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很快就到了小岛上, 岛的外围已经完全看不出原本的样子了。外围的变化非常大,如今正是春天,鲜花盛开的季节。那一片娇艳的桃花开成一片花海, 站在港口往小岛那边望去的时候, 就能够看到一片红色的云霞,置身其中的时候, 那感觉又不相同。但无疑不管是远看,还是置身其中, 都美的不像话。谢当苟还是头一次见到小岛上这种风景呢, 转过头看了谢辞渊一眼, 语气都有点酸了, “你这也太会享受了吧?”他原本还觉得,自己那个温泉庄子已经极致了, 没有想到,这儿还能搞出个仙境来。什么海外蓬莱,谢当苟觉得, 可能都比不上这儿。等到路过那枸杞丛的时候,谢辞渊还特意看了一眼被他种下去的白浆果树。当初种下去的时候, 说是两三年就可以开花结果了, 它的花期差不多也是在这个时候, 谢辞渊看了一眼, 确实有开出淡紫色的小米花来。谢当苟看到谢辞渊的动作, 问道:“你在看什么?”谢辞渊指了指白浆果树, 这树的叶子也奇怪, 是弯刀形状的,谢当苟以前从没有见到过,便问道:“这是什么?”“我叫他白浆果树。”“是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吗?”他这个儿子, 看任何东西,都要先看他的实用性,若是这树没有一点点特殊的作用,只怕不会得到他这样的关注。谢辞渊笑了笑,说道:“还是爹了解我。”“这树花谢后会结一种白色的果子,这果子的浆液能够治疗外伤,是天然的外伤药。不过整座小岛也只有这么两株,稀少的很。不过此地倒是很适合他们生长,这两株白浆果树,长的倒是挺好的。”“果真有如此效果?”“药效比起上好的金疮药来,只好不差。”谢当苟再次看向那两株开着紫色小米花的树的时候,目光就变得炽热起来。这看起来颇为不起眼的小树,竟然有这样的作用,那可真是太让人意外了。不提这东西能够产生多少经济价值,它的实用价值就足够让人心动疯狂了。谢当苟又转过头,仔细的看了这东西两眼,“这东西种植的话,容易吗?”虽然只有两棵,但是如果种植出来的话,指不定就会有很多呢?金疮药这种东西,多少都不会嫌多。尤其是是在军营当中,压根就不够用。像是谢辞渊领的士兵们,还有成王的手下士兵。平常练习的时候,身上也会带伤。这是必然的,如果士兵们不想着训练,等以后面临真正的战场,才会悔之不及。这东西,是有大用处的。谢辞渊说道:“繁衍是生物的本能,所以这个应该也是可以种植的。不过要怎么种植,还需要再好好研究一下,短时间内可能是不行了。”“没事没事,这种事情原本就是急不来的,要是种成了,这可一件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大好事,自然是能够等得起的。”这岛上,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好东西。以前谢当苟也没有真的将这座岛当一回事儿,可是现在,他觉得自己是真的看走了眼。这座岛,可真是藏着无数的宝藏啊,看来以后没事儿就得往这边多跑两趟。等到了岛中心,他们也没急着去看谢辞渊种的那些树,而是先去了屋子里修整了一下。喝了口茶,王氏还去换了一身衣服,这才起身去看谢辞渊种出来的东西。到了那儿才发现,谢辞渊是真的没有说谎,也没有说大话。“神奇,实在是太神奇了!”等到入秋,果子都熟了,他一定要尝一尝,这些果子好不好吃。若是味道不错,那这个方法便是值得推广的。若是用于养花,培育新品种上面,谢当苟觉得,这没有什么经济效益,可以先放一放。但凡是附庸的起风雅的人,都是有些家底的。见到了这等神奇,谢当苟甚至发了些诗性。他倒是随口吟了两句,不过这两句的水平,真就是随口吟的水平,不值一提。他们倒也没有在岛上多呆,只看了谢辞渊种植嫁接的那些果树,又问了一些相关的问题,最后确定这事情是完全能够推广的,这才离开。离开之后,谢当苟回了郡守府,就钻入书房中了。他在想,这个嫁接的法子若是真的能够推广的话,那他得好好的发展一下辽东的果树培育了。到时候,容易储存的,就卖到全国各地,不容易储存的,则做成各种果类制品。到时候就算这个法子能够推广到全国各地,可是他们辽东绝对是占了先机的,好处自然不用多说。整个辽东的面积还是很大的,山地颇多,土质偏沙,如今老百姓们种植的甜菜颇多。甜菜是绵白糖的主要原料,还有甘蔗,可以用来熬制红糖制作冰糖等等,辽东的支柱产业,如今其实已经渐渐有了雏形。但光是糖的产业,还是过于单调了些。不过将来这水果要是能成,结合他们的制糖产业,应该是能够做大的。只是,辽东如今的土地利用率已经很高了,想要形成产业,光靠辽东的这些地是完全不够的。谢当苟忽然想起了上次合作修路的那个郡,那位王大人,也是位一心为民想要干点儿实事的好官。那边的百姓如今靠着这条路,也算是增加了一点实实在在的收入,这种事情若是能成,相比王大人会答应合作的。谢当苟将这个事情想了很久,又是写写画画的,最后发现这个事情确实是可行的,而且可行性非常高。不过现在,那嫁接法种出来的果子口感究竟怎么样,还不知道。所以谢当苟还是准备等到果子结出来了,再拿着那果子,主动去找王道成。他相信,若是果子当真不错的话,他定然是会答应的。一直到后半夜,谢当苟才睡下去。几天后,王氏人也小岛上。报名来学习的女孩子,年龄各不相同,小的有才堪堪五六岁的,大的十五六岁正是说亲的时候,还有一些是死了丈夫的,被迫出来的想要学点手艺的。五六岁的小丫头大多是农家出身,十五六岁的花季女子,商户家的比较多。对于王氏这点想要做事的想法,最为支持的还是辽东当地的这些商户们。他们的支持也最为简单,就是将家中的女儿送来跟着王氏学东西。这些商户人家,有些是想要女儿高嫁,给自家做靠山的,还有一些则是打心眼儿里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第154章 雷厉风行王氏上来, 也问了这些人一些问题。比如,他们为何会来此学习。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因为家里人让来的,有几个农户家的孩子, 说家里爹娘说了, 谢大人是好官,他支持并且带头做的事情一定是好事儿, 所以就让她们来了。有几个是真心想要过来学点东西,认点儿字, 学点赚钱的技能。当然, 也有一些, 则是打着投机取巧的心思, 想着以此来巴结谢当苟。对于这些人的各种心思,王氏也都是看在眼里的。不过, 她也没有发火,就按照刚开始所设想的那样去分班教学。第二天,她联系的几个愿意来教书的人也到了。有一些是有基础的, 还有一些是根本一个字儿都不认识的,王氏现在基本上就把自己开的这个班当成是儿子说的扫盲班, 反正多认识字儿, 是绝对没有坏处的。京城中, 皇帝也在看有关于辽东的各种报告, 包括辽东郡跟其他郡的合作事宜, 他都一一看过了, 而且看的非常仔细。而合作的郡, 也都有了预期的收获。这说明,由官府牵头的两地之间的交流合作是非常可行的。还有辽东报上来的,有关于治安方面的成果。魏钰从前, 只将治安放在匪患上面,潜意识里就觉得,只要朝廷将匪患治理好,老百姓便能够安心的生活了。可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很多地方山匪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反而是当地的混混二流子,或者是跟衙役们勾结的那些打手等人,才是让老百姓头疼的存在。