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也有赔本的可能性,但生意嘛,总是要承担一点风险的。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什么稳赚不赔的生意。掌柜的又说道:“说起来,辽东发展的好,城内也安全,在这边生意确实好做一些,来这边淘金的,可不止我们东家呢。”看准这边潜力的人,可是不少的。谢辞渊点点头。掌柜的见他也没有别的话要问了,便去忙自己的事情了。从店内往外头瞧,确实可以看到街上人来人往,十分繁华。而他爹从去年年初的时候,就制定了新的税收政策,针对的就是商人。这是经过许多人共同商议的结果,刚开始也确实受到了阻挠,但如今困难都已经克服了。商业发达,货币流通,官府有钱,辽东这块地方,还是大有可为的啊。谢辞渊心情不错的吃完了晚饭,他也没有着急离开,而是又在城内的街上转悠了起来。第132章 进京朝贡晚上, 谢辞渊是在郡守府歇息的。王氏和谢当苟此时都还在山上,完全没有要下山的意思。谢辞渊今天在街上转悠着,看了不少东西, 心底也很有感悟。从他来到这个世界, 如今也过去十多年了,在这里, 他遇到过一心为民的好官,也遇到过将百姓当羔羊的贪官。刚开始的时候, 确实忙忙碌碌的, 他需要做的事情很多, 完全没有时间停下来, 好好的看一看,好好的给自己充充电。如今倒是有时间了, 谢辞渊也捧起了书。书看的多了,对于从前一些他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心里倒也有了新的看法。窗外头, 月亮高高的挂着,洒下一片月光。“666, 从前我没有想过我们国家的体制问题, 觉得执政为民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后来见识到一些资本国家的操作之后, 我才发现, 是我想当然了。”666对于谢辞渊上辈子所处国家的一些基本的政策, 还是有所了解的。“那是一个很伟大的国家。”它没有见过, 有哪个国家, 能够如此团结,也没有见过,有哪个执政者, 是如此郑重的将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处的。谢辞渊笑了笑,说道:“是啊,几千年的传承,那是印刻在国人骨子里,流动在血液里的东西。这些天,我研究大靖的官场,又看了一些史书,发现执政为民这种想法,我们自古有之啊。”666知道,谢辞渊这会儿是很有些倾诉的欲.望,所以就很配合的问道:“怎么说呢?”谢辞渊说道:“我们的当权者,在很早就知道,他们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要维持自己的统治,不说要让百姓过的有多好,至少得保证他们生存的权利。再说为官者,也有着青史留名的想法,如何才能青史留名?这是个很耐人寻味的话题啊。”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为官者但凡有这样的志向的,都想着造福一方,也好在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虽说我们的封建社会历经了那么久远的时间,一直到被列强用炮灰推开我们的大门为止,都一直是资本主义萌芽,而没有进入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跨入社会主义之后,我们也是寻求符合我们国家国情发展的道路。古之圣贤就告诉我们,何谓大同社会。而我们,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摸索着,为实现共产主义而不停的奋斗。之所以能够做的这么好,那跟我们从古至今的传统是分不开的。西方列强信奉的是丛林法则,而我们的社会,更有人情味。谢辞渊想了很多,这些都是他的一点睡前的想法,想着想着,他便也睡着了。第二天起床,更是神清气爽。京城中,皇帝魏钰在忙碌之余,也在关注着辽东的一系列发展。成王就在那边,他还破例给了他练兵领兵的权限,可这权限给出去之后,他也不得不有所防备。站在什么样的位置上,行事便要有所改变。他当然也希望自己跟兄长之间的关系,能够一直不变,但这又怎么可能呢。人,往往就是这么无可奈何。处理完堆积在案头上的奏折之后,魏钰便派人宣了谢当检进宫来。谢立兰已经退下来了,谢当检成了谢家如今的当家人。见了谢当检,魏钰便让他坐下。面前的皇帝还很年轻,许多人见着他,都会下意识的小看他。可是谢当检知道,魏钰绝对不简单。他年纪虽小,可是肚子里却满是帝王之术。“这次把你叫过来,主要就是问问你对如今的辽东,可有什么看法?”辽东的改变实在是太大了,发展的速度很快,魏钰心里是有些想法的,但能不能实现,还得找朝臣们商议一下。可是这个事情问谢当检,谢当检却不知道要怎么回答。毕竟在辽东主政的,是他的亲弟弟。而辽东的将军,是他的侄子,辽东的种种改变,也都是自他们身上而起的。好像,怎么回答,都不太对。谢当检正在组织语言,就听魏钰又说道:“朕知道你在犹豫什么,没有关系,你就随便一说就行了。”说实话,辽东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这是谢当检没有想到的。辽东那个地方,在他的预想中,光是练兵,赶走海寇,给当地一个稳定和安宁的环境,就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但谢当苟不是正经的官员出身,他在办事的时候脑子就要比别人灵活许多。别人可能想的都是得走哪些程序,才能够将这些事情办好,而谢当苟是看结果的。不管是恢复商业活动还是其他,他更看重结果,所以在才去措施的时候,就灵活多变了许多,取得的成果也是非常喜人的。皇上这个时候让他讲一讲辽东,一时间谢当检也猜不透这位年轻的过分的帝王,心里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想法。不过皇帝此时瞧着,应该是没有生气的。谢当检斟酌了一下,说道:“臣此前也没有想到,辽东会有如此发展。如今辽东的商人,遍布在大靖各地,辽东免除了百姓两年的税收,可度过第一年后,辽东上缴到户部的税银,还是超过往年许多。且,辽东目前也十分稳定,这说明,辽东的情况还是相当不错的。”