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和王妃只是兴之所至,在这里用膳,店家不必赶人。”萧天湛说道,正值秋闱,京中举子甚多。
如今还有兴致在京城逗留用饭的,多是考的不差的举子。以后,很大可能会驻足朝堂之上。萧天湛没想过一定要收服他们,但也不愿意太早得罪了人。
要知道,文人都是有傲气的。官员还好说,在宦海中沉浮久了,文人的清高气节早就消失大半,刚读书还没有来得及进入官场的。最是清高自傲,恃才傲物。
人都是矛盾的,读书人也一样。
一方面,他们看不起权贵,谁都不放在眼里。甚至,自命清高,对许多朝臣不屑一顾,不为五斗米折腰。平时聚在一起,总是将自己表现的多高洁。
让他们向权贵低头,趋炎附势,讨好王公贵族,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另一方面,他们也汲汲营营,想要投身官场。平时唯恐做一些有辱斯文的事情,也最容忍不了受辱。然而,在科举时,受到的委屈还少了吗?
例如会试,进入考场前,会被人各种盘缠。而负责盘查的,多是大字不识的粗鲁士卒。他们对所谓举子毫不客气,必要的某些检查,让人实在难堪,普通人都受不了。偏偏自尊心强烈的举子们可以忍气吞声。
诸如许多,不胜枚举。
萧天湛主动放低了姿态,显得平易近人。也因此,让那些举子也蠢蠢欲动起来。
萧天湛若是表现的高傲,举子进士们对萧天湛的态度定然也是不屑一顾。只是,萧天湛态度颇好,这就让他们心思活泛起来。亲王有多尊贵,大家心里都是明白的。能搭上萧天湛的路子,他们扶摇直上还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要知道,他们极端清高的同时,也是极端热爱权势的。读书人的最终目的,不都是为了出仕吗?为了出仕,看起来文弱的读书人不知道做了多少可怕的事情。
“我等早便听闻睿王殿下仁厚待民,今日有幸得见,果真如此!”立刻有人站起来,夸赞道。“本王和王妃只是兴之所至,在这里用膳,店家不必赶人。”萧天湛说道,正值秋闱,京中举子甚多。
如今还有兴致在京城逗留用饭的,多是考的不差的举子。以后,很大可能会驻足朝堂之上。萧天湛没想过一定要收服他们,但也不愿意太早得罪了人。
要知道,文人都是有傲气的。官员还好说,在宦海中沉浮久了,文人的清高气节早就消失大半,刚读书还没有来得及进入官场的。最是清高自傲,恃才傲物。若温倾羽真的成就三元公,一些稀有的笔墨纸砚,用在温倾羽身上也没什么。他可是萧国的荣耀,不能让他国小看轻视了去。
若遗憾没有成就三元公,温倾羽以前的成绩,也足以说明,他可以成为国之栋梁。再者,温倾羽的父亲是礼部尚书。那些东西,全当是安抚老臣!
说起来宋清莹做事,有的时候让人觉得挺无厘头的。但较真地说,她总是能将事情办好。
温夫人上门求见宋清莹,且聊了许久的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不少人等着看笑话,最后看见宋清莹安然无恙地回来,纷纷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
温府对宋清莹被宣进宫的事情也有所耳闻。礼部尚书在朝堂上浸淫多年,礼部尚书温夫人对政治极其敏感,都狠狠替宋清莹捏了一把汗。
最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不由让人高看起宋清莹这个人来。
能在皇帝面前如鱼得水,化险为夷,能是一般人吗?
“月梓,我勾画下来的这些人,你命人送些贺礼过去。”宋清莹回到睿王府,忙起了其他的事情。
温倾羽是会元,前途无量。可这并不代表着别人就不重要了!温倾羽压住了别人的风光,然而,朝堂上,看似不起眼的小卒,往往可以掀起惊涛骇浪。
只是,不是会元,得到的待遇终归不一样罢了。她名单上勾画的符号有所不同,不同的符号标注了该送什么样的贺礼。
她想要交好的,送的东西自然是对方需要的。有些因为表面功夫而不得不送贺礼的,挑选出来的东西大多是华而不实的鸡肋。
月梓虽不比水佩得宋清莹喜欢,但她却比水佩靠谱多了。事情很快被落实,贺礼第一时间送达了各府府邸。
值得一提的是,宋清莹给谭思平也送了礼。
谭思平果然是当初在醉霄阁被为难的书生,他的成绩天赋本都不算好,至少,比起各大天才豪杰来说,有些不够看的。自家有些小钱,小富即安,他没有什么上进心。读书也不如寒门弟子来的勤奋。
然而,不知道怎么回事。离开醉霄阁之后,谭思平忽然发奋起来。此次桂榜上,他的名次还算颇为靠前。
不打不相识,曾经有那么一段缘分。得知他高中,宋清莹自然不吝啬于送他一些好东西。
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读书的人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谭思平在京城熬到秋闱的时候,已是囊中羞涩,颇为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