山匪确实需要治理,但这些人也需要去管教,得有个震慑他们的机构。京城这地界,一竿子砸下来,都有好几个是当官儿的,什么侯府、伯爵府、王府之类的,也是很有可能的。俗话说,宰相门房七品官,有些王府下人的亲戚,也是仗势欺人的一把好手。这些小人物也有小人物自己生存的想法和智慧,他们仗势欺人也是看人的,一般都不会闹大,但也确实让人难受。苦主只想着息事宁人,仗势欺人的也只想着借势捞点儿好处,被借势的人却压根就不知道这件事情,根本就无从管起。如今他的国家,国库充盈,各种民生工程也都在进行当中。有时候登高远望,魏钰的心中也会生出万丈豪情。可是国泰民安的背地里,也有许多看不见的不公。这对于他,对于很好大人来说,都只是一件小事而已。微不足道。可是,魏钰却不能不去管。如今眼看着辽东的治理还是有效果的,魏钰便打算在其他地方也尝试一下,若是效果也不错的话,那就直接推广至全国。第二天的早朝上,皇上重点表扬了辽东的情况。朝上的其他人,齐齐的转过头看着谢当检。谢家这一家子,当真是叫人羡慕。从前好歹还有个谢当苟拖后腿,如今竟然也崛起了,而且隔三差五的就被皇上提起来,可见皇上待她,圣眷优渥。辽东那种地方,以往都是被贬谪发配的人,才去那里为官。可是谢当苟那认真算起来,应该算是临危受命。他们一家子都在那儿,偏偏皇上还如此信任。虽说不曾有师徒的名分,可谢辞渊也是实实在在的教导过皇上的,是有师徒的情分在的。这个事儿,就是先帝,也是认可的。如今辽东那边,各种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其他人看着心里酸的不行,却也于事无补。听着别人一说起谢辞渊和谢当苟就是夸的,对待谢辞渊他们是服气的,也是没话说的。可是对于谢当苟,不服气的人可就多了。要不是有皇上的信任在,有谢辞渊的基础在,有成王的威信在,这些改革他弄成功,十年八年都不可能。说不定最后还会被坑的灰溜溜的回来。今日皇上又提起了谢当苟,而且还是全都是夸的话,这让朝臣们心中都开始想远了。难不成,是辽东那边又闹出什么新动静了,皇上想要在京城也试试?说实话,就大靖朝现在这势头,皇上哪怕什么事儿也不干,这国可能也灭不了。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也确实是不想折腾了,可偏偏他们摊上了一位就喜欢折腾的皇帝。果然,话题由辽东引向了别的地方,这治安问题,哪怕是在京城,都存在一些问题。于是他们的任务又来了!下朝之后,官员们三三两两的走在一起。从前搞党争的那一批人,死的死退的退,后来提拔上来的人还有党争没有受到波及的人,都知道新帝的手段,倒是不敢再动其他心思了。他们只想着老老实实的当官,然后告老养老。偏偏这皇上事儿贼多。“唉,从前我还觉得,我的这俸禄领的有愧,现在想来,我从前实在是太天真了。”“如今皇上交代下来的事情,当真是多。也不知道皇上咋想的,难道是真的想要将咱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建设成大同世界?这怎么可能?”“说不定就是被谢家那个谢辞渊忽悠的。”谢辞渊正在岛上老老实实的种地呢,忽然就打了个喷嚏。他紧了紧身上的衣服,直觉是有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这几个人还在感慨俸禄太少,活儿太多,想搞点儿其他收入吧,也不敢。新成立一个部门,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能,有什么权利,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还得注意,它的权能不能跟现有的其他部门重合了,总之还是需要好好研究一下的。监管方面也需要想清楚。最近这段时间,各部官员都在开会,尤其是吏部和兵部,天天都在加班,回去别说软玉在怀了,躺床上直接闭着眼就能睡着,第二天一大早又得爬起来。有时候好不容易散会早,能早些回来,还得去书房继续工作。这官儿当的,可真是太累了。从前只听说过勤政务实的皇帝,最后累死的,可当官儿的也能这么累?明儿早朝的时候,必须得跟户部尚书提一提,让他带头上折子,请皇上给他们加俸禄。不然,这日子可真是过不下去了!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探索和研究,基本的方案是拿出来了,皇上看过之后没有异议,就打算在京城和距离京城最近的几个城开始实行,这样以便于中央管控。若是出现了问题,他们也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忙完之后,看到皇上确实是要实行的,他们立刻又行动起来。读书人家,家里总有那么一两个考上进士,但得的缺不那么好的,这次可不就是个好机会?第155章 往来鸿儒都是些久经官场的老油子, 如何能看不明白,这新部门手里握的权利可大了。到时候,将家里的子侄安排进这样一个实权部门, 也是不错的。不过他们也不敢将这种事情做的太过火了, 皇帝的雷霆震怒他们都有见到过,实在是太吓人了。王氏上来, 也问了这些人一些问题。比如,他们为何会来此学习。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因为家里人让来的,有几个农户家的孩子, 说家里爹娘说了, 谢大人是好官,他支持并且带头做的事情一定是好事儿, 所以就让她们来了。有几个是真心想要过来学点东西,认点儿字, 学点赚钱的技能。当然, 也有一些, 则是打着投机取巧的心思, 想着以此来巴结谢当苟。对于这些人的各种心思,王氏也都是看在眼里的。不过, 她也没有发火,就按照刚开始所设想的那样去分班教学。第二天,她联系的几个愿意来教书的人也到了。有一些是有基础的, 还有一些是根本一个字儿都不认识的,王氏现在基本上就把自己开的这个班当成是儿子说的扫盲班, 反正多认识字儿, 是绝对没有坏处的。京城中, 皇帝也在看有关于辽东的各种报告, 包括辽东郡跟其他郡的合作事宜, 他都一一看过了, 而且看的非常仔细。而合作的郡, 也都有了预期的收获。这说明,由官府牵头的两地之间的交流合作是非常可行的。还有辽东报上来的,有关于治安方面的成果。魏钰从前, 只将治安放在匪患上面,潜意识里就觉得,只要朝廷将匪患治理好,老百姓便能够安心的生活了。可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很多地方山匪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反而是当地的混混二流子,或者是跟衙役们勾结的那些打手等人,才是让老百姓头疼的存在。山匪确实需要治理,但这些人也需要去管教,得有个震慑他们的机构。京城这地界,一竿子砸下来,都有好几个是当官儿的,什么侯府、伯爵府、王府之类的,也是很有可能的。俗话说,宰相门房七品官,有些王府下人的亲戚,也是仗势欺人的一把好手。这些小人物也有小人物自己生存的想法和智慧,他们仗势欺人也是看人的,一般都不会闹大,但也确实让人难受。苦主只想着息事宁人,仗势欺人的也只想着借势捞点儿好处,被借势的人却压根就不知道这件事情,根本就无从管起。如今他的国家,国库充盈,各种民生工程也都在进行当中。有时候登高远望,魏钰的心中也会生出万丈豪情。可是国泰民安的背地里,也有许多看不见的不公。这对于他,对于很好大人来说,都只是一件小事而已。微不足道。可是,魏钰却不能不去管。