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这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睢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
而丁田身为云骑尉,他的祠堂要比平民百姓的高二尺,作为“有爵位人家”的特殊待遇。
祠堂多数都有堂号,堂号由族人或外姓书法高手所书,制成金字匾高挂于正厅,旁边另挂有姓氏渊源、族人荣耀、妇女贞洁等匾额,讲究的还配有联对。如果是皇帝御封,可制“直笃牌匾”。
丁田家的祠堂,就真的有皇帝御封,订的“直笃牌匾”是要由礼部来制作,然后派人请回来,这期间的花费,都要丁田出。
祠堂内的匾额之规格和数量都是族人显耀的资本。
有的祠堂前置有旗杆石,左文右武,表明族人或祖先的成就。
如今丁家的祠堂前面,只有一杆军旗,乃是因为丁田因军功封爵,才有的军旗杆子,要是有人中了进士,自然也有一块进士及第的牌匾,跟军旗遥相呼应,族中人在外便可称之为“文武双全”之旺族。
一般来说,祠堂一姓一祠,古代的族规甚严,别说是外姓,就是族内妇女或未成年的小儿,平时也不许擅自入内,否则要受重罚。
在祠堂里,丁田将族长的名头,挂在了老里长的头上quot
如今按照老里长以及几位老人的记忆,记录族谱。”
有了祠堂,就得有族谱。
如今北边的村落,极少有祠堂,迄今为止,丁田只见过一个族谱,那就是白云村的云家族谱。
“我丁家,最开始只有一位祖宗,然后分为四支,四支又分成十六房。“老里长捧着一本旧书,这是丁家最早的记录人口的族谱。只是有些陈旧了。
如今起了祠堂,丁田特意用了皇帝赏赐的玉版宜,做成了好大一个族谱,题字的人是宁王殿下。
他是在哪儿都想掺和一下,明知道进不了丁氏祠堂,也要在丁氏家谱上留下点什么。
因为丁家村人少,没有人家大家族那动辄上万口子,所以老里长家就是族长,嫡支主脉;丁田的祖父丁勇那一代,就是二房,仅次于嫡支主脉。
再往下三房四房总共分了十六房,每一代都有个兄弟的那种。
丁田还在祠堂东边,开了个男子学堂,教导孩子们读书识字,分大中小班,小班学“三百干”、中班学四书五经、大班就准备考科举。
西边就是女子学堂,丁田通过王佐的关系,请来了两位同样姓丁的,从宫里放出来的,规矩极好的嬷嬷,以及四位已经上了年岁的女先生。
男子那边好说,丁田可以请人来担任山长和先生;女首这边,他就比较麻烦了“请六位来,自然有分工,两位嬷姬只管教导女孩子们规矩和礼仪,这四位分别教导她们内宅用得上的手艺,厨艺必须要有,绣花裁衣缝缝补补的也要会;另外就是看账本,经营好自家的钱财,铺子等等;最后一点,一定要会一些急救手段,作为媳妇儿的要孝敬长辈,更要知道长辈们的身体是否健康,要会煲药膳,四季要如何给家里人进补。”
其实就是一些“新娘课程”,丁家村因为出了个丁田,有不少人要跟丁家村结亲,其中女孩子的夫家条件都不错,而且丁田也知道,这个时代的女孩子嫁人就像是第二次投胎,要想日后过得好,本身也要有一定的本事。
曾经的村姑定位,明显不适合她们了,所以要有一点傍身的技能。
这六位都是王佐找来的人,恰巧都姓丁,丁田做主给她们在丁家村落了户,当族人一样的待遇,并且老里长承诺,日后她们的坟革,在丁家祖坟地里,享受丁家后人供奉。
这对六个老女人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了。
丁田的条件也不苛刻,岂能不答应甚至主动提出教导女孩子们也要识文断字,以免当了“睁眼瞎”。
丁田又想起一件事情,叮嘱所有的男女先生们“务必要让所有的孩子认识字,还要他们知道法律大青律一定要知道。”
他可不想村里的女孩子们嫁出去之后,仗着他的势,搞成“王熙凤”,在婆家作威作福还不算,什么犯法干什么,那就惨了。
几个男女先生顿时点头如捣蒜“还是爵爷想的周到”
这年头还有几个勋贵在乎犯不犯法网丁爵爷能这么想,简直是难得的聪明人
祭祖过后,确定了族谱,又分了房号,丁田才算是忙活完,不过老里长问他“是否要重新建个祖宅你家这个祖宅太不适合你的身份了。“
“报爷爷,我就是在外头当了多大的官,也还是丁家村的田儿,家里就不用折腾了。”丁田可不想扩建自家祖宅“家里祖宅的风水好着呢。”
“嗯,那也是。”老里长如今是活的越来越有滋味儿,每天都要去祠堂里看看,尤其是看到祖宗们的灵位的时候,越发的自豪了。
丁田在家里没待多久就回到了府城,第二天上差,迎面遇到了金不换,金不换就跟他说了一句话“我想娶媳妇儿了quot
一秒记住造化图小说 http://www.zaohuatu.com 免费小说天天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