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威武,小曲爹霸气!”
“哈哈哈哈哈直接甩出钢琴曲我是没想到的,为成为钢琴家而奋斗了好几年的我听了这首曲子差点当场跪!流行歌曲和钢琴谱曲其实是存在位格差距的,相当于楚人拿着冷兵器准备大干一场,然后看到羡鱼缓缓掏出了一把ak……”
“羡鱼,永远滴神!”
“作为齐人,本来就是看戏,结果没想到这戏才刚开场就高潮了,这条鱼太恐怖了!”
“不吹不黑,羡鱼这首《梦中的婚礼》可以直接冲击曲爹了吧?今年的作曲奖或许可以考虑一下。”
“作曲奖很难,一般得古典钢琴才行,《梦中的婚礼》属于流行钢琴中的,羡鱼老师这首曲子接近封神了。”
“封神是迟早的事情,别忘了,羡鱼老师今年才多大啊!”
“……”
林渊被这热闹劲儿吓了一跳,旋即想到了什么,又释然了。
很正常。
虽然《梦中的婚礼》不是逼格最高的古典钢琴,但也恰恰因为这不是古典钢琴,所以才能这么成功。
换个说法。
如果普通人第一次听《梦中的婚礼》,和巴赫随便一首赋格对比,谁要是敢说巴赫好听,那绝对是在装逼!
而且极度的装!
可能有人奇怪,论逼格和档次以及作品内涵等等,《梦中的婚礼》怎么跟巴赫比?
就好像你拿梵高的作品和一些极为精致且华丽的绘画作品对比。
普通人只会觉得梵高画的一塌糊涂。
当然没法比,也不用比。
因为巴赫是弹给专业人士听的,普通人听古典,不是听不听得惯的问题,而是根本不买账。
所以普及度最高,大众传播度最广的曲子,大多是烂大街的《梦中的婚礼》等等。
不过这里的烂大街并非贬义,而是说因为曲子太通俗,以至于很多人耳朵听出老茧了。
任何一首能让人耳朵听出老茧的作品,都不应该被装逼人士去否定什么以凸显自身的与众不同。
这里只是想说明,《梦中的婚礼》能够火,是有其原因的。
有个说法是,算上不经意的条件下,天朝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听过这首曲子!!
所以这首曲子可以理所当然的炸裂!!
翻看了一会儿评论,又在网上冲浪了一会儿,林渊注意到了《文艺报》对自己的报道——
好家伙。
头版头条。
这可是文艺界最权威的媒体报道,羡鱼还是第一次登上这个媒体的头版头条。
更厉害的是……
副版面,也就是占比第二的版面,报道内容也跟羡鱼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