如今眼看着辽东的治理还是有效果的,魏钰便打算在其他地方也尝试一下,若是效果也不错的话,那就直接推广至全国。第二天的早朝上,皇上重点表扬了辽东的情况。朝上的其他人,齐齐的转过头看着谢当检。谢家这一家子,当真是叫人羡慕。从前好歹还有个谢当苟拖后腿,如今竟然也崛起了,而且隔三差五的就被皇上提起来,可见皇上待她,圣眷优渥。辽东那种地方,以往都是被贬谪发配的人,才去那里为官。可是谢当苟那认真算起来,应该算是临危受命。他们一家子都在那儿,偏偏皇上还如此信任。虽说不曾有师徒的名分,可谢辞渊也是实实在在的教导过皇上的,是有师徒的情分在的。这个事儿,就是先帝,也是认可的。如今辽东那边,各种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其他人看着心里酸的不行,却也于事无补。听着别人一说起谢辞渊和谢当苟就是夸的,对待谢辞渊他们是服气的,也是没话说的。可是对于谢当苟,不服气的人可就多了。要不是有皇上的信任在,有谢辞渊的基础在,有成王的威信在,这些改革他弄成功,十年八年都不可能。说不定最后还会被坑的灰溜溜的回来。今日皇上又提起了谢当苟,而且还是全都是夸的话,这让朝臣们心中都开始想远了。难不成,是辽东那边又闹出什么新动静了,皇上想要在京城也试试?说实话,就大靖朝现在这势头,皇上哪怕什么事儿也不干,这国可能也灭不了。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也确实是不想折腾了,可偏偏他们摊上了一位就喜欢折腾的皇帝。果然,话题由辽东引向了别的地方,这治安问题,哪怕是在京城,都存在一些问题。于是他们的任务又来了!下朝之后,官员们三三两两的走在一起。从前搞党争的那一批人,死的死退的退,后来提拔上来的人还有党争没有受到波及的人,都知道新帝的手段,倒是不敢再动其他心思了。他们只想着老老实实的当官,然后告老养老。偏偏这皇上事儿贼多。“唉,从前我还觉得,我的这俸禄领的有愧,现在想来,我从前实在是太天真了。”“如今皇上交代下来的事情,当真是多。也不知道皇上咋想的,难道是真的想要将咱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建设成大同世界?这怎么可能?”“说不定就是被谢家那个谢辞渊忽悠的。”谢辞渊正在岛上老老实实的种地呢,忽然就打了个喷嚏。他紧了紧身上的衣服,直觉是有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这几个人还在感慨俸禄太少,活儿太多,想搞点儿其他收入吧,也不敢。新成立一个部门,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能,有什么权利,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还得注意,它的权能不能跟现有的其他部门重合了,总之还是需要好好研究一下的。监管方面也需要想清楚。最近这段时间,各部官员都在开会,尤其是吏部和兵部,天天都在加班,回去别说软玉在怀了,躺床上直接闭着眼就能睡着,第二天一大早又得爬起来。有时候好不容易散会早,能早些回来,还得去书房继续工作。这官儿当的,可真是太累了。从前只听说过勤政务实的皇帝,最后累死的,可当官儿的也能这么累?明儿早朝的时候,必须得跟户部尚书提一提,让他带头上折子,请皇上给他们加俸禄。不然,这日子可真是过不下去了!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探索和研究,基本的方案是拿出来了,皇上看过之后没有异议,就打算在京城和距离京城最近的几个城开始实行,这样以便于中央管控。若是出现了问题,他们也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忙完之后,看到皇上确实是要实行的,他们立刻又行动起来。读书人家,家里总有那么一两个考上进士,但得的缺不那么好的,这次可不就是个好机会?第155章 往来鸿儒都是些久经官场的老油子, 如何能看不明白,这新部门手里握的权利可大了。到时候,将家里的子侄安排进这样一个实权部门, 也是不错的。不过他们也不敢将这种事情做的太过火了, 皇帝的雷霆震怒他们都有见到过,实在是太吓人了。王氏上来, 也问了这些人一些问题。比如,他们为何会来此学习。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因为家里人让来的,有几个农户家的孩子, 说家里爹娘说了, 谢大人是好官,他支持并且带头做的事情一定是好事儿, 所以就让她们来了。有几个是真心想要过来学点东西,认点儿字, 学点赚钱的技能。当然, 也有一些, 则是打着投机取巧的心思, 想着以此来巴结谢当苟。对于这些人的各种心思,王氏也都是看在眼里的。不过, 她也没有发火,就按照刚开始所设想的那样去分班教学。第二天,她联系的几个愿意来教书的人也到了。有一些是有基础的, 还有一些是根本一个字儿都不认识的,王氏现在基本上就把自己开的这个班当成是儿子说的扫盲班, 反正多认识字儿, 是绝对没有坏处的。京城中, 皇帝也在看有关于辽东的各种报告, 包括辽东郡跟其他郡的合作事宜, 他都一一看过了, 而且看的非常仔细。而合作的郡, 也都有了预期的收获。这说明,由官府牵头的两地之间的交流合作是非常可行的。还有辽东报上来的,有关于治安方面的成果。魏钰从前, 只将治安放在匪患上面,潜意识里就觉得,只要朝廷将匪患治理好,老百姓便能够安心的生活了。可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很多地方山匪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反而是当地的混混二流子,或者是跟衙役们勾结的那些打手等人,才是让老百姓头疼的存在。山匪确实需要治理,但这些人也需要去管教,得有个震慑他们的机构。京城这地界,一竿子砸下来,都有好几个是当官儿的,什么侯府、伯爵府、王府之类的,也是很有可能的。俗话说,宰相门房七品官,有些王府下人的亲戚,也是仗势欺人的一把好手。这些小人物也有小人物自己生存的想法和智慧,他们仗势欺人也是看人的,一般都不会闹大,但也确实让人难受。苦主只想着息事宁人,仗势欺人的也只想着借势捞点儿好处,被借势的人却压根就不知道这件事情,根本就无从管起。如今他的国家,国库充盈,各种民生工程也都在进行当中。有时候登高远望,魏钰的心中也会生出万丈豪情。可是国泰民安的背地里,也有许多看不见的不公。这对于他,对于很好大人来说,都只是一件小事而已。微不足道。可是,魏钰却不能不去管。如今眼看着辽东的治理还是有效果的,魏钰便打算在其他地方也尝试一下,若是效果也不错的话,那就直接推广至全国。第二天的早朝上,皇上重点表扬了辽东的情况。朝上的其他人,齐齐的转过头看着谢当检。谢家这一家子,当真是叫人羡慕。从前好歹还有个谢当苟拖后腿,如今竟然也崛起了,而且隔三差五的就被皇上提起来,可见皇上待她,圣眷优渥。辽东那种地方,以往都是被贬谪发配的人,才去那里为官。可是谢当苟那认真算起来,应该算是临危受命。他们一家子都在那儿,偏偏皇上还如此信任。虽说不曾有师徒的名分,可谢辞渊也是实实在在的教导过皇上的,是有师徒的情分在的。这个事儿,就是先帝,也是认可的。