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节(1 / 1)

那些有水的梯田种上水稻和糯稻,旱地的作物则更复杂,有薯类、瓜类、豆类和蔬菜,以及葱蒜、辣椒等佐料,可食用植物非常多。在田埂上,有散养的鸡鸭和牛羊。因为顾锦棠发明新犁的贡献,寨子里还给他分块地,是新开垦荒地里最好的一块。村民们理所当然认为京都来的小郎君不会种地,贴心给地里撒上种子才通知他去领地,细心叮嘱他学会摘菜就成,除草浇水他们来,顾锦棠……笑着接受这份好意。苗寨里的村民淳朴勤劳,只是自给自足的耕作不能让他们过上富裕生活,顾锦棠来到这里,就没有理由不帮他们一把。况且他将在寨子里生活不短的时间,总是很落后怎么行,想吃糕点还得每月十五等货郎张来。“山上可有茶树?”有了计划,顾锦棠很快实施,找来熟悉本地山林的猎户询问。猎户回:“在山里放兽夹时见过,郎君想喝茶了?”有就好办了。顾锦棠微微笑起来:“不,是要制茶,一种让京都人都抢破头的茶。”猎户瞌睡一下就醒了,顾小郎君口中的野望让他目瞪口呆。石临的茶,让京都人抢破头?这、这能行吗!……以农业致富,当然要发展经济作物。石临地处南疆,地方偏僻,距离繁华的京都、扬杭两州远,茶叶是最适合的生意,价格高,又方便储存和运输。周奚舟才不想管凡人们生活得如何,看在「夫人」的份上,才拿出他首领的威严,号令每户出一名劳力去山里挖茶树。顾锦棠则挑选好种茶树的山陵,带领村民用新犁具开垦出一座茶园,开沟、施底肥,并调整土壤酸碱度,做好准备工作后移栽。山里野生茶树不少,在他算好的一个阴天日子起苗定植完成,接下来只要做好保苗工作就成。若是茶籽播种,至少要三年才能采茶,像这般移植,只要存活得好,明年初春就可以制茶了。村民们听说顾小郎君打算建座茶园,还要将茶买到京都去,都以为他在异想天开地做梦呢。石临离京都多远呐!作者有话说:感谢在2022-06-22 23:17:42-2022-06-29 00:29:3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年年丰收 20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第80章茶园建造起来, 占据苗寨附近两座山头,村民们时常新奇地绕过去看一看。顾锦棠在种植方面非常专业,有些在他看来已是常识的种植技术, 在村民眼中简直是拨云见日般的开悟。技术改进带来实际效果后,苗民差不多把他当自家兄弟一样看待,十分亲热。顾锦棠再带领节省出不少空闲时间的村民把劳动投入到茶园里, 统一修剪、施肥和防治虫害, 打理得有声有色。幸好这时代的农民够能吃苦,即使有一点能改善生活的希望,他们也牢牢抓住。也有那发牢骚, 嫌一个中原人来苗寨瞎折腾的闲汉,不等风言风语传到顾锦棠耳朵里, 周奚舟就十分霸道仗着首领的权威把人收拾了。几个月时间过去, 山里挖来的野茶树从一开始的枝桠横生、枝条徒长的粗野模样,变得乖乖顺顺, 嫩绿色芽叶覆盖全身, 一行行排列在山坡上,整齐而碧绿, 一眼望去心旷神怡。山峰常常笼罩云雾, 山下一梯梯茶树在湿润凉爽的天气里舒展着, 越发翠绿,看起来明年春天可以出好茶。跟着打理茶园的村民越发有信心起来。为提高产茶量, 顾锦棠将一种现代的复合农业模式运用到古代来, 茶园养鸡。鸡散养在茶园里捕虫食草,树荫为鸡群遮阳、避雨, 如此散养的草鸡肉质细嫩鲜美, 产蛋美味。鸡粪又能作为茶园肥料, 节约成本同时增加收益。这方式一提出来,立刻得到村民的一直同意,大家实在惊奇他如何想出这样的好点子。养鸡、建鸡舍,他们一点不怕辛苦,只要能多挣些铜钱。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山上养这么多鸡,可要防着山里的野兽来叼走。村里的小孩子便有事做,从牧牛羊变成牧鸡。玩耍的地方变成茶园,孩子们晃着棍子清点鸡的数量,一来二去,倒是学会算术的皮毛。看鸡的活儿也不难。鸡舍由土墙和草房盖成,墙壁被顾锦棠用石灰水刷白,大夏天走进去十分凉爽,且有股好闻的中药味。那是因为他把晒干的草药和稻杆混在一起垫鸡窝,防止鸡群发瘟病。鸡舍内地面铺上碎木屑、杂草还有谷壳,踩上去松松软软,还有阶梯式的鸡栖架,大概是这时代最先进的鸡窝了。顾锦棠又从山上引下冷泉水,给鸡舍配备自动饮水的陶水壶,鸡一到天黑会自动回笼舍,如此只用拾捡鸡蛋和开关鸡舍门就行。这鸡舍豪华到每一个参观过的村民都要感叹一句:鸡住的比人好。在扛几十年锄头的村民眼中,在茶园放鸡是再简单、轻省不过的活儿。就这样,顾小郎君还给孩子们买糖当零食哩,美滋滋得叫他们都羡慕。小孩子跟着大孩子漫山遍野的跑,精力旺盛,能帮衙署里的顾小郎君干活,他们高兴得很,仿佛得到至高的认可一般自豪。鸡群不负众望,整日叨虫啄草,长得肥壮。苗寨里没摘上茶叶,倒是先吃上一筐筐鸡蛋。孩子们营养改善,脸蛋肉眼可见地丰腴红润起来,倒不大像乡野里长大的孩子了。