发展的很迅速,而辽东也没有乱起来,这是需要有真本事的。皇上笑了笑,又问道:“辽东的这一套模式确实不错,管子的话,在辽东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老百姓根本就不关心谁坐在那个位置上,他们只关心谁可以让他们吃饱穿暖。辽东做的非常不错。朕在想,辽东的法子,能不能用在其他地方。”大靖版图辽阔,然而富庶的也只是那么几个地方而已。江南乃是鱼米之乡,尚且有百姓食不果腹,这个情况在红薯等东西出现以后,有所改善,但更加偏远的地方,贫穷的现象更严重。辽东在谢辞渊去到那边以前,百姓们的生活,用水深火热来形容都一点儿也不过分。可是现在呢?但凡是有点消息渠道的,知道辽东现在的情况的人,基本上都流露出对辽东这个地方的羡慕。魏钰想让自己治下的百姓都富裕起来,他在想,明年或者后年,就把谢当苟调到别的地方去。但是,他要去的地方,肯定也还是贫穷困苦的地方,这对于郡守这样的官员来说,从富庶之地调去贫困之地,这是贬谪,而且还是重贬。倘若因为这个,谢家人心里有了疙瘩可就不好了。魏钰就是想问问谢当检的情况,顺便试探一下他们的态度。他倒也不是没有想过要派别人过去,只是这偌大的大靖,魏钰也愣是没有找到还能办成这个事情的官员。不是说其他人就没有这个才能,而是他嫌别人过去慢慢治理,实在是太慢了。谢当检此时还没有体会到魏钰的用意,选择了实话实说。魏钰便说道:“在与漠北接壤的那块地方,也还有许多百姓受着苦寒的折磨,可叹我大靖无人啊。”地方上的官员水平怎么样,魏钰暂时还不大清楚。可是朝廷上的这些人,一个个争权夺利都特别在行,让他们办点儿实事,就不大行了。这句话一说出来,谢当检就琢磨出那么点儿意思来了。只是,皇上派何人去漠北那片,他当然是不好多说什么的。可是辽东这块地方,才刚刚有了起色,这要是将谢当苟调走了,别的继任者不知道能不能守住这成果啊。谢当检将自己的忧心说了一下,这也正是魏钰担心的地方。不魏钰便摆摆手,说道:“唉,以后再慢慢想办法吧,也是朕太心急了。”他年纪不大,内心还有一股冲动和热忱,并没有陷入帝王权术的泥沼,不可自拔。他登基也不久,一腔抱负还未散去。谢当苟目前还调不走,魏钰便将目光放在了谢辞渊曾经教过的学生身上。那些人若是能够学到谢先生的一二分,想来也是够用的。谢当检走后,魏钰便让人将当年杨河村的那些人的资料全部拿了过来,目前成就最高的,便是谢小聪和谢春山了。“谢东呢?如今什么情况?”他记得,这个谢东才是谢先生真正的弟子,怎么资料上没有谢东的情况?来人说道:“禀皇上,谢东也调查过了,他之前就跟着谢先生一块儿去了辽东。如今正在京城,在谢家学习,打算参加明年的考试。”魏钰点点头。说起来,京城的路也修的很好。跟辽东不同的是,辽东修路主要是为商户和农户考虑的,方便他们运送货物。而京城,各个路之间,四通八达,全部都修的整齐平坦。修路的银子,国库出了一部分,先皇的私库也出了一部分。整个京城的路,都好走了许多,便是雨天,也再看不见任何一条泥泞的泥巴小路。偏偏在这种时候,礼部的人还上书,要再将城外的路拓宽一点,修的更加气派一些,因为再过些时候,附属国就要来进京朝贡了。第133章 打劫来了藩属国进贡, 这是年年都有的事儿。中原地区,自大一统之后,国力强盛, 周边小国臣服的臣服, 要么就像是外寇那般,时不时的就来骚扰一下。话说回来, 这年年都要来上一回的事情,以前也没见着礼部的官员们激动看重啊?今年倒是重视起来了, 竟然还想着要搞个面子工程。但魏钰心里是不乐意的, 这太过隆重, 倒显得是在迎接他们过来视察似的。这折子便被魏钰留中不发了。谁知道, 礼部那帮人还来劲儿了。因为每年那些小国来朝贡的时候,拉来的都是些他们看不上的破烂玩意儿, 但带回去的都是好东西。当初说是要彰显大国风范,在魏钰看来,这根本就是冤大头的行为。那些藩属国的人, 年年来,瞧着还很乐意的样子, 眼看着那些人也像是根本没安好心的样子。可偏偏今年礼部拟定的回礼的单子, 还阔气的吓人。玻璃、津砖、茶叶、自鸣钟……全都在礼单范围内。魏钰只瞥了一眼, 就没有兴趣继续看下去了。这些文人, 一天天的嘴上说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可是这事情办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第二天早朝的时候, 魏钰便特地将礼部尚书点了出来, 询问了有关于藩属国要来朝贡的事儿。礼部的官员一听,还觉得这是皇上在重视这个事情呢,心里就有些沾沾自喜。魏钰随意的翻开那本奏折, 说道:“这上头的好东西不少啊,难道都是你自己掏银子买了送给那些使者的吗?”“这……”皇上这话头,听起来似乎不大好。礼部的几位官员互相看了一眼,他们其实也一直都没有摸准当今圣上的心思。自从圣上登基之后,做的许多事情,都跟从前的规矩有出入。脾气他们也还没有摸清楚。今日早朝上这一出,他们也有些看出来了,皇上对于给这些藩属国带回去的礼物,是相当不满意的。说来那些小国,这几年也确实不太像话,以前还弄来一些像样的东西,现在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但是,大靖朝给出去的回礼,却是一年好过一年,皇上有意见,也在情理之中。下了早朝,礼部的一众官员走在一起,今日他们还得加班加点的,准备重新拟定一个回礼的单子。没过几天,藩属国使者便已经到了大靖朝境内。在边境地区,他们对于大靖变化的感受倒也没有那么明显。只是路过农田的时候,能看到田间种植的东西,他们似乎没有见过。这会儿天还冷着,天地里竟然也还有作物,之前就听上国这几年多了不少好东西,前几年来朝贡的时候,据说朝廷这边正乱着,简单的就将他们打发走了。今年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就想瞧瞧上国有了些什么好东西,他们又能不能从中得到些好处。认了大哥,自然就是想要获得一些好处的,没有好处的事儿,他们可不干。一开始上国让他们臣服进贡,他们心里头自然是不情不愿的。可是后面发现,他们只需要表示出恭敬的姿态来,再带来一些破烂,就能换回去不少好东西。这么好的事情,他们后面做起来也就顺越来越顺手了。每年到了时间,他们都得开个会,商量一下今年哭穷的新姿势。魏钰想让自己治下的百姓都富裕起来,他在想,明年或者后年,就把谢当苟调到别的地方去。