如今辽东那边,各种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其他人看着心里酸的不行,却也于事无补。听着别人一说起谢辞渊和谢当苟就是夸的,对待谢辞渊他们是服气的,也是没话说的。可是对于谢当苟,不服气的人可就多了。要不是有皇上的信任在,有谢辞渊的基础在,有成王的威信在,这些改革他弄成功,十年八年都不可能。说不定最后还会被坑的灰溜溜的回来。今日皇上又提起了谢当苟,而且还是全都是夸的话,这让朝臣们心中都开始想远了。难不成,是辽东那边又闹出什么新动静了,皇上想要在京城也试试?说实话,就大靖朝现在这势头,皇上哪怕什么事儿也不干,这国可能也灭不了。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也确实是不想折腾了,可偏偏他们摊上了一位就喜欢折腾的皇帝。果然,话题由辽东引向了别的地方,这治安问题,哪怕是在京城,都存在一些问题。于是他们的任务又来了!下朝之后,官员们三三两两的走在一起。从前搞党争的那一批人,死的死退的退,后来提拔上来的人还有党争没有受到波及的人,都知道新帝的手段,倒是不敢再动其他心思了。他们只想着老老实实的当官,然后告老养老。偏偏这皇上事儿贼多。“唉,从前我还觉得,我的这俸禄领的有愧,现在想来,我从前实在是太天真了。”“如今皇上交代下来的事情,当真是多。也不知道皇上咋想的,难道是真的想要将咱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建设成大同世界?这怎么可能?”“说不定就是被谢家那个谢辞渊忽悠的。”谢辞渊正在岛上老老实实的种地呢,忽然就打了个喷嚏。他紧了紧身上的衣服,直觉是有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这几个人还在感慨俸禄太少,活儿太多,想搞点儿其他收入吧,也不敢。新成立一个部门,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能,有什么权利,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还得注意,它的权能不能跟现有的其他部门重合了,总之还是需要好好研究一下的。监管方面也需要想清楚。最近这段时间,各部官员都在开会,尤其是吏部和兵部,天天都在加班,回去别说软玉在怀了,躺床上直接闭着眼就能睡着,第二天一大早又得爬起来。有时候好不容易散会早,能早些回来,还得去书房继续工作。这官儿当的,可真是太累了。从前只听说过勤政务实的皇帝,最后累死的,可当官儿的也能这么累?明儿早朝的时候,必须得跟户部尚书提一提,让他带头上折子,请皇上给他们加俸禄。不然,这日子可真是过不下去了!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探索和研究,基本的方案是拿出来了,皇上看过之后没有异议,就打算在京城和距离京城最近的几个城开始实行,这样以便于中央管控。若是出现了问题,他们也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忙完之后,看到皇上确实是要实行的,他们立刻又行动起来。读书人家,家里总有那么一两个考上进士,但得的缺不那么好的,这次可不就是个好机会?第155章 往来鸿儒都是些久经官场的老油子, 如何能看不明白,这新部门手里握的权利可大了。到时候,将家里的子侄安排进这样一个实权部门, 也是不错的。不过他们也不敢将这种事情做的太过火了, 皇帝的雷霆震怒他们都有见到过,实在是太吓人了。王氏上来, 也问了这些人一些问题。比如,他们为何会来此学习。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因为家里人让来的,有几个农户家的孩子, 说家里爹娘说了, 谢大人是好官,他支持并且带头做的事情一定是好事儿, 所以就让她们来了。有几个是真心想要过来学点东西,认点儿字, 学点赚钱的技能。当然, 也有一些, 则是打着投机取巧的心思, 想着以此来巴结谢当苟。对于这些人的各种心思,王氏也都是看在眼里的。不过, 她也没有发火,就按照刚开始所设想的那样去分班教学。第二天,她联系的几个愿意来教书的人也到了。有一些是有基础的, 还有一些是根本一个字儿都不认识的,王氏现在基本上就把自己开的这个班当成是儿子说的扫盲班, 反正多认识字儿, 是绝对没有坏处的。京城中, 皇帝也在看有关于辽东的各种报告, 包括辽东郡跟其他郡的合作事宜, 他都一一看过了, 而且看的非常仔细。而合作的郡, 也都有了预期的收获。这说明,由官府牵头的两地之间的交流合作是非常可行的。还有辽东报上来的,有关于治安方面的成果。魏钰从前, 只将治安放在匪患上面,潜意识里就觉得,只要朝廷将匪患治理好,老百姓便能够安心的生活了。可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很多地方山匪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反而是当地的混混二流子,或者是跟衙役们勾结的那些打手等人,才是让老百姓头疼的存在。山匪确实需要治理,但这些人也需要去管教,得有个震慑他们的机构。京城这地界,一竿子砸下来,都有好几个是当官儿的,什么侯府、伯爵府、王府之类的,也是很有可能的。俗话说,宰相门房七品官,有些王府下人的亲戚,也是仗势欺人的一把好手。这些小人物也有小人物自己生存的想法和智慧,他们仗势欺人也是看人的,一般都不会闹大,但也确实让人难受。苦主只想着息事宁人,仗势欺人的也只想着借势捞点儿好处,被借势的人却压根就不知道这件事情,根本就无从管起。如今他的国家,国库充盈,各种民生工程也都在进行当中。有时候登高远望,魏钰的心中也会生出万丈豪情。可是国泰民安的背地里,也有许多看不见的不公。这对于他,对于很好大人来说,都只是一件小事而已。微不足道。可是,魏钰却不能不去管。如今眼看着辽东的治理还是有效果的,魏钰便打算在其他地方也尝试一下,若是效果也不错的话,那就直接推广至全国。第二天的早朝上,皇上重点表扬了辽东的情况。朝上的其他人,齐齐的转过头看着谢当检。谢家这一家子,当真是叫人羡慕。从前好歹还有个谢当苟拖后腿,如今竟然也崛起了,而且隔三差五的就被皇上提起来,可见皇上待她,圣眷优渥。辽东那种地方,以往都是被贬谪发配的人,才去那里为官。可是谢当苟那认真算起来,应该算是临危受命。他们一家子都在那儿,偏偏皇上还如此信任。虽说不曾有师徒的名分,可谢辞渊也是实实在在的教导过皇上的,是有师徒的情分在的。这个事儿,就是先帝,也是认可的。如今辽东那边,各种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其他人看着心里酸的不行,却也于事无补。听着别人一说起谢辞渊和谢当苟就是夸的,对待谢辞渊他们是服气的,也是没话说的。可是对于谢当苟,不服气的人可就多了。要不是有皇上的信任在,有谢辞渊的基础在,有成王的威信在,这些改革他弄成功,十年八年都不可能。说不定最后还会被坑的灰溜溜的回来。今日皇上又提起了谢当苟,而且还是全都是夸的话,这让朝臣们心中都开始想远了。难不成,是辽东那边又闹出什么新动静了,皇上想要在京城也试试?说实话,就大靖朝现在这势头,皇上哪怕什么事儿也不干,这国可能也灭不了。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也确实是不想折腾了,可偏偏他们摊上了一位就喜欢折腾的皇帝。