顾锦棠最近很忙,要把这套种植模式推行到石临府其他苗寨。有的寨子小,才十几户人家。一个个村寨走下来,才发现石临寨生活水平算好的,至少顿顿有干粮吃,有的人家只能喝稀粥。这种小寨子,要种茶、种粮食,没有多余的人手养鸡。再说,别的寨子没有周奚舟留下气味划分领地,让野兽不敢闯入,养鸡损失风险很大。所以顾锦棠提出茶柿立体栽培,代替茶园养鸡。茶园采茶主要在春季,柿子能弥补夏秋季节的空白。柿饼对于农家而言制作简单,是一项不错的收入来源。半年时间,石临府大大小小的苗寨有的建茶园,不宜种茶树的,则种植林下草药,顾锦棠的规模化种植在石临府推广开来。……亲自走遍各个苗寨,顾锦棠才对古代的贫穷程度有清晰认知。山路崎岖陡峭,一路走下来磨破几双鞋底,他脚上冒起几个水泡。“痛不痛?”烛灯下,周奚舟用针给他挑水泡。顾锦棠坐在床上昏昏欲睡,脱了鞋袜的脚被他握在手里,宛若上好的白玉。只是有几块地方磨得微红,犹如雪中落下的桃花,令人不忍下重手。他脚腕纤细,周奚舟一手便能轻松扣住,心中忍不住嘀咕怎么这么瘦。“有点疼。”顾锦棠声音困倦,倚靠着床架轻轻笑了一下,玩笑道,“仙君给我吹一吹就不痛了。”周奚舟瞥他一眼:“想得美,本仙君怎么可能吹别人的脚,有辱身份!”顾锦棠浅浅的笑容不禁又明显几分,都抓在手里了,难道就不算有辱身份?银针被火苗舔舐一下,周奚舟一针稳稳落下去,本想给他个乱说话的教训,却在视线触及娇嫩肌肤时,不自觉放柔力道。挑破的水泡挤出液体,用干净棉布擦拭掉,周奚舟伸出一根手指往银罐里挑出碧绿通透的药膏,轻柔涂抹到伤口上。药膏遇上肌肤便划开,淡绿色衬得肌肤雪白,如初春茶芽从覆雪中探出嫩尖,很美。烛花爆了一下,夜深露重,窗外是深秋的虫鸣。顾锦棠不知什么时候睡着,睡颜在烛光下恬淡安静,他最近入睡得很快,打坐都变少了。周奚舟将他放到床上躺平,盖上被子,自己则化作原形,尾巴无意识在他手心扫了扫。白色小狐狸蜷缩在枕边,伴着轻浅的呼吸声进入梦乡。……入冬后,山上梯田陆续收割结束,苗寨进入农闲时节。当然,农民很少有真正闲下来的时候,往年的冬季,大家会围坐火塘旁编织竹具,或是修理农具。坐着做手工活,在下雪的日子里有种岁月悠长的惬意。现在,石临寨一点也不平静,甚至比农忙时还要热闹。为初春采摘茶叶,顾锦棠带着村民早早做准备,采茶的竹笼、晒茶的场地以及蒸茶炒茶的蒸笼和锅灶都有讲究。只有处处保证细节,才能做出令人满意的好茶。于是家家户户传来叮叮当当的砌灶声,劈竹声,还有苗女们坐在一起编竹筛子时聊天的笑声。到春季,一夜之间,山上的茶树盖上一层鲜嫩的清绿色。“明早辰时是个好天气,通知大家朝食以后该来茶园采摘了。”顾锦棠看天象后如是道。石打弯腰应是,并不奇怪他知晓得如此精准。在他心里,中原来的顾小郎君可是读书人,读书人什么都会,要不然怎么教他阿爸把地种得比以前收成还多呢!这天起,石临府大小苗寨蒸腾起制茶的氤氲香气。过完清明,从采青到干燥的一系列制茶工序基本完成,只剩包装的活计。这时新长的嫩芽已开始变老,今年是茶树移栽第一年,产茶量还不高,顾锦棠想做成精品路线,就不适合继续采摘了。大致估算一下,石临寨加上其他寨子制成茶叶有三万斤,对于第一年来说收成相当不错。要知道在古代对付病虫害的手段相当有限,作物很难高产,村民们初看到丰产的茶园时眼睛都瞪大了,摘起茶来宛如捡金子一般干劲十足。顾锦棠开始考虑茶叶的销路。村民们忐忑期待着,真的会有人买他们的茶吗?衙署每天晚上人都是满的,村民们关心茶叶生意,盼望能卖出好价钱。起码,要比粮食卖得贵一点吧?能给家里孩子做身新衣服,毕竟娃儿们这一年也辛苦了哩。最好就是能攒修房子的钱,寨子里好些户人家房子都烂了,没钱请瓦匠来补。可石临府苗寨几乎不和外人通商,这可怎么办?难不成去隔壁水江府找?可是这样一来,还要被多盘剥一层税钱。顾锦棠想的不一样,他需要钱,所以这些茶叶要卖高价。他不仅不去外面找销路,反而要让四路八方的商客自己上石临府来买他的茶。一小队牵马的行人走在弯曲山路半腰,来苗寨收药的商客如期而至。这一路行来颇为不易,人马都急于到达村寨休息。虽说民风更开放的水江府才是他们主要的药材采购地,但商人是不会放过任何可以获取利益的机会,每年还是会来石临走一趟。鸡群不负众望,整日叨虫啄草,长得肥壮。苗寨里没摘上茶叶,倒是先吃上一筐筐鸡蛋。孩子们营养改善,脸蛋肉眼可见地丰腴红润起来,倒不大像乡野里长大的孩子了。顾锦棠最近很忙,要把这套种植模式推行到石临府其他苗寨。有的寨子小,才十几户人家。一个个村寨走下来,才发现石临寨生活水平算好的,至少顿顿有干粮吃,有的人家只能喝稀粥。这种小寨子,要种茶、种粮食,没有多余的人手养鸡。再说,别的寨子没有周奚舟留下气味划分领地,让野兽不敢闯入,养鸡损失风险很大。所以顾锦棠提出茶柿立体栽培,代替茶园养鸡。茶园采茶主要在春季,柿子能弥补夏秋季节的空白。柿饼对于农家而言制作简单,是一项不错的收入来源。半年时间,石临府大大小小的苗寨有的建茶园,不宜种茶树的,则种植林下草药,顾锦棠的规模化种植在石临府推广开来。