但是,他要去的地方,肯定也还是贫穷困苦的地方,这对于郡守这样的官员来说,从富庶之地调去贫困之地,这是贬谪,而且还是重贬。倘若因为这个,谢家人心里有了疙瘩可就不好了。魏钰就是想问问谢当检的情况,顺便试探一下他们的态度。他倒也不是没有想过要派别人过去,只是这偌大的大靖,魏钰也愣是没有找到还能办成这个事情的官员。不是说其他人就没有这个才能,而是他嫌别人过去慢慢治理,实在是太慢了。谢当检此时还没有体会到魏钰的用意,选择了实话实说。魏钰便说道:“在与漠北接壤的那块地方,也还有许多百姓受着苦寒的折磨,可叹我大靖无人啊。”地方上的官员水平怎么样,魏钰暂时还不大清楚。可是朝廷上的这些人,一个个争权夺利都特别在行,让他们办点儿实事,就不大行了。这句话一说出来,谢当检就琢磨出那么点儿意思来了。只是,皇上派何人去漠北那片,他当然是不好多说什么的。可是辽东这块地方,才刚刚有了起色,这要是将谢当苟调走了,别的继任者不知道能不能守住这成果啊。谢当检将自己的忧心说了一下,这也正是魏钰担心的地方。不魏钰便摆摆手,说道:“唉,以后再慢慢想办法吧,也是朕太心急了。”他年纪不大,内心还有一股冲动和热忱,并没有陷入帝王权术的泥沼,不可自拔。他登基也不久,一腔抱负还未散去。谢当苟目前还调不走,魏钰便将目光放在了谢辞渊曾经教过的学生身上。那些人若是能够学到谢先生的一二分,想来也是够用的。谢当检走后,魏钰便让人将当年杨河村的那些人的资料全部拿了过来,目前成就最高的,便是谢小聪和谢春山了。“谢东呢?如今什么情况?”他记得,这个谢东才是谢先生真正的弟子,怎么资料上没有谢东的情况?来人说道:“禀皇上,谢东也调查过了,他之前就跟着谢先生一块儿去了辽东。如今正在京城,在谢家学习,打算参加明年的考试。”魏钰点点头。说起来,京城的路也修的很好。跟辽东不同的是,辽东修路主要是为商户和农户考虑的,方便他们运送货物。而京城,各个路之间,四通八达,全部都修的整齐平坦。修路的银子,国库出了一部分,先皇的私库也出了一部分。整个京城的路,都好走了许多,便是雨天,也再看不见任何一条泥泞的泥巴小路。偏偏在这种时候,礼部的人还上书,要再将城外的路拓宽一点,修的更加气派一些,因为再过些时候,附属国就要来进京朝贡了。第133章 打劫来了藩属国进贡, 这是年年都有的事儿。中原地区,自大一统之后,国力强盛, 周边小国臣服的臣服, 要么就像是外寇那般,时不时的就来骚扰一下。话说回来, 这年年都要来上一回的事情,以前也没见着礼部的官员们激动看重啊?今年倒是重视起来了, 竟然还想着要搞个面子工程。但魏钰心里是不乐意的, 这太过隆重, 倒显得是在迎接他们过来视察似的。这折子便被魏钰留中不发了。谁知道, 礼部那帮人还来劲儿了。因为每年那些小国来朝贡的时候,拉来的都是些他们看不上的破烂玩意儿, 但带回去的都是好东西。当初说是要彰显大国风范,在魏钰看来,这根本就是冤大头的行为。那些藩属国的人, 年年来,瞧着还很乐意的样子, 眼看着那些人也像是根本没安好心的样子。可偏偏今年礼部拟定的回礼的单子, 还阔气的吓人。玻璃、津砖、茶叶、自鸣钟……全都在礼单范围内。魏钰只瞥了一眼, 就没有兴趣继续看下去了。这些文人, 一天天的嘴上说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可是这事情办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第二天早朝的时候, 魏钰便特地将礼部尚书点了出来, 询问了有关于藩属国要来朝贡的事儿。礼部的官员一听,还觉得这是皇上在重视这个事情呢,心里就有些沾沾自喜。魏钰随意的翻开那本奏折, 说道:“这上头的好东西不少啊,难道都是你自己掏银子买了送给那些使者的吗?”“这……”皇上这话头,听起来似乎不大好。礼部的几位官员互相看了一眼,他们其实也一直都没有摸准当今圣上的心思。自从圣上登基之后,做的许多事情,都跟从前的规矩有出入。脾气他们也还没有摸清楚。今日早朝上这一出,他们也有些看出来了,皇上对于给这些藩属国带回去的礼物,是相当不满意的。说来那些小国,这几年也确实不太像话,以前还弄来一些像样的东西,现在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但是,大靖朝给出去的回礼,却是一年好过一年,皇上有意见,也在情理之中。下了早朝,礼部的一众官员走在一起,今日他们还得加班加点的,准备重新拟定一个回礼的单子。没过几天,藩属国使者便已经到了大靖朝境内。在边境地区,他们对于大靖变化的感受倒也没有那么明显。只是路过农田的时候,能看到田间种植的东西,他们似乎没有见过。这会儿天还冷着,天地里竟然也还有作物,之前就听上国这几年多了不少好东西,前几年来朝贡的时候,据说朝廷这边正乱着,简单的就将他们打发走了。今年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就想瞧瞧上国有了些什么好东西,他们又能不能从中得到些好处。认了大哥,自然就是想要获得一些好处的,没有好处的事儿,他们可不干。一开始上国让他们臣服进贡,他们心里头自然是不情不愿的。可是后面发现,他们只需要表示出恭敬的姿态来,再带来一些破烂,就能换回去不少好东西。这么好的事情,他们后面做起来也就顺越来越顺手了。每年到了时间,他们都得开个会,商量一下今年哭穷的新姿势。魏钰想让自己治下的百姓都富裕起来,他在想,明年或者后年,就把谢当苟调到别的地方去。但是,他要去的地方,肯定也还是贫穷困苦的地方,这对于郡守这样的官员来说,从富庶之地调去贫困之地,这是贬谪,而且还是重贬。倘若因为这个,谢家人心里有了疙瘩可就不好了。魏钰就是想问问谢当检的情况,顺便试探一下他们的态度。他倒也不是没有想过要派别人过去,只是这偌大的大靖,魏钰也愣是没有找到还能办成这个事情的官员。不是说其他人就没有这个才能,而是他嫌别人过去慢慢治理,实在是太慢了。谢当检此时还没有体会到魏钰的用意,选择了实话实说。魏钰便说道:“在与漠北接壤的那块地方,也还有许多百姓受着苦寒的折磨,可叹我大靖无人啊。”地方上的官员水平怎么样,魏钰暂时还不大清楚。可是朝廷上的这些人,一个个争权夺利都特别在行,让他们办点儿实事,就不大行了。这句话一说出来,谢当检就琢磨出那么点儿意思来了。只是,皇上派何人去漠北那片,他当然是不好多说什么的。