果然,话题由辽东引向了别的地方,这治安问题,哪怕是在京城,都存在一些问题。于是他们的任务又来了!下朝之后,官员们三三两两的走在一起。从前搞党争的那一批人,死的死退的退,后来提拔上来的人还有党争没有受到波及的人,都知道新帝的手段,倒是不敢再动其他心思了。他们只想着老老实实的当官,然后告老养老。偏偏这皇上事儿贼多。“唉,从前我还觉得,我的这俸禄领的有愧,现在想来,我从前实在是太天真了。”“如今皇上交代下来的事情,当真是多。也不知道皇上咋想的,难道是真的想要将咱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建设成大同世界?这怎么可能?”“说不定就是被谢家那个谢辞渊忽悠的。”谢辞渊正在岛上老老实实的种地呢,忽然就打了个喷嚏。他紧了紧身上的衣服,直觉是有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这几个人还在感慨俸禄太少,活儿太多,想搞点儿其他收入吧,也不敢。新成立一个部门,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能,有什么权利,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还得注意,它的权能不能跟现有的其他部门重合了,总之还是需要好好研究一下的。监管方面也需要想清楚。最近这段时间,各部官员都在开会,尤其是吏部和兵部,天天都在加班,回去别说软玉在怀了,躺床上直接闭着眼就能睡着,第二天一大早又得爬起来。有时候好不容易散会早,能早些回来,还得去书房继续工作。这官儿当的,可真是太累了。从前只听说过勤政务实的皇帝,最后累死的,可当官儿的也能这么累?明儿早朝的时候,必须得跟户部尚书提一提,让他带头上折子,请皇上给他们加俸禄。不然,这日子可真是过不下去了!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探索和研究,基本的方案是拿出来了,皇上看过之后没有异议,就打算在京城和距离京城最近的几个城开始实行,这样以便于中央管控。若是出现了问题,他们也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忙完之后,看到皇上确实是要实行的,他们立刻又行动起来。读书人家,家里总有那么一两个考上进士,但得的缺不那么好的,这次可不就是个好机会?第155章 往来鸿儒都是些久经官场的老油子, 如何能看不明白,这新部门手里握的权利可大了。到时候,将家里的子侄安排进这样一个实权部门, 也是不错的。不过他们也不敢将这种事情做的太过火了, 皇帝的雷霆震怒他们都有见到过,实在是太吓人了。王氏上来, 也问了这些人一些问题。比如,他们为何会来此学习。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因为家里人让来的,有几个农户家的孩子, 说家里爹娘说了, 谢大人是好官,他支持并且带头做的事情一定是好事儿, 所以就让她们来了。有几个是真心想要过来学点东西,认点儿字, 学点赚钱的技能。当然, 也有一些, 则是打着投机取巧的心思, 想着以此来巴结谢当苟。对于这些人的各种心思,王氏也都是看在眼里的。不过, 她也没有发火,就按照刚开始所设想的那样去分班教学。第二天,她联系的几个愿意来教书的人也到了。有一些是有基础的, 还有一些是根本一个字儿都不认识的,王氏现在基本上就把自己开的这个班当成是儿子说的扫盲班, 反正多认识字儿, 是绝对没有坏处的。京城中, 皇帝也在看有关于辽东的各种报告, 包括辽东郡跟其他郡的合作事宜, 他都一一看过了, 而且看的非常仔细。而合作的郡, 也都有了预期的收获。这说明,由官府牵头的两地之间的交流合作是非常可行的。还有辽东报上来的,有关于治安方面的成果。魏钰从前, 只将治安放在匪患上面,潜意识里就觉得,只要朝廷将匪患治理好,老百姓便能够安心的生活了。可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很多地方山匪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反而是当地的混混二流子,或者是跟衙役们勾结的那些打手等人,才是让老百姓头疼的存在。山匪确实需要治理,但这些人也需要去管教,得有个震慑他们的机构。京城这地界,一竿子砸下来,都有好几个是当官儿的,什么侯府、伯爵府、王府之类的,也是很有可能的。俗话说,宰相门房七品官,有些王府下人的亲戚,也是仗势欺人的一把好手。这些小人物也有小人物自己生存的想法和智慧,他们仗势欺人也是看人的,一般都不会闹大,但也确实让人难受。苦主只想着息事宁人,仗势欺人的也只想着借势捞点儿好处,被借势的人却压根就不知道这件事情,根本就无从管起。如今他的国家,国库充盈,各种民生工程也都在进行当中。有时候登高远望,魏钰的心中也会生出万丈豪情。可是国泰民安的背地里,也有许多看不见的不公。这对于他,对于很好大人来说,都只是一件小事而已。微不足道。可是,魏钰却不能不去管。如今眼看着辽东的治理还是有效果的,魏钰便打算在其他地方也尝试一下,若是效果也不错的话,那就直接推广至全国。第二天的早朝上,皇上重点表扬了辽东的情况。朝上的其他人,齐齐的转过头看着谢当检。谢家这一家子,当真是叫人羡慕。从前好歹还有个谢当苟拖后腿,如今竟然也崛起了,而且隔三差五的就被皇上提起来,可见皇上待她,圣眷优渥。辽东那种地方,以往都是被贬谪发配的人,才去那里为官。可是谢当苟那认真算起来,应该算是临危受命。他们一家子都在那儿,偏偏皇上还如此信任。虽说不曾有师徒的名分,可谢辞渊也是实实在在的教导过皇上的,是有师徒的情分在的。这个事儿,就是先帝,也是认可的。如今辽东那边,各种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其他人看着心里酸的不行,却也于事无补。听着别人一说起谢辞渊和谢当苟就是夸的,对待谢辞渊他们是服气的,也是没话说的。可是对于谢当苟,不服气的人可就多了。要不是有皇上的信任在,有谢辞渊的基础在,有成王的威信在,这些改革他弄成功,十年八年都不可能。说不定最后还会被坑的灰溜溜的回来。今日皇上又提起了谢当苟,而且还是全都是夸的话,这让朝臣们心中都开始想远了。难不成,是辽东那边又闹出什么新动静了,皇上想要在京城也试试?说实话,就大靖朝现在这势头,皇上哪怕什么事儿也不干,这国可能也灭不了。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也确实是不想折腾了,可偏偏他们摊上了一位就喜欢折腾的皇帝。果然,话题由辽东引向了别的地方,这治安问题,哪怕是在京城,都存在一些问题。于是他们的任务又来了!下朝之后,官员们三三两两的走在一起。从前搞党争的那一批人,死的死退的退,后来提拔上来的人还有党争没有受到波及的人,都知道新帝的手段,倒是不敢再动其他心思了。他们只想着老老实实的当官,然后告老养老。偏偏这皇上事儿贼多。“唉,从前我还觉得,我的这俸禄领的有愧,现在想来,我从前实在是太天真了。”“如今皇上交代下来的事情,当真是多。也不知道皇上咋想的,难道是真的想要将咱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建设成大同世界?