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四年秋, 涛水入石头,漂杀人户。商旅方舟万计,漂败流断, 骸胔相望, 江左虽频有涛变,然未有若斯之甚。
石头城遭此类劫难, 亦非首次, 朝堂之上并无多少惊诧之意,只谈论起当晚巨风,众人方心有余悸, 感慨良久。既司空见惯,朝廷依照以往赈灾之法,先遣使检行赈赡, 发放救济物资, 至于百姓浮尸过甚, 高陵附近两千余株大树毁坏殆尽,一时难能诏赐死者材器,又恐引起后续瘟疫等乱事,遂下诏统一就地掩埋。
待有人提及开仓赈济百姓之时, 众臣之间忽发出一阵微微的骚动,这其中,自有一半人不知内情, 只跟附和此举势在必行, 然另有一半默不作声, 并无表态之意。英奴发觉气氛中不妙的端倪,却只把目光在成去非身上淡瞥一眼,任由底下喁喁私语半日,才看着顾曙问道:
“顾尚书来算算这调取账册,臣才知失察至此,官仓储粮实际数目,同归档账册所记,天壤悬隔,臣有罪,罪在臣躬一人,尚书百官之本,国家枢机,宜以通明公正处之,而臣不明不察,有负圣托,还请今上降罪。”
便是他这人,说起套话来,也是让人害怕的,英奴冷冷瞧着他,说了这半日,雾里看花水中捞月般,到底是何内情,他成去非为何不再说清楚些?
脑中一转,很快清明,好一个百官之本,录尚书事的又不是他,他反倒大包大揽把罪责扛下来了,虞仲素不是韦公,即便当下人人也要尊称一声“虞公”了,大司徒就坐在前头,成去非话已至此,录尚书事的几位还坐得住吗?
果不其然,中书令张蕴很快接言道:
“尚书令当把来龙去脉说明白些,御前奏事,岂能语焉不详?”
话听着有几分不客气,可张蕴神情却恳切,成去非微微颔首,“官仓一事,当由廷尉面圣直奏,非臣职责,臣所言,乃台阁之过。”
言毕顾曙只好出列:“臣有罪,度支岁入有常,现当事物繁多,臣有失细密,致碍当务之急需,还乞今上降罪。”
这是查出什么来了,一个个的,尽在这里装正卖勇,英奴焉能不知?成去非挑这个头,他尚书台一众人自然紧随其后,还不知道这番话到底是针对何人而发,却偏要说的处处替君父着想,言臣子之大义,横竖官仓的事,同朝堂之上这众卿家脱不了干系,是故大司徒光禄勋大夫司隶校尉等人毫无动静?倘真无干系,成去非缘何当众提及?
尚书令到底是精明啊,英奴心底幽然叹息,他有意借题发挥,却又只肯蜻蜓点水,好似一枚石子轻轻巧巧落入水中,早搅乱一池子人心,自己置身事外,大有等人入榖之意。众人见他所言不过冰山一角,知情的不知情的倒出奇一致地沉默,眼下谷粮正是敏感之事。一时殿中寂寂,连呼吸声都能教人生出几分焦躁。
“既如此,廷尉也有罪,一件事,这才多久,就弄得自相矛盾,先言官仓满库,后云账目有错,许自有疏漏之处,却不能不说亦有欺君之嫌,廷尉署这是如何当差的?还请今上明鉴。”虞仲素慢悠悠接了话,不无道理,众人只点头称是,一时又交头接耳窃窃私议起来。
成去非并不接这茬,只道:“廷尉如何奏事,今上又要如何鉴察,不是臣等此时所能妄自臆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