……亲自走遍各个苗寨,顾锦棠才对古代的贫穷程度有清晰认知。山路崎岖陡峭,一路走下来磨破几双鞋底,他脚上冒起几个水泡。“痛不痛?”烛灯下,周奚舟用针给他挑水泡。顾锦棠坐在床上昏昏欲睡,脱了鞋袜的脚被他握在手里,宛若上好的白玉。只是有几块地方磨得微红,犹如雪中落下的桃花,令人不忍下重手。他脚腕纤细,周奚舟一手便能轻松扣住,心中忍不住嘀咕怎么这么瘦。“有点疼。”顾锦棠声音困倦,倚靠着床架轻轻笑了一下,玩笑道,“仙君给我吹一吹就不痛了。”周奚舟瞥他一眼:“想得美,本仙君怎么可能吹别人的脚,有辱身份!”顾锦棠浅浅的笑容不禁又明显几分,都抓在手里了,难道就不算有辱身份?银针被火苗舔舐一下,周奚舟一针稳稳落下去,本想给他个乱说话的教训,却在视线触及娇嫩肌肤时,不自觉放柔力道。挑破的水泡挤出液体,用干净棉布擦拭掉,周奚舟伸出一根手指往银罐里挑出碧绿通透的药膏,轻柔涂抹到伤口上。药膏遇上肌肤便划开,淡绿色衬得肌肤雪白,如初春茶芽从覆雪中探出嫩尖,很美。烛花爆了一下,夜深露重,窗外是深秋的虫鸣。顾锦棠不知什么时候睡着,睡颜在烛光下恬淡安静,他最近入睡得很快,打坐都变少了。周奚舟将他放到床上躺平,盖上被子,自己则化作原形,尾巴无意识在他手心扫了扫。白色小狐狸蜷缩在枕边,伴着轻浅的呼吸声进入梦乡。……入冬后,山上梯田陆续收割结束,苗寨进入农闲时节。当然,农民很少有真正闲下来的时候,往年的冬季,大家会围坐火塘旁编织竹具,或是修理农具。坐着做手工活,在下雪的日子里有种岁月悠长的惬意。现在,石临寨一点也不平静,甚至比农忙时还要热闹。为初春采摘茶叶,顾锦棠带着村民早早做准备,采茶的竹笼、晒茶的场地以及蒸茶炒茶的蒸笼和锅灶都有讲究。只有处处保证细节,才能做出令人满意的好茶。于是家家户户传来叮叮当当的砌灶声,劈竹声,还有苗女们坐在一起编竹筛子时聊天的笑声。到春季,一夜之间,山上的茶树盖上一层鲜嫩的清绿色。“明早辰时是个好天气,通知大家朝食以后该来茶园采摘了。”顾锦棠看天象后如是道。石打弯腰应是,并不奇怪他知晓得如此精准。在他心里,中原来的顾小郎君可是读书人,读书人什么都会,要不然怎么教他阿爸把地种得比以前收成还多呢!这天起,石临府大小苗寨蒸腾起制茶的氤氲香气。过完清明,从采青到干燥的一系列制茶工序基本完成,只剩包装的活计。这时新长的嫩芽已开始变老,今年是茶树移栽第一年,产茶量还不高,顾锦棠想做成精品路线,就不适合继续采摘了。大致估算一下,石临寨加上其他寨子制成茶叶有三万斤,对于第一年来说收成相当不错。要知道在古代对付病虫害的手段相当有限,作物很难高产,村民们初看到丰产的茶园时眼睛都瞪大了,摘起茶来宛如捡金子一般干劲十足。顾锦棠开始考虑茶叶的销路。村民们忐忑期待着,真的会有人买他们的茶吗?衙署每天晚上人都是满的,村民们关心茶叶生意,盼望能卖出好价钱。起码,要比粮食卖得贵一点吧?能给家里孩子做身新衣服,毕竟娃儿们这一年也辛苦了哩。最好就是能攒修房子的钱,寨子里好些户人家房子都烂了,没钱请瓦匠来补。可石临府苗寨几乎不和外人通商,这可怎么办?难不成去隔壁水江府找?可是这样一来,还要被多盘剥一层税钱。顾锦棠想的不一样,他需要钱,所以这些茶叶要卖高价。他不仅不去外面找销路,反而要让四路八方的商客自己上石临府来买他的茶。一小队牵马的行人走在弯曲山路半腰,来苗寨收药的商客如期而至。这一路行来颇为不易,人马都急于到达村寨休息。虽说民风更开放的水江府才是他们主要的药材采购地,但商人是不会放过任何可以获取利益的机会,每年还是会来石临走一趟。鸡群不负众望,整日叨虫啄草,长得肥壮。苗寨里没摘上茶叶,倒是先吃上一筐筐鸡蛋。孩子们营养改善,脸蛋肉眼可见地丰腴红润起来,倒不大像乡野里长大的孩子了。顾锦棠最近很忙,要把这套种植模式推行到石临府其他苗寨。有的寨子小,才十几户人家。一个个村寨走下来,才发现石临寨生活水平算好的,至少顿顿有干粮吃,有的人家只能喝稀粥。这种小寨子,要种茶、种粮食,没有多余的人手养鸡。再说,别的寨子没有周奚舟留下气味划分领地,让野兽不敢闯入,养鸡损失风险很大。所以顾锦棠提出茶柿立体栽培,代替茶园养鸡。茶园采茶主要在春季,柿子能弥补夏秋季节的空白。柿饼对于农家而言制作简单,是一项不错的收入来源。半年时间,石临府大大小小的苗寨有的建茶园,不宜种茶树的,则种植林下草药,顾锦棠的规模化种植在石临府推广开来。……亲自走遍各个苗寨,顾锦棠才对古代的贫穷程度有清晰认知。山路崎岖陡峭,一路走下来磨破几双鞋底,他脚上冒起几个水泡。“痛不痛?”烛灯下,周奚舟用针给他挑水泡。顾锦棠坐在床上昏昏欲睡,脱了鞋袜的脚被他握在手里,宛若上好的白玉。只是有几块地方磨得微红,犹如雪中落下的桃花,令人不忍下重手。他脚腕纤细,周奚舟一手便能轻松扣住,心中忍不住嘀咕怎么这么瘦。“有点疼。”顾锦棠声音困倦,倚靠着床架轻轻笑了一下,玩笑道,“仙君给我吹一吹就不痛了。”周奚舟瞥他一眼:“想得美,本仙君怎么可能吹别人的脚,有辱身份!”