可是辽东这块地方,才刚刚有了起色,这要是将谢当苟调走了,别的继任者不知道能不能守住这成果啊。谢当检将自己的忧心说了一下,这也正是魏钰担心的地方。不魏钰便摆摆手,说道:“唉,以后再慢慢想办法吧,也是朕太心急了。”他年纪不大,内心还有一股冲动和热忱,并没有陷入帝王权术的泥沼,不可自拔。他登基也不久,一腔抱负还未散去。谢当苟目前还调不走,魏钰便将目光放在了谢辞渊曾经教过的学生身上。那些人若是能够学到谢先生的一二分,想来也是够用的。谢当检走后,魏钰便让人将当年杨河村的那些人的资料全部拿了过来,目前成就最高的,便是谢小聪和谢春山了。“谢东呢?如今什么情况?”他记得,这个谢东才是谢先生真正的弟子,怎么资料上没有谢东的情况?来人说道:“禀皇上,谢东也调查过了,他之前就跟着谢先生一块儿去了辽东。如今正在京城,在谢家学习,打算参加明年的考试。”魏钰点点头。说起来,京城的路也修的很好。跟辽东不同的是,辽东修路主要是为商户和农户考虑的,方便他们运送货物。而京城,各个路之间,四通八达,全部都修的整齐平坦。修路的银子,国库出了一部分,先皇的私库也出了一部分。整个京城的路,都好走了许多,便是雨天,也再看不见任何一条泥泞的泥巴小路。偏偏在这种时候,礼部的人还上书,要再将城外的路拓宽一点,修的更加气派一些,因为再过些时候,附属国就要来进京朝贡了。第133章 打劫来了藩属国进贡, 这是年年都有的事儿。中原地区,自大一统之后,国力强盛, 周边小国臣服的臣服, 要么就像是外寇那般,时不时的就来骚扰一下。话说回来, 这年年都要来上一回的事情,以前也没见着礼部的官员们激动看重啊?今年倒是重视起来了, 竟然还想着要搞个面子工程。但魏钰心里是不乐意的, 这太过隆重, 倒显得是在迎接他们过来视察似的。这折子便被魏钰留中不发了。谁知道, 礼部那帮人还来劲儿了。因为每年那些小国来朝贡的时候,拉来的都是些他们看不上的破烂玩意儿, 但带回去的都是好东西。当初说是要彰显大国风范,在魏钰看来,这根本就是冤大头的行为。那些藩属国的人, 年年来,瞧着还很乐意的样子, 眼看着那些人也像是根本没安好心的样子。可偏偏今年礼部拟定的回礼的单子, 还阔气的吓人。玻璃、津砖、茶叶、自鸣钟……全都在礼单范围内。魏钰只瞥了一眼, 就没有兴趣继续看下去了。这些文人, 一天天的嘴上说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可是这事情办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第二天早朝的时候, 魏钰便特地将礼部尚书点了出来, 询问了有关于藩属国要来朝贡的事儿。礼部的官员一听,还觉得这是皇上在重视这个事情呢,心里就有些沾沾自喜。魏钰随意的翻开那本奏折, 说道:“这上头的好东西不少啊,难道都是你自己掏银子买了送给那些使者的吗?”“这……”皇上这话头,听起来似乎不大好。礼部的几位官员互相看了一眼,他们其实也一直都没有摸准当今圣上的心思。自从圣上登基之后,做的许多事情,都跟从前的规矩有出入。脾气他们也还没有摸清楚。今日早朝上这一出,他们也有些看出来了,皇上对于给这些藩属国带回去的礼物,是相当不满意的。说来那些小国,这几年也确实不太像话,以前还弄来一些像样的东西,现在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但是,大靖朝给出去的回礼,却是一年好过一年,皇上有意见,也在情理之中。下了早朝,礼部的一众官员走在一起,今日他们还得加班加点的,准备重新拟定一个回礼的单子。没过几天,藩属国使者便已经到了大靖朝境内。在边境地区,他们对于大靖变化的感受倒也没有那么明显。只是路过农田的时候,能看到田间种植的东西,他们似乎没有见过。这会儿天还冷着,天地里竟然也还有作物,之前就听上国这几年多了不少好东西,前几年来朝贡的时候,据说朝廷这边正乱着,简单的就将他们打发走了。今年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就想瞧瞧上国有了些什么好东西,他们又能不能从中得到些好处。认了大哥,自然就是想要获得一些好处的,没有好处的事儿,他们可不干。一开始上国让他们臣服进贡,他们心里头自然是不情不愿的。可是后面发现,他们只需要表示出恭敬的姿态来,再带来一些破烂,就能换回去不少好东西。这么好的事情,他们后面做起来也就顺越来越顺手了。每年到了时间,他们都得开个会,商量一下今年哭穷的新姿势。魏钰想让自己治下的百姓都富裕起来,他在想,明年或者后年,就把谢当苟调到别的地方去。但是,他要去的地方,肯定也还是贫穷困苦的地方,这对于郡守这样的官员来说,从富庶之地调去贫困之地,这是贬谪,而且还是重贬。倘若因为这个,谢家人心里有了疙瘩可就不好了。魏钰就是想问问谢当检的情况,顺便试探一下他们的态度。他倒也不是没有想过要派别人过去,只是这偌大的大靖,魏钰也愣是没有找到还能办成这个事情的官员。不是说其他人就没有这个才能,而是他嫌别人过去慢慢治理,实在是太慢了。谢当检此时还没有体会到魏钰的用意,选择了实话实说。魏钰便说道:“在与漠北接壤的那块地方,也还有许多百姓受着苦寒的折磨,可叹我大靖无人啊。”地方上的官员水平怎么样,魏钰暂时还不大清楚。可是朝廷上的这些人,一个个争权夺利都特别在行,让他们办点儿实事,就不大行了。这句话一说出来,谢当检就琢磨出那么点儿意思来了。只是,皇上派何人去漠北那片,他当然是不好多说什么的。可是辽东这块地方,才刚刚有了起色,这要是将谢当苟调走了,别的继任者不知道能不能守住这成果啊。谢当检将自己的忧心说了一下,这也正是魏钰担心的地方。不魏钰便摆摆手,说道:“唉,以后再慢慢想办法吧,也是朕太心急了。”他年纪不大,内心还有一股冲动和热忱,并没有陷入帝王权术的泥沼,不可自拔。他登基也不久,一腔抱负还未散去。谢当苟目前还调不走,魏钰便将目光放在了谢辞渊曾经教过的学生身上。那些人若是能够学到谢先生的一二分,想来也是够用的。谢当检走后,魏钰便让人将当年杨河村的那些人的资料全部拿了过来,目前成就最高的,便是谢小聪和谢春山了。“谢东呢?如今什么情况?”他记得,这个谢东才是谢先生真正的弟子,怎么资料上没有谢东的情况?来人说道:“禀皇上,谢东也调查过了,他之前就跟着谢先生一块儿去了辽东。如今正在京城,在谢家学习,打算参加明年的考试。”魏钰点点头。说起来,京城的路也修的很好。