且十分要好者,他断不会开这个口的。他既然开了口,儿臣给他这个体面,所以就多关心关心!”
话音刚落,却见他的伴当内侍陆丰随凤藻宫总管太监牧笛急急进来,先与尹后见了礼后,同李暄道:“王爷,快家去罢,王妃生了!”
尹后闻言神情一震,李暄则怔在那,疑惑道:“太医说的不是要过了十五么?怎今儿就生了……”
尹后瞪他一眼,道:“这又岂有那么准的?”斥罢,问陆丰道:“是儿是女?”
陆丰小心的看了李暄一眼,道:“是个小郡主……”
李暄闻言,登时咧开嘴笑道:“女儿?嘿嘿,女儿好啊!女儿是爹爹的小棉袄!走走走,快回府上看闺女去!”
说罢,与尹后匆匆作别后,急忙忙的出宫回王府了。
却未留意到,尹后眼中那抹失望神色……
……
“大捷!”
“大捷!!”
“宣府大捷!!”
临夜,即将关城门时,四名身着羊皮袄的宣镇骑兵,背红翎信旗,一路狂吼入城。
此时多是出城走亲百姓回城之际,城门将听闻“大捷”二字,登时精神一震,一扫年关留值一天的郁气,大声问道:“何处大捷?”
四名宣镇骑兵嘶吼道:“宣镇大捷!宁侯夜袭金帐,阵斩博彦汗,宣府二万对八万,击溃卫拉特部,斩获无算!我大燕万胜!!”
“轰!!”
城门口无论门卒还是百姓,一下就炸锅了。
好家伙!
好家伙!!
今日整个神京城吃了一天豪门秘(艳)史的瓜,甚么婶子、嫂子、姑姑……应有尽有,要多香(涩)艳(情)就有多香(涩)艳(情),过足了瘾。
本以为贾家这次怕是要倒大霉了,多少人等着贾家抄家时,好好去看看那些婶婶、嫂嫂、姑姑们到底生成甚么神仙模样……
谁曾想,人家在九边竟夜袭金帐,阵斩了可汗!!
老天爷,这是多大的功劳?
放在开国时,这是能封王的功勋了!
即便现在,也绝跑不了一个国公!
哎哟哟,这可热闹了!
那些读书人今天骂的最凶,按理说唾沫星子堆起来都能淹没了贾家……
可怎又抵得过这等盖世奇功?
贾家那些事,放在无能之辈身上,那叫腌臜下作,恶心令人作呕。
可放在这样一个少年英雄身上,那叫自古英雄出少年,而这英雄又难过美人关!
这是风流韵事,是他娘的美谈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