这怎么可能?”“说不定就是被谢家那个谢辞渊忽悠的。”谢辞渊正在岛上老老实实的种地呢,忽然就打了个喷嚏。他紧了紧身上的衣服,直觉是有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这几个人还在感慨俸禄太少,活儿太多,想搞点儿其他收入吧,也不敢。新成立一个部门,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能,有什么权利,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还得注意,它的权能不能跟现有的其他部门重合了,总之还是需要好好研究一下的。监管方面也需要想清楚。最近这段时间,各部官员都在开会,尤其是吏部和兵部,天天都在加班,回去别说软玉在怀了,躺床上直接闭着眼就能睡着,第二天一大早又得爬起来。有时候好不容易散会早,能早些回来,还得去书房继续工作。这官儿当的,可真是太累了。从前只听说过勤政务实的皇帝,最后累死的,可当官儿的也能这么累?明儿早朝的时候,必须得跟户部尚书提一提,让他带头上折子,请皇上给他们加俸禄。不然,这日子可真是过不下去了!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探索和研究,基本的方案是拿出来了,皇上看过之后没有异议,就打算在京城和距离京城最近的几个城开始实行,这样以便于中央管控。若是出现了问题,他们也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忙完之后,看到皇上确实是要实行的,他们立刻又行动起来。读书人家,家里总有那么一两个考上进士,但得的缺不那么好的,这次可不就是个好机会?第155章 往来鸿儒都是些久经官场的老油子, 如何能看不明白,这新部门手里握的权利可大了。到时候,将家里的子侄安排进这样一个实权部门, 也是不错的。不过他们也不敢将这种事情做的太过火了, 皇帝的雷霆震怒他们都有见到过,实在是太吓人了。王氏上来, 也问了这些人一些问题。比如,他们为何会来此学习。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因为家里人让来的,有几个农户家的孩子, 说家里爹娘说了, 谢大人是好官,他支持并且带头做的事情一定是好事儿, 所以就让她们来了。有几个是真心想要过来学点东西,认点儿字, 学点赚钱的技能。当然, 也有一些, 则是打着投机取巧的心思, 想着以此来巴结谢当苟。对于这些人的各种心思,王氏也都是看在眼里的。不过, 她也没有发火,就按照刚开始所设想的那样去分班教学。第二天,她联系的几个愿意来教书的人也到了。有一些是有基础的, 还有一些是根本一个字儿都不认识的,王氏现在基本上就把自己开的这个班当成是儿子说的扫盲班, 反正多认识字儿, 是绝对没有坏处的。京城中, 皇帝也在看有关于辽东的各种报告, 包括辽东郡跟其他郡的合作事宜, 他都一一看过了, 而且看的非常仔细。而合作的郡, 也都有了预期的收获。这说明,由官府牵头的两地之间的交流合作是非常可行的。还有辽东报上来的,有关于治安方面的成果。魏钰从前, 只将治安放在匪患上面,潜意识里就觉得,只要朝廷将匪患治理好,老百姓便能够安心的生活了。可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很多地方山匪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反而是当地的混混二流子,或者是跟衙役们勾结的那些打手等人,才是让老百姓头疼的存在。山匪确实需要治理,但这些人也需要去管教,得有个震慑他们的机构。京城这地界,一竿子砸下来,都有好几个是当官儿的,什么侯府、伯爵府、王府之类的,也是很有可能的。俗话说,宰相门房七品官,有些王府下人的亲戚,也是仗势欺人的一把好手。这些小人物也有小人物自己生存的想法和智慧,他们仗势欺人也是看人的,一般都不会闹大,但也确实让人难受。苦主只想着息事宁人,仗势欺人的也只想着借势捞点儿好处,被借势的人却压根就不知道这件事情,根本就无从管起。如今他的国家,国库充盈,各种民生工程也都在进行当中。有时候登高远望,魏钰的心中也会生出万丈豪情。可是国泰民安的背地里,也有许多看不见的不公。这对于他,对于很好大人来说,都只是一件小事而已。微不足道。可是,魏钰却不能不去管。如今眼看着辽东的治理还是有效果的,魏钰便打算在其他地方也尝试一下,若是效果也不错的话,那就直接推广至全国。第二天的早朝上,皇上重点表扬了辽东的情况。朝上的其他人,齐齐的转过头看着谢当检。谢家这一家子,当真是叫人羡慕。从前好歹还有个谢当苟拖后腿,如今竟然也崛起了,而且隔三差五的就被皇上提起来,可见皇上待她,圣眷优渥。辽东那种地方,以往都是被贬谪发配的人,才去那里为官。可是谢当苟那认真算起来,应该算是临危受命。他们一家子都在那儿,偏偏皇上还如此信任。虽说不曾有师徒的名分,可谢辞渊也是实实在在的教导过皇上的,是有师徒的情分在的。这个事儿,就是先帝,也是认可的。如今辽东那边,各种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其他人看着心里酸的不行,却也于事无补。听着别人一说起谢辞渊和谢当苟就是夸的,对待谢辞渊他们是服气的,也是没话说的。可是对于谢当苟,不服气的人可就多了。要不是有皇上的信任在,有谢辞渊的基础在,有成王的威信在,这些改革他弄成功,十年八年都不可能。说不定最后还会被坑的灰溜溜的回来。今日皇上又提起了谢当苟,而且还是全都是夸的话,这让朝臣们心中都开始想远了。难不成,是辽东那边又闹出什么新动静了,皇上想要在京城也试试?说实话,就大靖朝现在这势头,皇上哪怕什么事儿也不干,这国可能也灭不了。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也确实是不想折腾了,可偏偏他们摊上了一位就喜欢折腾的皇帝。果然,话题由辽东引向了别的地方,这治安问题,哪怕是在京城,都存在一些问题。于是他们的任务又来了!下朝之后,官员们三三两两的走在一起。从前搞党争的那一批人,死的死退的退,后来提拔上来的人还有党争没有受到波及的人,都知道新帝的手段,倒是不敢再动其他心思了。他们只想着老老实实的当官,然后告老养老。偏偏这皇上事儿贼多。“唉,从前我还觉得,我的这俸禄领的有愧,现在想来,我从前实在是太天真了。”“如今皇上交代下来的事情,当真是多。也不知道皇上咋想的,难道是真的想要将咱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建设成大同世界?这怎么可能?”“说不定就是被谢家那个谢辞渊忽悠的。”谢辞渊正在岛上老老实实的种地呢,忽然就打了个喷嚏。他紧了紧身上的衣服,直觉是有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这几个人还在感慨俸禄太少,活儿太多,想搞点儿其他收入吧,也不敢。新成立一个部门,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能,有什么权利,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还得注意,它的权能不能跟现有的其他部门重合了,总之还是需要好好研究一下的。