顾锦棠浅浅的笑容不禁又明显几分,都抓在手里了,难道就不算有辱身份?银针被火苗舔舐一下,周奚舟一针稳稳落下去,本想给他个乱说话的教训,却在视线触及娇嫩肌肤时,不自觉放柔力道。挑破的水泡挤出液体,用干净棉布擦拭掉,周奚舟伸出一根手指往银罐里挑出碧绿通透的药膏,轻柔涂抹到伤口上。药膏遇上肌肤便划开,淡绿色衬得肌肤雪白,如初春茶芽从覆雪中探出嫩尖,很美。烛花爆了一下,夜深露重,窗外是深秋的虫鸣。顾锦棠不知什么时候睡着,睡颜在烛光下恬淡安静,他最近入睡得很快,打坐都变少了。周奚舟将他放到床上躺平,盖上被子,自己则化作原形,尾巴无意识在他手心扫了扫。白色小狐狸蜷缩在枕边,伴着轻浅的呼吸声进入梦乡。……入冬后,山上梯田陆续收割结束,苗寨进入农闲时节。当然,农民很少有真正闲下来的时候,往年的冬季,大家会围坐火塘旁编织竹具,或是修理农具。坐着做手工活,在下雪的日子里有种岁月悠长的惬意。现在,石临寨一点也不平静,甚至比农忙时还要热闹。为初春采摘茶叶,顾锦棠带着村民早早做准备,采茶的竹笼、晒茶的场地以及蒸茶炒茶的蒸笼和锅灶都有讲究。只有处处保证细节,才能做出令人满意的好茶。于是家家户户传来叮叮当当的砌灶声,劈竹声,还有苗女们坐在一起编竹筛子时聊天的笑声。到春季,一夜之间,山上的茶树盖上一层鲜嫩的清绿色。“明早辰时是个好天气,通知大家朝食以后该来茶园采摘了。”顾锦棠看天象后如是道。石打弯腰应是,并不奇怪他知晓得如此精准。在他心里,中原来的顾小郎君可是读书人,读书人什么都会,要不然怎么教他阿爸把地种得比以前收成还多呢!这天起,石临府大小苗寨蒸腾起制茶的氤氲香气。过完清明,从采青到干燥的一系列制茶工序基本完成,只剩包装的活计。这时新长的嫩芽已开始变老,今年是茶树移栽第一年,产茶量还不高,顾锦棠想做成精品路线,就不适合继续采摘了。大致估算一下,石临寨加上其他寨子制成茶叶有三万斤,对于第一年来说收成相当不错。要知道在古代对付病虫害的手段相当有限,作物很难高产,村民们初看到丰产的茶园时眼睛都瞪大了,摘起茶来宛如捡金子一般干劲十足。顾锦棠开始考虑茶叶的销路。村民们忐忑期待着,真的会有人买他们的茶吗?衙署每天晚上人都是满的,村民们关心茶叶生意,盼望能卖出好价钱。起码,要比粮食卖得贵一点吧?能给家里孩子做身新衣服,毕竟娃儿们这一年也辛苦了哩。最好就是能攒修房子的钱,寨子里好些户人家房子都烂了,没钱请瓦匠来补。可石临府苗寨几乎不和外人通商,这可怎么办?难不成去隔壁水江府找?可是这样一来,还要被多盘剥一层税钱。顾锦棠想的不一样,他需要钱,所以这些茶叶要卖高价。他不仅不去外面找销路,反而要让四路八方的商客自己上石临府来买他的茶。一小队牵马的行人走在弯曲山路半腰,来苗寨收药的商客如期而至。这一路行来颇为不易,人马都急于到达村寨休息。虽说民风更开放的水江府才是他们主要的药材采购地,但商人是不会放过任何可以获取利益的机会,每年还是会来石临走一趟。鸡群不负众望,整日叨虫啄草,长得肥壮。苗寨里没摘上茶叶,倒是先吃上一筐筐鸡蛋。孩子们营养改善,脸蛋肉眼可见地丰腴红润起来,倒不大像乡野里长大的孩子了。顾锦棠最近很忙,要把这套种植模式推行到石临府其他苗寨。有的寨子小,才十几户人家。一个个村寨走下来,才发现石临寨生活水平算好的,至少顿顿有干粮吃,有的人家只能喝稀粥。这种小寨子,要种茶、种粮食,没有多余的人手养鸡。再说,别的寨子没有周奚舟留下气味划分领地,让野兽不敢闯入,养鸡损失风险很大。所以顾锦棠提出茶柿立体栽培,代替茶园养鸡。茶园采茶主要在春季,柿子能弥补夏秋季节的空白。柿饼对于农家而言制作简单,是一项不错的收入来源。半年时间,石临府大大小小的苗寨有的建茶园,不宜种茶树的,则种植林下草药,顾锦棠的规模化种植在石临府推广开来。……亲自走遍各个苗寨,顾锦棠才对古代的贫穷程度有清晰认知。山路崎岖陡峭,一路走下来磨破几双鞋底,他脚上冒起几个水泡。“痛不痛?”烛灯下,周奚舟用针给他挑水泡。顾锦棠坐在床上昏昏欲睡,脱了鞋袜的脚被他握在手里,宛若上好的白玉。只是有几块地方磨得微红,犹如雪中落下的桃花,令人不忍下重手。他脚腕纤细,周奚舟一手便能轻松扣住,心中忍不住嘀咕怎么这么瘦。“有点疼。”顾锦棠声音困倦,倚靠着床架轻轻笑了一下,玩笑道,“仙君给我吹一吹就不痛了。”周奚舟瞥他一眼:“想得美,本仙君怎么可能吹别人的脚,有辱身份!”顾锦棠浅浅的笑容不禁又明显几分,都抓在手里了,难道就不算有辱身份?银针被火苗舔舐一下,周奚舟一针稳稳落下去,本想给他个乱说话的教训,却在视线触及娇嫩肌肤时,不自觉放柔力道。挑破的水泡挤出液体,用干净棉布擦拭掉,周奚舟伸出一根手指往银罐里挑出碧绿通透的药膏,轻柔涂抹到伤口上。药膏遇上肌肤便划开,淡绿色衬得肌肤雪白,如初春茶芽从覆雪中探出嫩尖,很美。烛花爆了一下,夜深露重,窗外是深秋的虫鸣。顾锦棠不知什么时候睡着,睡颜在烛光下恬淡安静,他最近入睡得很快,打坐都变少了。