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冬天很冷,天空灰蒙蒙的,西北风呼呼地刮着。我妈一边做饭一边忧心忡忡地望着窗外,不停地念叨着:“也不知道你爸什么时候回来,这么冷的天……”
那时候,爸妈做个体,编织一些柳条包装箱送到镇上的厂里,赚钱不少,但非常辛苦。柳条需求量大,泰兴是没有的,得去一江之隔的扬中买。
我爸开着拖拉机,停在江边的码头上,再只身乘着小船驶向扬中,买好柳条之后,再装船返回。
到了码头,还得一捆一捆地把柳条扛到拖拉机上,然后开回十里甸。
每次买柳条,当天早上出门,得第二天晚上才能到家。
这两天是我妈焦灼的两天,希望天上有太阳,希望没那么冷。
到了第二天傍晚,我妈便早早地做好饭,都是我爸爱吃的。
我妈把菜小心翼翼地放在锅里温着,然后倚在门框上等着,时不时地扭头安慰我和弟弟:
“再等会儿,再等会儿,你爸一回来,我们就开饭。”
直到村口传来熟悉的拖拉机的“突突突”声,我和弟弟飞奔出去迎接我爸。
我爸把拖拉机停在门前的晒场上,我和弟弟左右各抱着我爸的手臂,拽着他进了屋子。
我妈悬着的那颗心也放了下来,一边拍打着我爸身上的泥灰,一边问长问短。
我爸洗着手,笑着说:“江上风大,冷死了。”我妈说:“吃了饭就暖和了。”
我们一家四口围着小桌坐着,我爸跟我们说着去扬中的见闻,说他坐的船是人家捉小猪的船,还不时说几句玩笑话,惹得我们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