监管方面也需要想清楚。最近这段时间,各部官员都在开会,尤其是吏部和兵部,天天都在加班,回去别说软玉在怀了,躺床上直接闭着眼就能睡着,第二天一大早又得爬起来。有时候好不容易散会早,能早些回来,还得去书房继续工作。这官儿当的,可真是太累了。从前只听说过勤政务实的皇帝,最后累死的,可当官儿的也能这么累?明儿早朝的时候,必须得跟户部尚书提一提,让他带头上折子,请皇上给他们加俸禄。不然,这日子可真是过不下去了!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探索和研究,基本的方案是拿出来了,皇上看过之后没有异议,就打算在京城和距离京城最近的几个城开始实行,这样以便于中央管控。若是出现了问题,他们也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忙完之后,看到皇上确实是要实行的,他们立刻又行动起来。读书人家,家里总有那么一两个考上进士,但得的缺不那么好的,这次可不就是个好机会?第155章 往来鸿儒都是些久经官场的老油子, 如何能看不明白,这新部门手里握的权利可大了。到时候,将家里的子侄安排进这样一个实权部门, 也是不错的。不过他们也不敢将这种事情做的太过火了, 皇帝的雷霆震怒他们都有见到过,实在是太吓人了。王氏上来, 也问了这些人一些问题。比如,他们为何会来此学习。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因为家里人让来的,有几个农户家的孩子, 说家里爹娘说了, 谢大人是好官,他支持并且带头做的事情一定是好事儿, 所以就让她们来了。有几个是真心想要过来学点东西,认点儿字, 学点赚钱的技能。当然, 也有一些, 则是打着投机取巧的心思, 想着以此来巴结谢当苟。对于这些人的各种心思,王氏也都是看在眼里的。不过, 她也没有发火,就按照刚开始所设想的那样去分班教学。第二天,她联系的几个愿意来教书的人也到了。有一些是有基础的, 还有一些是根本一个字儿都不认识的,王氏现在基本上就把自己开的这个班当成是儿子说的扫盲班, 反正多认识字儿, 是绝对没有坏处的。京城中, 皇帝也在看有关于辽东的各种报告, 包括辽东郡跟其他郡的合作事宜, 他都一一看过了, 而且看的非常仔细。而合作的郡, 也都有了预期的收获。这说明,由官府牵头的两地之间的交流合作是非常可行的。还有辽东报上来的,有关于治安方面的成果。魏钰从前, 只将治安放在匪患上面,潜意识里就觉得,只要朝廷将匪患治理好,老百姓便能够安心的生活了。可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很多地方山匪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反而是当地的混混二流子,或者是跟衙役们勾结的那些打手等人,才是让老百姓头疼的存在。山匪确实需要治理,但这些人也需要去管教,得有个震慑他们的机构。京城这地界,一竿子砸下来,都有好几个是当官儿的,什么侯府、伯爵府、王府之类的,也是很有可能的。俗话说,宰相门房七品官,有些王府下人的亲戚,也是仗势欺人的一把好手。这些小人物也有小人物自己生存的想法和智慧,他们仗势欺人也是看人的,一般都不会闹大,但也确实让人难受。苦主只想着息事宁人,仗势欺人的也只想着借势捞点儿好处,被借势的人却压根就不知道这件事情,根本就无从管起。如今他的国家,国库充盈,各种民生工程也都在进行当中。有时候登高远望,魏钰的心中也会生出万丈豪情。可是国泰民安的背地里,也有许多看不见的不公。这对于他,对于很好大人来说,都只是一件小事而已。微不足道。可是,魏钰却不能不去管。如今眼看着辽东的治理还是有效果的,魏钰便打算在其他地方也尝试一下,若是效果也不错的话,那就直接推广至全国。第二天的早朝上,皇上重点表扬了辽东的情况。朝上的其他人,齐齐的转过头看着谢当检。谢家这一家子,当真是叫人羡慕。从前好歹还有个谢当苟拖后腿,如今竟然也崛起了,而且隔三差五的就被皇上提起来,可见皇上待她,圣眷优渥。辽东那种地方,以往都是被贬谪发配的人,才去那里为官。可是谢当苟那认真算起来,应该算是临危受命。他们一家子都在那儿,偏偏皇上还如此信任。虽说不曾有师徒的名分,可谢辞渊也是实实在在的教导过皇上的,是有师徒的情分在的。这个事儿,就是先帝,也是认可的。如今辽东那边,各种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其他人看着心里酸的不行,却也于事无补。听着别人一说起谢辞渊和谢当苟就是夸的,对待谢辞渊他们是服气的,也是没话说的。可是对于谢当苟,不服气的人可就多了。要不是有皇上的信任在,有谢辞渊的基础在,有成王的威信在,这些改革他弄成功,十年八年都不可能。说不定最后还会被坑的灰溜溜的回来。今日皇上又提起了谢当苟,而且还是全都是夸的话,这让朝臣们心中都开始想远了。难不成,是辽东那边又闹出什么新动静了,皇上想要在京城也试试?说实话,就大靖朝现在这势头,皇上哪怕什么事儿也不干,这国可能也灭不了。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也确实是不想折腾了,可偏偏他们摊上了一位就喜欢折腾的皇帝。果然,话题由辽东引向了别的地方,这治安问题,哪怕是在京城,都存在一些问题。于是他们的任务又来了!下朝之后,官员们三三两两的走在一起。从前搞党争的那一批人,死的死退的退,后来提拔上来的人还有党争没有受到波及的人,都知道新帝的手段,倒是不敢再动其他心思了。他们只想着老老实实的当官,然后告老养老。偏偏这皇上事儿贼多。“唉,从前我还觉得,我的这俸禄领的有愧,现在想来,我从前实在是太天真了。”“如今皇上交代下来的事情,当真是多。也不知道皇上咋想的,难道是真的想要将咱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建设成大同世界?这怎么可能?”“说不定就是被谢家那个谢辞渊忽悠的。”谢辞渊正在岛上老老实实的种地呢,忽然就打了个喷嚏。他紧了紧身上的衣服,直觉是有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这几个人还在感慨俸禄太少,活儿太多,想搞点儿其他收入吧,也不敢。新成立一个部门,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能,有什么权利,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还得注意,它的权能不能跟现有的其他部门重合了,总之还是需要好好研究一下的。监管方面也需要想清楚。最近这段时间,各部官员都在开会,尤其是吏部和兵部,天天都在加班,回去别说软玉在怀了,躺床上直接闭着眼就能睡着,第二天一大早又得爬起来。有时候好不容易散会早,能早些回来,还得去书房继续工作。这官儿当的,可真是太累了。从前只听说过勤政务实的皇帝,最后累死的,可当官儿的也能这么累?明儿早朝的时候,必须得跟户部尚书提一提,让他带头上折子,请皇上给他们加俸禄。不然,这日子可真是过不下去了!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探索和研究,基本的方案是拿出来了,皇上看过之后没有异议,就打算在京城和距离京城最近的几个城开始实行,这样以便于中央管控。