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五年八月, 高僧支林携释迦牟尼遗骨入建康,天子御楼以观,迎奉宫中, 又令诸寺递迎供养。天家尚如此, 又有百官推波助澜,一时间, 百姓解衣散钱, 自朝至暮,老少奔波,转相效仿, 唯恐后时。
之前普天同庆的军事大捷,勾栏瓦肆间传颂的征北大将军如何于肝髓流野中裹血力战,又是如何兵不污刃解徐州之险, 那一张张嘴, 如何斗唇合舌, 犹如亲历,凡此种种,已然电流星散,百姓永远是最易受鼓舞的一类人, 亦是最易遗忘的一类人。
黎庶赤子,向来如此天真烂漫,如此抱素怀朴, 无论何种情绪, 皆可煽动, 并亦可迅猛间星火燎原,控无可控。
如今,一项焕然一新,更为动人心弦的盛事,很快让黎庶忘却之前还挂于嘴边的守关将士们是怎样的代马依风,那种令人陡生酸楚的心境彻底为之一变,无人再肯去思量细节浪费口舌,因为佛心慈悲,因为他们亦可亲眼瞻仰,时未和,岁不稔,却也无碍天子脚下呈现给世人的便是东风入律,击壤而歌的热闹光景。
而此时最终给征北大将军所赐下的军功封赏,黎庶虽已无所容心,百官却做不到如泣草芥。天家所能给予成去非的,在朝堂上一番虚与委蛇之后,终由天子赐下诏书来:
并州既平,拜为骠骑将军,领并、司、兖、徐五州刺史,兼护羌校尉,加行都护、假黄钺,录尚书事。
如此相看,赏赐不可谓不厚,然明眼人皆看得更为清楚的是:圣天子并未授下开府治事之权,而三录并置的录尚书事,如今更是分作四录……至于并凉等地的都督军事权,真正忧患处在于:卫将军成去远既留在凉雍之地,如今成去非又兼护羌校尉,实则为其上司,成去远如何慢慢接替当初周休将军之大权,只是时日问题;而并州大地,留有尚书令私人多少兵部,中枢尚无人能清,至于尚书令在此一役中,如何同富贾往来,以全其功,在日后的漫长光阴里,也自能招兵买马,以壮其势。如此看来,此刻天子及百官方有所领悟,有所明白:年轻的尚书令,已然趁国朝掌军事至高大权的周休骤去后,借平并州建立起自身的军功威望,乃至博得相应人心,使成氏一族发迹的西北大地在时隔经年后重新悉数纳入所控之间,至此,成去非回朝当即所上奏表中提及的两人刘谦刘野彘,分别以一文一武姿态总领并州实际事务,又有韦少连等素与尚书令往来密切的武将亦上表奏请留守边关,如此罗列,也成为中枢不得不接受的建言,而至于司马门内,虽中领军成去甫因罪卸职,但禁军既是当初钟山事后重新编排,其中有尚书令何许私人,亦是扑朔迷离,且走了中领军,左将军成去之却日渐成长,成家小公子素有其兄之风,假以时日,会是何等光景,并非时人所能预料。
就在散朝的漫长宫道上,成去非无心去听那些善意恶意夹杂的揣测度情,年轻的尚书令还有心事未了,则是为百官所不知,不解,不肯的。只因蹈锋饮血者为他,他的心要作痛,他的眼要发酸,以至于他同挚友都未说上几句体己之辞,司马门外的赵器驾车已在此等候如昔,众人只能见尚书令形色匆忙而去,徒留一地私议未尽。
街市上佛事正盛。
只言片语不可阻挡地送入成去非的耳中:
“殿下且割肉敬奉佛骨,我等草民又吝啬什么?”
“你家大郎能平安归来,不是佛祖保佑,又能是谁?怎么李家的儿郎就死在了并州?还不是因你平日吃素心诚?”
“我那媳妇久不能生子,今日回去,便让她割肉供奉……”
帘幕微动,只时不时闪出一条缝隙,成去非并不能看清来往行人神情,那话语亦来往不断,他终掀开一角,望到一线青天,数点白云,鳞次栉比的房屋,以及同天子百官一样护持正谛,大行布施的百姓。佛骨来京当日,天子亲自着不等阿宝推辞拒绝,折身大步去了,徒留阿宝愣在原地,捏着那块美玉,再次嘤嘤哭泣了起来。
成去非回到乌衣巷时,虞府下的帖子刚到,高僧支林赴虞家之宴,大司徒这是请他过去与会。大司徒曾多次赴庐山拜会支林,如今支林应其所邀算是礼尚往来,支林已于宫中讲学三日,天子、太后及后宫女眷,无一不参会聆听高僧讲道,这接下来,便轮到各大世家了。
屋里已点了灯,成去非立在屏风后边换衣裳边吩咐赵器:
“我不回帖子了,你去虞府知会一声,说我马上就到。”
赵器知他并无此种喜好,不知这回为何答应得如此爽利,正欲领命而去,成去非又喊住他:“找个婢子问问殿下的意思,帖子上请了殿下。”
虞府既请到高僧,他府上本就喜谈玄说易,常高朋满座,今晚定更是宾客如织,既如此,殿下虽是金枝玉叶,但终归是女子,此等场合,殿下要如何出席呢?赵器摇首叹气,匆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