周奚舟将他放到床上躺平,盖上被子,自己则化作原形,尾巴无意识在他手心扫了扫。白色小狐狸蜷缩在枕边,伴着轻浅的呼吸声进入梦乡。……入冬后,山上梯田陆续收割结束,苗寨进入农闲时节。当然,农民很少有真正闲下来的时候,往年的冬季,大家会围坐火塘旁编织竹具,或是修理农具。坐着做手工活,在下雪的日子里有种岁月悠长的惬意。现在,石临寨一点也不平静,甚至比农忙时还要热闹。为初春采摘茶叶,顾锦棠带着村民早早做准备,采茶的竹笼、晒茶的场地以及蒸茶炒茶的蒸笼和锅灶都有讲究。只有处处保证细节,才能做出令人满意的好茶。于是家家户户传来叮叮当当的砌灶声,劈竹声,还有苗女们坐在一起编竹筛子时聊天的笑声。到春季,一夜之间,山上的茶树盖上一层鲜嫩的清绿色。“明早辰时是个好天气,通知大家朝食以后该来茶园采摘了。”顾锦棠看天象后如是道。石打弯腰应是,并不奇怪他知晓得如此精准。在他心里,中原来的顾小郎君可是读书人,读书人什么都会,要不然怎么教他阿爸把地种得比以前收成还多呢!这天起,石临府大小苗寨蒸腾起制茶的氤氲香气。过完清明,从采青到干燥的一系列制茶工序基本完成,只剩包装的活计。这时新长的嫩芽已开始变老,今年是茶树移栽第一年,产茶量还不高,顾锦棠想做成精品路线,就不适合继续采摘了。大致估算一下,石临寨加上其他寨子制成茶叶有三万斤,对于第一年来说收成相当不错。要知道在古代对付病虫害的手段相当有限,作物很难高产,村民们初看到丰产的茶园时眼睛都瞪大了,摘起茶来宛如捡金子一般干劲十足。顾锦棠开始考虑茶叶的销路。村民们忐忑期待着,真的会有人买他们的茶吗?衙署每天晚上人都是满的,村民们关心茶叶生意,盼望能卖出好价钱。起码,要比粮食卖得贵一点吧?能给家里孩子做身新衣服,毕竟娃儿们这一年也辛苦了哩。最好就是能攒修房子的钱,寨子里好些户人家房子都烂了,没钱请瓦匠来补。可石临府苗寨几乎不和外人通商,这可怎么办?难不成去隔壁水江府找?可是这样一来,还要被多盘剥一层税钱。顾锦棠想的不一样,他需要钱,所以这些茶叶要卖高价。他不仅不去外面找销路,反而要让四路八方的商客自己上石临府来买他的茶。一小队牵马的行人走在弯曲山路半腰,来苗寨收药的商客如期而至。这一路行来颇为不易,人马都急于到达村寨休息。虽说民风更开放的水江府才是他们主要的药材采购地,但商人是不会放过任何可以获取利益的机会,每年还是会来石临走一趟。鸡群不负众望,整日叨虫啄草,长得肥壮。苗寨里没摘上茶叶,倒是先吃上一筐筐鸡蛋。孩子们营养改善,脸蛋肉眼可见地丰腴红润起来,倒不大像乡野里长大的孩子了。顾锦棠最近很忙,要把这套种植模式推行到石临府其他苗寨。有的寨子小,才十几户人家。一个个村寨走下来,才发现石临寨生活水平算好的,至少顿顿有干粮吃,有的人家只能喝稀粥。这种小寨子,要种茶、种粮食,没有多余的人手养鸡。再说,别的寨子没有周奚舟留下气味划分领地,让野兽不敢闯入,养鸡损失风险很大。所以顾锦棠提出茶柿立体栽培,代替茶园养鸡。茶园采茶主要在春季,柿子能弥补夏秋季节的空白。柿饼对于农家而言制作简单,是一项不错的收入来源。半年时间,石临府大大小小的苗寨有的建茶园,不宜种茶树的,则种植林下草药,顾锦棠的规模化种植在石临府推广开来。……亲自走遍各个苗寨,顾锦棠才对古代的贫穷程度有清晰认知。山路崎岖陡峭,一路走下来磨破几双鞋底,他脚上冒起几个水泡。“痛不痛?”烛灯下,周奚舟用针给他挑水泡。顾锦棠坐在床上昏昏欲睡,脱了鞋袜的脚被他握在手里,宛若上好的白玉。只是有几块地方磨得微红,犹如雪中落下的桃花,令人不忍下重手。他脚腕纤细,周奚舟一手便能轻松扣住,心中忍不住嘀咕怎么这么瘦。“有点疼。”顾锦棠声音困倦,倚靠着床架轻轻笑了一下,玩笑道,“仙君给我吹一吹就不痛了。”周奚舟瞥他一眼:“想得美,本仙君怎么可能吹别人的脚,有辱身份!”顾锦棠浅浅的笑容不禁又明显几分,都抓在手里了,难道就不算有辱身份?银针被火苗舔舐一下,周奚舟一针稳稳落下去,本想给他个乱说话的教训,却在视线触及娇嫩肌肤时,不自觉放柔力道。挑破的水泡挤出液体,用干净棉布擦拭掉,周奚舟伸出一根手指往银罐里挑出碧绿通透的药膏,轻柔涂抹到伤口上。药膏遇上肌肤便划开,淡绿色衬得肌肤雪白,如初春茶芽从覆雪中探出嫩尖,很美。烛花爆了一下,夜深露重,窗外是深秋的虫鸣。顾锦棠不知什么时候睡着,睡颜在烛光下恬淡安静,他最近入睡得很快,打坐都变少了。周奚舟将他放到床上躺平,盖上被子,自己则化作原形,尾巴无意识在他手心扫了扫。白色小狐狸蜷缩在枕边,伴着轻浅的呼吸声进入梦乡。……入冬后,山上梯田陆续收割结束,苗寨进入农闲时节。当然,农民很少有真正闲下来的时候,往年的冬季,大家会围坐火塘旁编织竹具,或是修理农具。坐着做手工活,在下雪的日子里有种岁月悠长的惬意。现在,石临寨一点也不平静,甚至比农忙时还要热闹。为初春采摘茶叶,顾锦棠带着村民早早做准备,采茶的竹笼、晒茶的场地以及蒸茶炒茶的蒸笼和锅灶都有讲究。只有处处保证细节,才能做出令人满意的好茶。