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只听着,笑着点头,并不多言。
李嫂子这话,无非就是想这房子风水好,利子息。
这样的好名声穿出去,出租容易,租金都能提高几分。
李嫂子正和朵着话,院门又被敲响。刘嫂子去开门,是陆春儿拎着竹篮过来,篮子里装了一把青葱,一捆青菜。
陆春儿将篮子递给刘嫂子:“这是我娘一早买的,你看看鲜亮的很,我婆婆家里吃不完,让送些过来给周嫂子吃。”
“你婆婆也太客气了。”
朵站起身让陆春儿坐下来,她又搬了个凳子在李嫂子身边坐了下来:“昨大山抓了鱼,刘嫂子养在缸里,回头李嫂子和春儿走的时候,带些回去尝尝。”
周大山(陈松)闲暇就去抓鱼,能卖的卖,卖不完的就带回来,左邻右舍的分分。
朵爱吃鱼,院子里的大缸里一直养着鱼。
陆春儿忙摆手:“不用,怎么能每次都吃你家的鱼。我家要是想吃就去河边买,你家大山抓鱼也不容易。”
反而是李嫂子爽朗一笑:“那我可不客气,中午省了一个菜钱。”
陆春儿见李嫂子这么,脸立刻红了起来,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
朵也不介意陆春儿的话,她要给是诚心实意的给,别人客气两句也正常。
“走的时候让刘嫂子抓,现在大山他们已经不捕鱼了,家里留一些,下次想吃也没有了,得等四月了。”
劝君莫吃三月鱼,万千鱼仔在腹郑
几个妇人,着话,一起做着针线活,转就见日头已经正郑
李嫂子先告辞回家,她要做饭,孩子也要从学堂回来。
她家大子已经十二岁了,跟着男人去了衙门。
跑几年,以后也能接他爹的衣钵,在衙门做个衙役。
二子和三子都在学堂读书,不算聪明,等满十二岁,就送去学个手艺。
李嫂子自己在外面帮人介绍租房,保媒拉纤也能混点。家里的日子好过,不算富裕人家,却也能温饱。
不过今日和周家一比,心里也知道他家条件胜自己家很多。
周家两口子一直大方,不是那种家子气的。
这样的人家,要多交往。
李嫂子欢欢喜喜回家做饭,中午就和家里男人道道,给周家看着有没有房屋买卖。
这样,家里又得多一份进项。
李嫂子走了,陆春儿没走。
她家里有人做饭,又怀了身孕,自然更是什么活都不用干。
原本婆婆还想给她上规矩,见她娘三两头送东西来,婆婆的嘴也被堵住了。
刘嫂子去做饭,周婆婆去灶房帮忙烧火。
朵和陆春儿着话,见她怎么做饭了还不走,心里正奇怪。
就见陈松推门走了进来。
眼看陆春儿眼睛一亮,朵心里咯噔一下。
这女人,来她家坐着,原来就是等陈松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