若是出现了问题,他们也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忙完之后,看到皇上确实是要实行的,他们立刻又行动起来。读书人家,家里总有那么一两个考上进士,但得的缺不那么好的,这次可不就是个好机会?第155章 往来鸿儒都是些久经官场的老油子, 如何能看不明白,这新部门手里握的权利可大了。到时候,将家里的子侄安排进这样一个实权部门, 也是不错的。不过他们也不敢将这种事情做的太过火了, 皇帝的雷霆震怒他们都有见到过,实在是太吓人了。王氏上来, 也问了这些人一些问题。比如,他们为何会来此学习。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因为家里人让来的,有几个农户家的孩子, 说家里爹娘说了, 谢大人是好官,他支持并且带头做的事情一定是好事儿, 所以就让她们来了。有几个是真心想要过来学点东西,认点儿字, 学点赚钱的技能。当然, 也有一些, 则是打着投机取巧的心思, 想着以此来巴结谢当苟。对于这些人的各种心思,王氏也都是看在眼里的。不过, 她也没有发火,就按照刚开始所设想的那样去分班教学。第二天,她联系的几个愿意来教书的人也到了。有一些是有基础的, 还有一些是根本一个字儿都不认识的,王氏现在基本上就把自己开的这个班当成是儿子说的扫盲班, 反正多认识字儿, 是绝对没有坏处的。京城中, 皇帝也在看有关于辽东的各种报告, 包括辽东郡跟其他郡的合作事宜, 他都一一看过了, 而且看的非常仔细。而合作的郡, 也都有了预期的收获。这说明,由官府牵头的两地之间的交流合作是非常可行的。还有辽东报上来的,有关于治安方面的成果。魏钰从前, 只将治安放在匪患上面,潜意识里就觉得,只要朝廷将匪患治理好,老百姓便能够安心的生活了。可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很多地方山匪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反而是当地的混混二流子,或者是跟衙役们勾结的那些打手等人,才是让老百姓头疼的存在。山匪确实需要治理,但这些人也需要去管教,得有个震慑他们的机构。京城这地界,一竿子砸下来,都有好几个是当官儿的,什么侯府、伯爵府、王府之类的,也是很有可能的。俗话说,宰相门房七品官,有些王府下人的亲戚,也是仗势欺人的一把好手。这些小人物也有小人物自己生存的想法和智慧,他们仗势欺人也是看人的,一般都不会闹大,但也确实让人难受。苦主只想着息事宁人,仗势欺人的也只想着借势捞点儿好处,被借势的人却压根就不知道这件事情,根本就无从管起。如今他的国家,国库充盈,各种民生工程也都在进行当中。有时候登高远望,魏钰的心中也会生出万丈豪情。可是国泰民安的背地里,也有许多看不见的不公。这对于他,对于很好大人来说,都只是一件小事而已。微不足道。可是,魏钰却不能不去管。如今眼看着辽东的治理还是有效果的,魏钰便打算在其他地方也尝试一下,若是效果也不错的话,那就直接推广至全国。第二天的早朝上,皇上重点表扬了辽东的情况。朝上的其他人,齐齐的转过头看着谢当检。谢家这一家子,当真是叫人羡慕。从前好歹还有个谢当苟拖后腿,如今竟然也崛起了,而且隔三差五的就被皇上提起来,可见皇上待她,圣眷优渥。辽东那种地方,以往都是被贬谪发配的人,才去那里为官。可是谢当苟那认真算起来,应该算是临危受命。他们一家子都在那儿,偏偏皇上还如此信任。虽说不曾有师徒的名分,可谢辞渊也是实实在在的教导过皇上的,是有师徒的情分在的。这个事儿,就是先帝,也是认可的。如今辽东那边,各种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其他人看着心里酸的不行,却也于事无补。听着别人一说起谢辞渊和谢当苟就是夸的,对待谢辞渊他们是服气的,也是没话说的。可是对于谢当苟,不服气的人可就多了。要不是有皇上的信任在,有谢辞渊的基础在,有成王的威信在,这些改革他弄成功,十年八年都不可能。说不定最后还会被坑的灰溜溜的回来。今日皇上又提起了谢当苟,而且还是全都是夸的话,这让朝臣们心中都开始想远了。难不成,是辽东那边又闹出什么新动静了,皇上想要在京城也试试?说实话,就大靖朝现在这势头,皇上哪怕什么事儿也不干,这国可能也灭不了。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也确实是不想折腾了,可偏偏他们摊上了一位就喜欢折腾的皇帝。果然,话题由辽东引向了别的地方,这治安问题,哪怕是在京城,都存在一些问题。于是他们的任务又来了!下朝之后,官员们三三两两的走在一起。从前搞党争的那一批人,死的死退的退,后来提拔上来的人还有党争没有受到波及的人,都知道新帝的手段,倒是不敢再动其他心思了。他们只想着老老实实的当官,然后告老养老。偏偏这皇上事儿贼多。“唉,从前我还觉得,我的这俸禄领的有愧,现在想来,我从前实在是太天真了。”“如今皇上交代下来的事情,当真是多。也不知道皇上咋想的,难道是真的想要将咱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建设成大同世界?这怎么可能?”“说不定就是被谢家那个谢辞渊忽悠的。”谢辞渊正在岛上老老实实的种地呢,忽然就打了个喷嚏。他紧了紧身上的衣服,直觉是有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这几个人还在感慨俸禄太少,活儿太多,想搞点儿其他收入吧,也不敢。新成立一个部门,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能,有什么权利,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还得注意,它的权能不能跟现有的其他部门重合了,总之还是需要好好研究一下的。监管方面也需要想清楚。最近这段时间,各部官员都在开会,尤其是吏部和兵部,天天都在加班,回去别说软玉在怀了,躺床上直接闭着眼就能睡着,第二天一大早又得爬起来。有时候好不容易散会早,能早些回来,还得去书房继续工作。这官儿当的,可真是太累了。从前只听说过勤政务实的皇帝,最后累死的,可当官儿的也能这么累?明儿早朝的时候,必须得跟户部尚书提一提,让他带头上折子,请皇上给他们加俸禄。不然,这日子可真是过不下去了!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探索和研究,基本的方案是拿出来了,皇上看过之后没有异议,就打算在京城和距离京城最近的几个城开始实行,这样以便于中央管控。若是出现了问题,他们也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忙完之后,看到皇上确实是要实行的,他们立刻又行动起来。读书人家,家里总有那么一两个考上进士,但得的缺不那么好的,这次可不就是个好机会?第155章 往来鸿儒都是些久经官场的老油子, 如何能看不明白,这新部门手里握的权利可大了。到时候,将家里的子侄安排进这样一个实权部门, 也是不错的。不过他们也不敢将这种事情做的太过火了, 皇帝的雷霆震怒他们都有见到过,实在是太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