于是家家户户传来叮叮当当的砌灶声,劈竹声,还有苗女们坐在一起编竹筛子时聊天的笑声。到春季,一夜之间,山上的茶树盖上一层鲜嫩的清绿色。“明早辰时是个好天气,通知大家朝食以后该来茶园采摘了。”顾锦棠看天象后如是道。石打弯腰应是,并不奇怪他知晓得如此精准。在他心里,中原来的顾小郎君可是读书人,读书人什么都会,要不然怎么教他阿爸把地种得比以前收成还多呢!这天起,石临府大小苗寨蒸腾起制茶的氤氲香气。过完清明,从采青到干燥的一系列制茶工序基本完成,只剩包装的活计。这时新长的嫩芽已开始变老,今年是茶树移栽第一年,产茶量还不高,顾锦棠想做成精品路线,就不适合继续采摘了。大致估算一下,石临寨加上其他寨子制成茶叶有三万斤,对于第一年来说收成相当不错。要知道在古代对付病虫害的手段相当有限,作物很难高产,村民们初看到丰产的茶园时眼睛都瞪大了,摘起茶来宛如捡金子一般干劲十足。顾锦棠开始考虑茶叶的销路。村民们忐忑期待着,真的会有人买他们的茶吗?衙署每天晚上人都是满的,村民们关心茶叶生意,盼望能卖出好价钱。起码,要比粮食卖得贵一点吧?能给家里孩子做身新衣服,毕竟娃儿们这一年也辛苦了哩。最好就是能攒修房子的钱,寨子里好些户人家房子都烂了,没钱请瓦匠来补。可石临府苗寨几乎不和外人通商,这可怎么办?难不成去隔壁水江府找?可是这样一来,还要被多盘剥一层税钱。顾锦棠想的不一样,他需要钱,所以这些茶叶要卖高价。他不仅不去外面找销路,反而要让四路八方的商客自己上石临府来买他的茶。一小队牵马的行人走在弯曲山路半腰,来苗寨收药的商客如期而至。这一路行来颇为不易,人马都急于到达村寨休息。虽说民风更开放的水江府才是他们主要的药材采购地,但商人是不会放过任何可以获取利益的机会,每年还是会来石临走一趟。鸡群不负众望,整日叨虫啄草,长得肥壮。苗寨里没摘上茶叶,倒是先吃上一筐筐鸡蛋。孩子们营养改善,脸蛋肉眼可见地丰腴红润起来,倒不大像乡野里长大的孩子了。顾锦棠最近很忙,要把这套种植模式推行到石临府其他苗寨。有的寨子小,才十几户人家。一个个村寨走下来,才发现石临寨生活水平算好的,至少顿顿有干粮吃,有的人家只能喝稀粥。这种小寨子,要种茶、种粮食,没有多余的人手养鸡。再说,别的寨子没有周奚舟留下气味划分领地,让野兽不敢闯入,养鸡损失风险很大。所以顾锦棠提出茶柿立体栽培,代替茶园养鸡。茶园采茶主要在春季,柿子能弥补夏秋季节的空白。柿饼对于农家而言制作简单,是一项不错的收入来源。半年时间,石临府大大小小的苗寨有的建茶园,不宜种茶树的,则种植林下草药,顾锦棠的规模化种植在石临府推广开来。……亲自走遍各个苗寨,顾锦棠才对古代的贫穷程度有清晰认知。山路崎岖陡峭,一路走下来磨破几双鞋底,他脚上冒起几个水泡。“痛不痛?”烛灯下,周奚舟用针给他挑水泡。顾锦棠坐在床上昏昏欲睡,脱了鞋袜的脚被他握在手里,宛若上好的白玉。只是有几块地方磨得微红,犹如雪中落下的桃花,令人不忍下重手。他脚腕纤细,周奚舟一手便能轻松扣住,心中忍不住嘀咕怎么这么瘦。“有点疼。”顾锦棠声音困倦,倚靠着床架轻轻笑了一下,玩笑道,“仙君给我吹一吹就不痛了。”周奚舟瞥他一眼:“想得美,本仙君怎么可能吹别人的脚,有辱身份!”顾锦棠浅浅的笑容不禁又明显几分,都抓在手里了,难道就不算有辱身份?银针被火苗舔舐一下,周奚舟一针稳稳落下去,本想给他个乱说话的教训,却在视线触及娇嫩肌肤时,不自觉放柔力道。挑破的水泡挤出液体,用干净棉布擦拭掉,周奚舟伸出一根手指往银罐里挑出碧绿通透的药膏,轻柔涂抹到伤口上。药膏遇上肌肤便划开,淡绿色衬得肌肤雪白,如初春茶芽从覆雪中探出嫩尖,很美。烛花爆了一下,夜深露重,窗外是深秋的虫鸣。顾锦棠不知什么时候睡着,睡颜在烛光下恬淡安静,他最近入睡得很快,打坐都变少了。周奚舟将他放到床上躺平,盖上被子,自己则化作原形,尾巴无意识在他手心扫了扫。白色小狐狸蜷缩在枕边,伴着轻浅的呼吸声进入梦乡。……入冬后,山上梯田陆续收割结束,苗寨进入农闲时节。当然,农民很少有真正闲下来的时候,往年的冬季,大家会围坐火塘旁编织竹具,或是修理农具。坐着做手工活,在下雪的日子里有种岁月悠长的惬意。现在,石临寨一点也不平静,甚至比农忙时还要热闹。为初春采摘茶叶,顾锦棠带着村民早早做准备,采茶的竹笼、晒茶的场地以及蒸茶炒茶的蒸笼和锅灶都有讲究。只有处处保证细节,才能做出令人满意的好茶。于是家家户户传来叮叮当当的砌灶声,劈竹声,还有苗女们坐在一起编竹筛子时聊天的笑声。到春季,一夜之间,山上的茶树盖上一层鲜嫩的清绿色。“明早辰时是个好天气,通知大家朝食以后该来茶园采摘了。”顾锦棠看天象后如是道。石打弯腰应是,并不奇怪他知晓得如此精准。在他心里,中原来的顾小郎君可是读书人,读书人什么都会,要不然怎么教他阿爸把地种得比以前收成还多呢!这天起,石临府大小苗寨蒸腾起制茶的氤氲香气。过完清明,从采青到干燥的一系列制茶工序基本完成,只剩包装的活计。这时新长的嫩芽已开始变老,今年是茶树移栽第一年,产茶量还不高,顾锦棠想做成精品路线,就不适合继续采摘了。