跟辽东不同的是,辽东修路主要是为商户和农户考虑的,方便他们运送货物。而京城,各个路之间,四通八达,全部都修的整齐平坦。修路的银子,国库出了一部分,先皇的私库也出了一部分。整个京城的路,都好走了许多,便是雨天,也再看不见任何一条泥泞的泥巴小路。偏偏在这种时候,礼部的人还上书,要再将城外的路拓宽一点,修的更加气派一些,因为再过些时候,附属国就要来进京朝贡了。第133章 打劫来了藩属国进贡, 这是年年都有的事儿。中原地区,自大一统之后,国力强盛, 周边小国臣服的臣服, 要么就像是外寇那般,时不时的就来骚扰一下。话说回来, 这年年都要来上一回的事情,以前也没见着礼部的官员们激动看重啊?今年倒是重视起来了, 竟然还想着要搞个面子工程。但魏钰心里是不乐意的, 这太过隆重, 倒显得是在迎接他们过来视察似的。这折子便被魏钰留中不发了。谁知道, 礼部那帮人还来劲儿了。因为每年那些小国来朝贡的时候,拉来的都是些他们看不上的破烂玩意儿, 但带回去的都是好东西。当初说是要彰显大国风范,在魏钰看来,这根本就是冤大头的行为。那些藩属国的人, 年年来,瞧着还很乐意的样子, 眼看着那些人也像是根本没安好心的样子。可偏偏今年礼部拟定的回礼的单子, 还阔气的吓人。玻璃、津砖、茶叶、自鸣钟……全都在礼单范围内。魏钰只瞥了一眼, 就没有兴趣继续看下去了。这些文人, 一天天的嘴上说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可是这事情办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第二天早朝的时候, 魏钰便特地将礼部尚书点了出来, 询问了有关于藩属国要来朝贡的事儿。礼部的官员一听,还觉得这是皇上在重视这个事情呢,心里就有些沾沾自喜。魏钰随意的翻开那本奏折, 说道:“这上头的好东西不少啊,难道都是你自己掏银子买了送给那些使者的吗?”“这……”皇上这话头,听起来似乎不大好。礼部的几位官员互相看了一眼,他们其实也一直都没有摸准当今圣上的心思。自从圣上登基之后,做的许多事情,都跟从前的规矩有出入。脾气他们也还没有摸清楚。今日早朝上这一出,他们也有些看出来了,皇上对于给这些藩属国带回去的礼物,是相当不满意的。说来那些小国,这几年也确实不太像话,以前还弄来一些像样的东西,现在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但是,大靖朝给出去的回礼,却是一年好过一年,皇上有意见,也在情理之中。下了早朝,礼部的一众官员走在一起,今日他们还得加班加点的,准备重新拟定一个回礼的单子。没过几天,藩属国使者便已经到了大靖朝境内。在边境地区,他们对于大靖变化的感受倒也没有那么明显。只是路过农田的时候,能看到田间种植的东西,他们似乎没有见过。这会儿天还冷着,天地里竟然也还有作物,之前就听上国这几年多了不少好东西,前几年来朝贡的时候,据说朝廷这边正乱着,简单的就将他们打发走了。今年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就想瞧瞧上国有了些什么好东西,他们又能不能从中得到些好处。认了大哥,自然就是想要获得一些好处的,没有好处的事儿,他们可不干。一开始上国让他们臣服进贡,他们心里头自然是不情不愿的。可是后面发现,他们只需要表示出恭敬的姿态来,再带来一些破烂,就能换回去不少好东西。这么好的事情,他们后面做起来也就顺越来越顺手了。每年到了时间,他们都得开个会,商量一下今年哭穷的新姿势。魏钰想让自己治下的百姓都富裕起来,他在想,明年或者后年,就把谢当苟调到别的地方去。但是,他要去的地方,肯定也还是贫穷困苦的地方,这对于郡守这样的官员来说,从富庶之地调去贫困之地,这是贬谪,而且还是重贬。倘若因为这个,谢家人心里有了疙瘩可就不好了。魏钰就是想问问谢当检的情况,顺便试探一下他们的态度。他倒也不是没有想过要派别人过去,只是这偌大的大靖,魏钰也愣是没有找到还能办成这个事情的官员。不是说其他人就没有这个才能,而是他嫌别人过去慢慢治理,实在是太慢了。谢当检此时还没有体会到魏钰的用意,选择了实话实说。魏钰便说道:“在与漠北接壤的那块地方,也还有许多百姓受着苦寒的折磨,可叹我大靖无人啊。”地方上的官员水平怎么样,魏钰暂时还不大清楚。可是朝廷上的这些人,一个个争权夺利都特别在行,让他们办点儿实事,就不大行了。这句话一说出来,谢当检就琢磨出那么点儿意思来了。只是,皇上派何人去漠北那片,他当然是不好多说什么的。可是辽东这块地方,才刚刚有了起色,这要是将谢当苟调走了,别的继任者不知道能不能守住这成果啊。谢当检将自己的忧心说了一下,这也正是魏钰担心的地方。不魏钰便摆摆手,说道:“唉,以后再慢慢想办法吧,也是朕太心急了。”他年纪不大,内心还有一股冲动和热忱,并没有陷入帝王权术的泥沼,不可自拔。他登基也不久,一腔抱负还未散去。谢当苟目前还调不走,魏钰便将目光放在了谢辞渊曾经教过的学生身上。那些人若是能够学到谢先生的一二分,想来也是够用的。谢当检走后,魏钰便让人将当年杨河村的那些人的资料全部拿了过来,目前成就最高的,便是谢小聪和谢春山了。“谢东呢?如今什么情况?”他记得,这个谢东才是谢先生真正的弟子,怎么资料上没有谢东的情况?来人说道:“禀皇上,谢东也调查过了,他之前就跟着谢先生一块儿去了辽东。如今正在京城,在谢家学习,打算参加明年的考试。”魏钰点点头。说起来,京城的路也修的很好。跟辽东不同的是,辽东修路主要是为商户和农户考虑的,方便他们运送货物。而京城,各个路之间,四通八达,全部都修的整齐平坦。修路的银子,国库出了一部分,先皇的私库也出了一部分。整个京城的路,都好走了许多,便是雨天,也再看不见任何一条泥泞的泥巴小路。偏偏在这种时候,礼部的人还上书,要再将城外的路拓宽一点,修的更加气派一些,因为再过些时候,附属国就要来进京朝贡了。第133章 打劫来了藩属国进贡, 这是年年都有的事儿。中原地区,自大一统之后,国力强盛, 周边小国臣服的臣服, 要么就像是外寇那般,时不时的就来骚扰一下。话说回来, 这年年都要来上一回的事情,以前也没见着礼部的官员们激动看重啊?今年倒是重视起来了, 竟然还想着要搞个面子工程。但魏钰心里是不乐意的, 这太过隆重, 倒显得是在迎接他们过来视察似的。这折子便被魏钰留中不发了。谁知道, 礼部那帮人还来劲儿了。