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2章 登月(2 / 2)

  区未央抚摸了一下头发,矜持的说道:“希望能找到一些瑕疵地方,方便我们继续改良技术。”他依然担任着灵犀计划的首席科學家职务。

  灵犀计划也依然存在着,并不会因为技术开发成功,项目组就随之解散。

  暂时的量子通信技术,还有许多瑕疵,尤其是十米撞球的超大体积,对量子通信的限制巨大,如果能减少一半的体积,至少能让息壤号再多搭载十名宇航员。也就是说,一个十米撞球终端,就占掉了二十名宇航员的名额——算上宇航员本身和所需补给。

  不过想要减少十米撞球的体积,需要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个是十米球技术进化到五米球,乃至一米球,再一个就是找到新的方法进入能量层,这样就能无需借助光笼技术,不用费力维持十米撞球中的小号超级环。但这些已经不是灵犀计划本身可以完成,需要金乌计划(可控核聚变项目)和南天门计划来实现。

  “能把终端体积缩小,就最好了。”工作人员笑道。

  区未央摇头:“那得指望杜院士他们了。”

  “不能解决终端体积的话,那就没啥要改良的了,现在的通信质量,我们都很满足,比以前用电磁通信简直好得太多了,到现在一次断线都没有发生。”

  一名工作人员补充道:“真要说有什么的话,就是通信转化还是有点滞后。”

  息壤号的通信并非只有十米撞球的量子通信,还有常规的电磁通信,因为量子通信只能在两个终端之间进行通信,所以终端之外的通信依然需要电磁通信。这就需要把电磁通信,转移为量子通信,再通过十米撞球进行传输。所有的问题,都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发生。

  区未央表示道:“集成度还是不够,我们回去后会对十米撞球进一步改良,争取把两种通信的转化方式,集成到十米撞球上,这样应该能进一步压缩飞船的通信设备体积。”

  ……

  转眼三天时间就过去了。

  航空港指挥中心重新变得气氛紧张起来,大屏幕上显示着息壤号的方方面面情况,随着工作人员的不断汇报与指挥,息壤号成功在三十八万公里之外的月球背面着陆。

  当飞船的底座与月球土壤亲密接触时,摄像镜头的晃动,又一次将大家悬着的心提起来。

  不过紧随其后,飞船开始自检,宇航员们也纷纷检查各自的岗位,得到了满意的答复——息壤号平稳落地,一切数据正常,船体没有任何破坏。

  “穿好宇航服,接下来我们执行第一次舱外作业!”船长大声的呼喊。

  宇航员们纷纷穿上新材料制造的宇航服,采用全新液汞合金丝线编制内衬,轻便超薄的同时,具有极强的防护能力,子弹都打不穿。并且与传统宇航服臃肿的结构相比,新材料宇航服就像是偏厚的外套,尤其是呼吸面罩,紧贴口鼻位置设计,抛弃了臃肿的大玻璃头盔。

  视野部位的曲面玻璃直接贴合眼睛部位,显得相当酷炫。

  “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这里是息壤号,正在装备执行第一次舱外作业,请求下达许可指令。”船长带着几名穿好宇航服的宇航员,站在了舱门口。

  航空港指挥中心立刻回应:“同意执行操作,请派遣测试员进行十分钟测试,结果完好之后再以小队的方式进行作业。”

  “收到,收到,测试员已经做好准备,下面开启舱门。”

  咔嚓!

  滴滴答答。

  三重气压舱门很快打开,一位测试员缓缓迈步走出飞船船舱,然后一脚踏在了月球的土壤上,踩下一个清晰的脚印。距离阿姆斯特朗1969年7月21日踏上月球,这是人类时隔六十多年,再次踏上月球这颗陪伴了人类漫长文明史的星球。

  咔嚓!

  图片被相机拍下,然后传回航空港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的负责人,立刻与外宣部门联系:“登月照片已经拍摄完成,可以对外宣传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