大致估算一下,石临寨加上其他寨子制成茶叶有三万斤,对于第一年来说收成相当不错。要知道在古代对付病虫害的手段相当有限,作物很难高产,村民们初看到丰产的茶园时眼睛都瞪大了,摘起茶来宛如捡金子一般干劲十足。顾锦棠开始考虑茶叶的销路。村民们忐忑期待着,真的会有人买他们的茶吗?衙署每天晚上人都是满的,村民们关心茶叶生意,盼望能卖出好价钱。起码,要比粮食卖得贵一点吧?能给家里孩子做身新衣服,毕竟娃儿们这一年也辛苦了哩。最好就是能攒修房子的钱,寨子里好些户人家房子都烂了,没钱请瓦匠来补。可石临府苗寨几乎不和外人通商,这可怎么办?难不成去隔壁水江府找?可是这样一来,还要被多盘剥一层税钱。顾锦棠想的不一样,他需要钱,所以这些茶叶要卖高价。他不仅不去外面找销路,反而要让四路八方的商客自己上石临府来买他的茶。一小队牵马的行人走在弯曲山路半腰,来苗寨收药的商客如期而至。这一路行来颇为不易,人马都急于到达村寨休息。虽说民风更开放的水江府才是他们主要的药材采购地,但商人是不会放过任何可以获取利益的机会,每年还是会来石临走一趟。鸡群不负众望,整日叨虫啄草,长得肥壮。苗寨里没摘上茶叶,倒是先吃上一筐筐鸡蛋。孩子们营养改善,脸蛋肉眼可见地丰腴红润起来,倒不大像乡野里长大的孩子了。顾锦棠最近很忙,要把这套种植模式推行到石临府其他苗寨。有的寨子小,才十几户人家。一个个村寨走下来,才发现石临寨生活水平算好的,至少顿顿有干粮吃,有的人家只能喝稀粥。这种小寨子,要种茶、种粮食,没有多余的人手养鸡。再说,别的寨子没有周奚舟留下气味划分领地,让野兽不敢闯入,养鸡损失风险很大。所以顾锦棠提出茶柿立体栽培,代替茶园养鸡。茶园采茶主要在春季,柿子能弥补夏秋季节的空白。柿饼对于农家而言制作简单,是一项不错的收入来源。半年时间,石临府大大小小的苗寨有的建茶园,不宜种茶树的,则种植林下草药,顾锦棠的规模化种植在石临府推广开来。……亲自走遍各个苗寨,顾锦棠才对古代的贫穷程度有清晰认知。山路崎岖陡峭,一路走下来磨破几双鞋底,他脚上冒起几个水泡。“痛不痛?”烛灯下,周奚舟用针给他挑水泡。顾锦棠坐在床上昏昏欲睡,脱了鞋袜的脚被他握在手里,宛若上好的白玉。只是有几块地方磨得微红,犹如雪中落下的桃花,令人不忍下重手。他脚腕纤细,周奚舟一手便能轻松扣住,心中忍不住嘀咕怎么这么瘦。“有点疼。”顾锦棠声音困倦,倚靠着床架轻轻笑了一下,玩笑道,“仙君给我吹一吹就不痛了。”周奚舟瞥他一眼:“想得美,本仙君怎么可能吹别人的脚,有辱身份!”顾锦棠浅浅的笑容不禁又明显几分,都抓在手里了,难道就不算有辱身份?银针被火苗舔舐一下,周奚舟一针稳稳落下去,本想给他个乱说话的教训,却在视线触及娇嫩肌肤时,不自觉放柔力道。挑破的水泡挤出液体,用干净棉布擦拭掉,周奚舟伸出一根手指往银罐里挑出碧绿通透的药膏,轻柔涂抹到伤口上。药膏遇上肌肤便划开,淡绿色衬得肌肤雪白,如初春茶芽从覆雪中探出嫩尖,很美。烛花爆了一下,夜深露重,窗外是深秋的虫鸣。顾锦棠不知什么时候睡着,睡颜在烛光下恬淡安静,他最近入睡得很快,打坐都变少了。周奚舟将他放到床上躺平,盖上被子,自己则化作原形,尾巴无意识在他手心扫了扫。白色小狐狸蜷缩在枕边,伴着轻浅的呼吸声进入梦乡。……入冬后,山上梯田陆续收割结束,苗寨进入农闲时节。当然,农民很少有真正闲下来的时候,往年的冬季,大家会围坐火塘旁编织竹具,或是修理农具。坐着做手工活,在下雪的日子里有种岁月悠长的惬意。现在,石临寨一点也不平静,甚至比农忙时还要热闹。为初春采摘茶叶,顾锦棠带着村民早早做准备,采茶的竹笼、晒茶的场地以及蒸茶炒茶的蒸笼和锅灶都有讲究。只有处处保证细节,才能做出令人满意的好茶。于是家家户户传来叮叮当当的砌灶声,劈竹声,还有苗女们坐在一起编竹筛子时聊天的笑声。到春季,一夜之间,山上的茶树盖上一层鲜嫩的清绿色。“明早辰时是个好天气,通知大家朝食以后该来茶园采摘了。”顾锦棠看天象后如是道。石打弯腰应是,并不奇怪他知晓得如此精准。在他心里,中原来的顾小郎君可是读书人,读书人什么都会,要不然怎么教他阿爸把地种得比以前收成还多呢!这天起,石临府大小苗寨蒸腾起制茶的氤氲香气。过完清明,从采青到干燥的一系列制茶工序基本完成,只剩包装的活计。这时新长的嫩芽已开始变老,今年是茶树移栽第一年,产茶量还不高,顾锦棠想做成精品路线,就不适合继续采摘了。大致估算一下,石临寨加上其他寨子制成茶叶有三万斤,对于第一年来说收成相当不错。要知道在古代对付病虫害的手段相当有限,作物很难高产,村民们初看到丰产的茶园时眼睛都瞪大了,摘起茶来宛如捡金子一般干劲十足。顾锦棠开始考虑茶叶的销路。村民们忐忑期待着,真的会有人买他们的茶吗?衙署每天晚上人都是满的,村民们关心茶叶生意,盼望能卖出好价钱。起码,要比粮食卖得贵一点吧?能给家里孩子做身新衣服,毕竟娃儿们这一年也辛苦了哩。最好就是能攒修房子的钱,寨子里好些户人家房子都烂了,没钱请瓦匠来补。可石临府苗寨几乎不和外人通商,这可怎么办?