因为每年那些小国来朝贡的时候,拉来的都是些他们看不上的破烂玩意儿, 但带回去的都是好东西。当初说是要彰显大国风范,在魏钰看来,这根本就是冤大头的行为。那些藩属国的人, 年年来,瞧着还很乐意的样子, 眼看着那些人也像是根本没安好心的样子。可偏偏今年礼部拟定的回礼的单子, 还阔气的吓人。玻璃、津砖、茶叶、自鸣钟……全都在礼单范围内。魏钰只瞥了一眼, 就没有兴趣继续看下去了。这些文人, 一天天的嘴上说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可是这事情办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第二天早朝的时候, 魏钰便特地将礼部尚书点了出来, 询问了有关于藩属国要来朝贡的事儿。礼部的官员一听,还觉得这是皇上在重视这个事情呢,心里就有些沾沾自喜。魏钰随意的翻开那本奏折, 说道:“这上头的好东西不少啊,难道都是你自己掏银子买了送给那些使者的吗?”“这……”皇上这话头,听起来似乎不大好。礼部的几位官员互相看了一眼,他们其实也一直都没有摸准当今圣上的心思。自从圣上登基之后,做的许多事情,都跟从前的规矩有出入。脾气他们也还没有摸清楚。今日早朝上这一出,他们也有些看出来了,皇上对于给这些藩属国带回去的礼物,是相当不满意的。说来那些小国,这几年也确实不太像话,以前还弄来一些像样的东西,现在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但是,大靖朝给出去的回礼,却是一年好过一年,皇上有意见,也在情理之中。下了早朝,礼部的一众官员走在一起,今日他们还得加班加点的,准备重新拟定一个回礼的单子。没过几天,藩属国使者便已经到了大靖朝境内。在边境地区,他们对于大靖变化的感受倒也没有那么明显。只是路过农田的时候,能看到田间种植的东西,他们似乎没有见过。这会儿天还冷着,天地里竟然也还有作物,之前就听上国这几年多了不少好东西,前几年来朝贡的时候,据说朝廷这边正乱着,简单的就将他们打发走了。今年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就想瞧瞧上国有了些什么好东西,他们又能不能从中得到些好处。认了大哥,自然就是想要获得一些好处的,没有好处的事儿,他们可不干。一开始上国让他们臣服进贡,他们心里头自然是不情不愿的。可是后面发现,他们只需要表示出恭敬的姿态来,再带来一些破烂,就能换回去不少好东西。这么好的事情,他们后面做起来也就顺越来越顺手了。每年到了时间,他们都得开个会,商量一下今年哭穷的新姿势。魏钰想让自己治下的百姓都富裕起来,他在想,明年或者后年,就把谢当苟调到别的地方去。但是,他要去的地方,肯定也还是贫穷困苦的地方,这对于郡守这样的官员来说,从富庶之地调去贫困之地,这是贬谪,而且还是重贬。倘若因为这个,谢家人心里有了疙瘩可就不好了。魏钰就是想问问谢当检的情况,顺便试探一下他们的态度。他倒也不是没有想过要派别人过去,只是这偌大的大靖,魏钰也愣是没有找到还能办成这个事情的官员。不是说其他人就没有这个才能,而是他嫌别人过去慢慢治理,实在是太慢了。谢当检此时还没有体会到魏钰的用意,选择了实话实说。魏钰便说道:“在与漠北接壤的那块地方,也还有许多百姓受着苦寒的折磨,可叹我大靖无人啊。”地方上的官员水平怎么样,魏钰暂时还不大清楚。可是朝廷上的这些人,一个个争权夺利都特别在行,让他们办点儿实事,就不大行了。这句话一说出来,谢当检就琢磨出那么点儿意思来了。只是,皇上派何人去漠北那片,他当然是不好多说什么的。可是辽东这块地方,才刚刚有了起色,这要是将谢当苟调走了,别的继任者不知道能不能守住这成果啊。谢当检将自己的忧心说了一下,这也正是魏钰担心的地方。不魏钰便摆摆手,说道:“唉,以后再慢慢想办法吧,也是朕太心急了。”他年纪不大,内心还有一股冲动和热忱,并没有陷入帝王权术的泥沼,不可自拔。他登基也不久,一腔抱负还未散去。谢当苟目前还调不走,魏钰便将目光放在了谢辞渊曾经教过的学生身上。那些人若是能够学到谢先生的一二分,想来也是够用的。谢当检走后,魏钰便让人将当年杨河村的那些人的资料全部拿了过来,目前成就最高的,便是谢小聪和谢春山了。“谢东呢?如今什么情况?”他记得,这个谢东才是谢先生真正的弟子,怎么资料上没有谢东的情况?来人说道:“禀皇上,谢东也调查过了,他之前就跟着谢先生一块儿去了辽东。如今正在京城,在谢家学习,打算参加明年的考试。”魏钰点点头。说起来,京城的路也修的很好。跟辽东不同的是,辽东修路主要是为商户和农户考虑的,方便他们运送货物。而京城,各个路之间,四通八达,全部都修的整齐平坦。修路的银子,国库出了一部分,先皇的私库也出了一部分。整个京城的路,都好走了许多,便是雨天,也再看不见任何一条泥泞的泥巴小路。偏偏在这种时候,礼部的人还上书,要再将城外的路拓宽一点,修的更加气派一些,因为再过些时候,附属国就要来进京朝贡了。第133章 打劫来了藩属国进贡, 这是年年都有的事儿。中原地区,自大一统之后,国力强盛, 周边小国臣服的臣服, 要么就像是外寇那般,时不时的就来骚扰一下。话说回来, 这年年都要来上一回的事情,以前也没见着礼部的官员们激动看重啊?今年倒是重视起来了, 竟然还想着要搞个面子工程。但魏钰心里是不乐意的, 这太过隆重, 倒显得是在迎接他们过来视察似的。这折子便被魏钰留中不发了。谁知道, 礼部那帮人还来劲儿了。因为每年那些小国来朝贡的时候,拉来的都是些他们看不上的破烂玩意儿, 但带回去的都是好东西。当初说是要彰显大国风范,在魏钰看来,这根本就是冤大头的行为。那些藩属国的人, 年年来,瞧着还很乐意的样子, 眼看着那些人也像是根本没安好心的样子。可偏偏今年礼部拟定的回礼的单子, 还阔气的吓人。玻璃、津砖、茶叶、自鸣钟……全都在礼单范围内。魏钰只瞥了一眼, 就没有兴趣继续看下去了。这些文人, 一天天的嘴上说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可是这事情办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第二天早朝的时候, 魏钰便特地将礼部尚书点了出来, 询问了有关于藩属国要来朝贡的事儿。礼部的官员一听,还觉得这是皇上在重视这个事情呢,心里就有些沾沾自喜。