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所见之物,其实是内心之物。
也就是说,当总是看别人不顺眼,觉得别人全身都是缺点时,这些缺点也存在于这人身上。
这在心理学上叫“投射效应”。
诗人苏轼与僧人佛印是好友,有一天,他们一起坐禅。
苏轼问:“在大师眼里,我像世间何物?”
佛印答:“像一尊佛。”
苏轼打趣道:“但我看你倒像是一坨牛屎。”
佛印笑而不语。
苏轼认为自己占了上风,一回家便得意地跟妹妹说起这事。
妹妹听了噗嗤一笑,说:“哥哥,佛家讲究佛心自观,心中有佛,所见皆佛。”
有什么样的心境,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人和事。
眼里有光,目光所及皆是美意;内心无花,似锦繁花与荒芜无差。
当一个人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时,就该审视下自己,是否将生活过多的关注点放到了他人身上?
将自身的价值感寄托在别人的行为和看法上,不就等同于将幸福放在别人的手上吗?
看不惯他人,觉得无法理解他人,甚至因此看低别人,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优越感,随时都可能崩塌。
因为在产生优越感的那一刻,就已经暴露了自己的短板。
人的满足感最可靠的应该来自于内心的丰盈,若是心中有风景,懂得不断扩展自己的眼界,拥有百态的心境,便能看到百变的风景,眼前自然无是非。
3
最高级的修养,是尊重别人跟你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