难不成去隔壁水江府找?可是这样一来,还要被多盘剥一层税钱。顾锦棠想的不一样,他需要钱,所以这些茶叶要卖高价。他不仅不去外面找销路,反而要让四路八方的商客自己上石临府来买他的茶。一小队牵马的行人走在弯曲山路半腰,来苗寨收药的商客如期而至。这一路行来颇为不易,人马都急于到达村寨休息。虽说民风更开放的水江府才是他们主要的药材采购地,但商人是不会放过任何可以获取利益的机会,每年还是会来石临走一趟。鸡群不负众望,整日叨虫啄草,长得肥壮。苗寨里没摘上茶叶,倒是先吃上一筐筐鸡蛋。孩子们营养改善,脸蛋肉眼可见地丰腴红润起来,倒不大像乡野里长大的孩子了。顾锦棠最近很忙,要把这套种植模式推行到石临府其他苗寨。有的寨子小,才十几户人家。一个个村寨走下来,才发现石临寨生活水平算好的,至少顿顿有干粮吃,有的人家只能喝稀粥。这种小寨子,要种茶、种粮食,没有多余的人手养鸡。再说,别的寨子没有周奚舟留下气味划分领地,让野兽不敢闯入,养鸡损失风险很大。所以顾锦棠提出茶柿立体栽培,代替茶园养鸡。茶园采茶主要在春季,柿子能弥补夏秋季节的空白。柿饼对于农家而言制作简单,是一项不错的收入来源。半年时间,石临府大大小小的苗寨有的建茶园,不宜种茶树的,则种植林下草药,顾锦棠的规模化种植在石临府推广开来。……亲自走遍各个苗寨,顾锦棠才对古代的贫穷程度有清晰认知。山路崎岖陡峭,一路走下来磨破几双鞋底,他脚上冒起几个水泡。“痛不痛?”烛灯下,周奚舟用针给他挑水泡。顾锦棠坐在床上昏昏欲睡,脱了鞋袜的脚被他握在手里,宛若上好的白玉。只是有几块地方磨得微红,犹如雪中落下的桃花,令人不忍下重手。他脚腕纤细,周奚舟一手便能轻松扣住,心中忍不住嘀咕怎么这么瘦。“有点疼。”顾锦棠声音困倦,倚靠着床架轻轻笑了一下,玩笑道,“仙君给我吹一吹就不痛了。”周奚舟瞥他一眼:“想得美,本仙君怎么可能吹别人的脚,有辱身份!”顾锦棠浅浅的笑容不禁又明显几分,都抓在手里了,难道就不算有辱身份?银针被火苗舔舐一下,周奚舟一针稳稳落下去,本想给他个乱说话的教训,却在视线触及娇嫩肌肤时,不自觉放柔力道。挑破的水泡挤出液体,用干净棉布擦拭掉,周奚舟伸出一根手指往银罐里挑出碧绿通透的药膏,轻柔涂抹到伤口上。药膏遇上肌肤便划开,淡绿色衬得肌肤雪白,如初春茶芽从覆雪中探出嫩尖,很美。烛花爆了一下,夜深露重,窗外是深秋的虫鸣。顾锦棠不知什么时候睡着,睡颜在烛光下恬淡安静,他最近入睡得很快,打坐都变少了。周奚舟将他放到床上躺平,盖上被子,自己则化作原形,尾巴无意识在他手心扫了扫。白色小狐狸蜷缩在枕边,伴着轻浅的呼吸声进入梦乡。……入冬后,山上梯田陆续收割结束,苗寨进入农闲时节。当然,农民很少有真正闲下来的时候,往年的冬季,大家会围坐火塘旁编织竹具,或是修理农具。坐着做手工活,在下雪的日子里有种岁月悠长的惬意。现在,石临寨一点也不平静,甚至比农忙时还要热闹。为初春采摘茶叶,顾锦棠带着村民早早做准备,采茶的竹笼、晒茶的场地以及蒸茶炒茶的蒸笼和锅灶都有讲究。只有处处保证细节,才能做出令人满意的好茶。于是家家户户传来叮叮当当的砌灶声,劈竹声,还有苗女们坐在一起编竹筛子时聊天的笑声。到春季,一夜之间,山上的茶树盖上一层鲜嫩的清绿色。“明早辰时是个好天气,通知大家朝食以后该来茶园采摘了。”顾锦棠看天象后如是道。石打弯腰应是,并不奇怪他知晓得如此精准。在他心里,中原来的顾小郎君可是读书人,读书人什么都会,要不然怎么教他阿爸把地种得比以前收成还多呢!这天起,石临府大小苗寨蒸腾起制茶的氤氲香气。过完清明,从采青到干燥的一系列制茶工序基本完成,只剩包装的活计。这时新长的嫩芽已开始变老,今年是茶树移栽第一年,产茶量还不高,顾锦棠想做成精品路线,就不适合继续采摘了。大致估算一下,石临寨加上其他寨子制成茶叶有三万斤,对于第一年来说收成相当不错。要知道在古代对付病虫害的手段相当有限,作物很难高产,村民们初看到丰产的茶园时眼睛都瞪大了,摘起茶来宛如捡金子一般干劲十足。顾锦棠开始考虑茶叶的销路。村民们忐忑期待着,真的会有人买他们的茶吗?衙署每天晚上人都是满的,村民们关心茶叶生意,盼望能卖出好价钱。起码,要比粮食卖得贵一点吧?能给家里孩子做身新衣服,毕竟娃儿们这一年也辛苦了哩。最好就是能攒修房子的钱,寨子里好些户人家房子都烂了,没钱请瓦匠来补。可石临府苗寨几乎不和外人通商,这可怎么办?难不成去隔壁水江府找?可是这样一来,还要被多盘剥一层税钱。顾锦棠想的不一样,他需要钱,所以这些茶叶要卖高价。他不仅不去外面找销路,反而要让四路八方的商客自己上石临府来买他的茶。一小队牵马的行人走在弯曲山路半腰,来苗寨收药的商客如期而至。这一路行来颇为不易,人马都急于到达村寨休息。虽说民风更开放的水江府才是他们主要的药材采购地,但商人是不会放过任何可以获取利益的机会,每年还是会来石临走一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