魏钰随意的翻开那本奏折, 说道:“这上头的好东西不少啊,难道都是你自己掏银子买了送给那些使者的吗?”“这……”皇上这话头,听起来似乎不大好。礼部的几位官员互相看了一眼,他们其实也一直都没有摸准当今圣上的心思。自从圣上登基之后,做的许多事情,都跟从前的规矩有出入。脾气他们也还没有摸清楚。今日早朝上这一出,他们也有些看出来了,皇上对于给这些藩属国带回去的礼物,是相当不满意的。说来那些小国,这几年也确实不太像话,以前还弄来一些像样的东西,现在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但是,大靖朝给出去的回礼,却是一年好过一年,皇上有意见,也在情理之中。下了早朝,礼部的一众官员走在一起,今日他们还得加班加点的,准备重新拟定一个回礼的单子。没过几天,藩属国使者便已经到了大靖朝境内。在边境地区,他们对于大靖变化的感受倒也没有那么明显。只是路过农田的时候,能看到田间种植的东西,他们似乎没有见过。这会儿天还冷着,天地里竟然也还有作物,之前就听上国这几年多了不少好东西,前几年来朝贡的时候,据说朝廷这边正乱着,简单的就将他们打发走了。今年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就想瞧瞧上国有了些什么好东西,他们又能不能从中得到些好处。认了大哥,自然就是想要获得一些好处的,没有好处的事儿,他们可不干。一开始上国让他们臣服进贡,他们心里头自然是不情不愿的。可是后面发现,他们只需要表示出恭敬的姿态来,再带来一些破烂,就能换回去不少好东西。这么好的事情,他们后面做起来也就顺越来越顺手了。每年到了时间,他们都得开个会,商量一下今年哭穷的新姿势。魏钰想让自己治下的百姓都富裕起来,他在想,明年或者后年,就把谢当苟调到别的地方去。但是,他要去的地方,肯定也还是贫穷困苦的地方,这对于郡守这样的官员来说,从富庶之地调去贫困之地,这是贬谪,而且还是重贬。倘若因为这个,谢家人心里有了疙瘩可就不好了。魏钰就是想问问谢当检的情况,顺便试探一下他们的态度。他倒也不是没有想过要派别人过去,只是这偌大的大靖,魏钰也愣是没有找到还能办成这个事情的官员。不是说其他人就没有这个才能,而是他嫌别人过去慢慢治理,实在是太慢了。谢当检此时还没有体会到魏钰的用意,选择了实话实说。魏钰便说道:“在与漠北接壤的那块地方,也还有许多百姓受着苦寒的折磨,可叹我大靖无人啊。”地方上的官员水平怎么样,魏钰暂时还不大清楚。可是朝廷上的这些人,一个个争权夺利都特别在行,让他们办点儿实事,就不大行了。这句话一说出来,谢当检就琢磨出那么点儿意思来了。只是,皇上派何人去漠北那片,他当然是不好多说什么的。可是辽东这块地方,才刚刚有了起色,这要是将谢当苟调走了,别的继任者不知道能不能守住这成果啊。谢当检将自己的忧心说了一下,这也正是魏钰担心的地方。不魏钰便摆摆手,说道:“唉,以后再慢慢想办法吧,也是朕太心急了。”他年纪不大,内心还有一股冲动和热忱,并没有陷入帝王权术的泥沼,不可自拔。他登基也不久,一腔抱负还未散去。谢当苟目前还调不走,魏钰便将目光放在了谢辞渊曾经教过的学生身上。那些人若是能够学到谢先生的一二分,想来也是够用的。谢当检走后,魏钰便让人将当年杨河村的那些人的资料全部拿了过来,目前成就最高的,便是谢小聪和谢春山了。“谢东呢?如今什么情况?”他记得,这个谢东才是谢先生真正的弟子,怎么资料上没有谢东的情况?来人说道:“禀皇上,谢东也调查过了,他之前就跟着谢先生一块儿去了辽东。如今正在京城,在谢家学习,打算参加明年的考试。”魏钰点点头。说起来,京城的路也修的很好。跟辽东不同的是,辽东修路主要是为商户和农户考虑的,方便他们运送货物。而京城,各个路之间,四通八达,全部都修的整齐平坦。修路的银子,国库出了一部分,先皇的私库也出了一部分。整个京城的路,都好走了许多,便是雨天,也再看不见任何一条泥泞的泥巴小路。偏偏在这种时候,礼部的人还上书,要再将城外的路拓宽一点,修的更加气派一些,因为再过些时候,附属国就要来进京朝贡了。第133章 打劫来了藩属国进贡, 这是年年都有的事儿。中原地区,自大一统之后,国力强盛, 周边小国臣服的臣服, 要么就像是外寇那般,时不时的就来骚扰一下。话说回来, 这年年都要来上一回的事情,以前也没见着礼部的官员们激动看重啊?今年倒是重视起来了, 竟然还想着要搞个面子工程。但魏钰心里是不乐意的, 这太过隆重, 倒显得是在迎接他们过来视察似的。这折子便被魏钰留中不发了。谁知道, 礼部那帮人还来劲儿了。因为每年那些小国来朝贡的时候,拉来的都是些他们看不上的破烂玩意儿, 但带回去的都是好东西。当初说是要彰显大国风范,在魏钰看来,这根本就是冤大头的行为。那些藩属国的人, 年年来,瞧着还很乐意的样子, 眼看着那些人也像是根本没安好心的样子。可偏偏今年礼部拟定的回礼的单子, 还阔气的吓人。玻璃、津砖、茶叶、自鸣钟……全都在礼单范围内。魏钰只瞥了一眼, 就没有兴趣继续看下去了。这些文人, 一天天的嘴上说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可是这事情办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第二天早朝的时候, 魏钰便特地将礼部尚书点了出来, 询问了有关于藩属国要来朝贡的事儿。礼部的官员一听,还觉得这是皇上在重视这个事情呢,心里就有些沾沾自喜。魏钰随意的翻开那本奏折, 说道:“这上头的好东西不少啊,难道都是你自己掏银子买了送给那些使者的吗?”“这……”皇上这话头,听起来似乎不大好。礼部的几位官员互相看了一眼,他们其实也一直都没有摸准当今圣上的心思。自从圣上登基之后,做的许多事情,都跟从前的规矩有出入。脾气他们也还没有摸清楚。今日早朝上这一出,他们也有些看出来了,皇上对于给这些藩属国带回去的礼物,是相当不满意的。说来那些小国,这几年也确实不太像话,以前还弄来一些像样的东西,现在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但是,大靖朝给出去的回礼,却是一年好过一年,皇上有意见,也在情理之中。下了早朝,礼部的一众官员走在一起,今日他们还得加班加点的,准备重新拟定一个回礼的单子。没过几天,藩属国使者便已经到了大靖朝境内。在边境地区,他们对于大靖变化的感受倒也没有那么明显。只是路过农田的时候,能看到田间种植的东西,他们似乎没有见过。这会儿天还冷着,天地里竟然也还有作物,之前就听上国这几年多了不少好东西,前几年来朝贡的时候,据说朝廷这边正乱着,简单的就将他们打发走了。今年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就想瞧瞧上国有了些什么好东西,他们又能不能从中得到些好处。认了大哥,自然就是想要获得一些好处的,没有好处的事儿,他们可不干。一开始上国让他们臣服进贡,他们心里头自然是不情不愿的。可是后面发现,他们只需要表示出恭敬的姿态来,再带来一些破烂,就能换回去不少好东西。这么好的事情,他们后面做起来也就顺越来越顺手了。每年到了时间,他们都得开个会,商量一下今年哭穷的新姿势。魏钰想让自己治下的百姓都富裕起来,他在想,明年或者后年,就把谢当苟调到别的地方去。但是,他要去的地方,肯定也还是贫穷困苦的地方,这对于郡守这样的官员来说,从富庶之地调去贫困之地,这是贬谪,而且还是重贬。倘若因为这个,谢家人心里有了疙瘩可就不好了。魏钰就是想问问谢当检的情况,顺便试探一下他们的态度。他倒也不是没有想过要派别人过去,只是这偌大的大靖,魏钰也愣是没有找到还能办成这个事情的官员。不是说其他人就没有这个才能,而是他嫌别人过去慢慢治理,实在是太慢了。谢当检此时还没有体会到魏钰的用意,选择了实话实说。魏钰便说道:“在与漠北接壤的那块地方,也还有许多百姓受着苦寒的折磨,可叹我大靖无人啊。”地方上的官员水平怎么样,魏钰暂时还不大清楚。可是朝廷上的这些人,一个个争权夺利都特别在行,让他们办点儿实事,就不大行了。这句话一说出来,谢当检就琢磨出那么点儿意思来了。只是,皇上派何人去漠北那片,他当然是不好多说什么的。可是辽东这块地方,才刚刚有了起色,这要是将谢当苟调走了,别的继任者不知道能不能守住这成果啊。谢当检将自己的忧心说了一下,这也正是魏钰担心的地方。不魏钰便摆摆手,说道:“唉,以后再慢慢想办法吧,也是朕太心急了。”他年纪不大,内心还有一股冲动和热忱,并没有陷入帝王权术的泥沼,不可自拔。他登基也不久,一腔抱负还未散去。谢当苟目前还调不走,魏钰便将目光放在了谢辞渊曾经教过的学生身上。那些人若是能够学到谢先生的一二分,想来也是够用的。谢当检走后,魏钰便让人将当年杨河村的那些人的资料全部拿了过来,目前成就最高的,便是谢小聪和谢春山了。“谢东呢?如今什么情况?”他记得,这个谢东才是谢先生真正的弟子,怎么资料上没有谢东的情况?来人说道:“禀皇上,谢东也调查过了,他之前就跟着谢先生一块儿去了辽东。如今正在京城,在谢家学习,打算参加明年的考试。”魏钰点点头。说起来,京城的路也修的很好。跟辽东不同的是,辽东修路主要是为商户和农户考虑的,方便他们运送货物。而京城,各个路之间,四通八达,全部都修的整齐平坦。修路的银子,国库出了一部分,先皇的私库也出了一部分。整个京城的路,都好走了许多,便是雨天,也再看不见任何一条泥泞的泥巴小路。偏偏在这种时候,礼部的人还上书,要再将城外的路拓宽一点,修的更加气派一些,因为再过些时候,附属国就要来进京朝贡了。第133章 打劫来了藩属国进贡, 这是年年都有的事儿。中原地区,自大一统之后,国力强盛, 周边小国臣服的臣服, 要么就像是外寇那般,时不时的就来骚扰一下。话说回来, 这年年都要来上一回的事情,以前也没见着礼部的官员们激动看重啊?今年倒是重视起来了, 竟然还想着要搞个面子工程。但魏钰心里是不乐意的, 这太过隆重, 倒显得是在迎接他们过来视察似的。这折子便被魏钰留中不发了。谁知道, 礼部那帮人还来劲儿了。因为每年那些小国来朝贡的时候,拉来的都是些他们看不上的破烂玩意儿, 但带回去的都是好东西。当初说是要彰显大国风范,在魏钰看来,这根本就是冤大头的行为。那些藩属国的人, 年年来,瞧着还很乐意的样子, 眼看着那些人也像是根本没安好心的样子。可偏偏今年礼部拟定的回礼的单子, 还阔气的吓人。玻璃、津砖、茶叶、自鸣钟……全都在礼单范围内。魏钰只瞥了一眼, 就没有兴趣继续看下去了。这些文人, 一天天的嘴上说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可是这事情办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第二天早朝的时候, 魏钰便特地将礼部尚书点了出来, 询问了有关于藩属国要来朝贡的事儿。礼部的官员一听,还觉得这是皇上在重视这个事情呢,心里就有些沾沾自喜。魏钰随意的翻开那本奏折, 说道:“这上头的好东西不少啊,难道都是你自己掏银子买了送给那些使者的吗?”“这……”皇上这话头,听起来似乎不大好。礼部的几位官员互相看了一眼,他们其实也一直都没有摸准当今圣上的心思。自从圣上登基之后,做的许多事情,都跟从前的规矩有出入。脾气他们也还没有摸清楚。今日早朝上这一出,他们也有些看出来了,皇上对于给这些藩属国带回去的礼物,是相当不满意的。说来那些小国,这几年也确实不太像话,以前还弄来一些像样的东西,现在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但是,大靖朝给出去的回礼,却是一年好过一年,皇上有意见,也在情理之中。下了早朝,礼部的一众官员走在一起,今日他们还得加班加点的,准备重新拟定一个回礼的单子。没过几天,藩属国使者便已经到了大靖朝境内。在边境地区,他们对于大靖变化的感受倒也没有那么明显。只是路过农田的时候,能看到田间种植的东西,他们似乎没有见过。这会儿天还冷着,天地里竟然也还有作物,之前就听上国这几年多了不少好东西,前几年来朝贡的时候,据说朝廷这边正乱着,简单的就将他们打发走了。今年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就想瞧瞧上国有了些什么好东西,他们又能不能从中得到些好处。认了大哥,自然就是想要获得一些好处的,没有好处的事儿,他们可不干。一开始上国让他们臣服进贡,他们心里头自然是不情不愿的。可是后面发现,他们只需要表示出恭敬的姿态来,再带来一些破烂,就能换回去不少好东西。这么好的事情,他们后面做起来也就顺越来越顺手了。每年到了时间,他们都得开个会,商量一下今年哭穷的新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