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用回来,就几乎能够断定,他的妻子一定会改嫁。虽然和她相处时间不多,但是他早就看出来她的为人。有他在,每个月都汇钱回来,家里条件比村里大部分人家都好,她就会好好过下去。可是他一旦不在了,就算是有烈士津贴,她也是熬不下去的。
“我想过,可能我回来的时候,孩子娘都已经带着他们改嫁了,他们说不定已经改了姓,叫别的男人爹,根本就不记得我了……”
赵丽芳在心里哼了一声,那你还是把原主想的太有良知了。她是改嫁了,可是孩子却一个都没带走。到你回来的时候,三个孩子就剩下了一个殷小虎,还是留下了终身残疾,再也不愿意和人交流的殷小虎,跟现在这个活泼单纯的小老虎完全不是一个人。
“说这些干什么?都过去了。”赵丽芳语气冷淡,她可没有兴趣跟殷秀成讨论他的妻子。
殷秀成感觉到她的语气,睁开眼睛看着黑暗中的房话高声大嗓,大事小事都一惊一乍,还有点占便宜的爱好。
上次她找理由进了赵丽芳他们的房间,嘴里就唠唠叨叨说了半天,说她丈夫只能分一个一居室,一家三口挤在那么小的地方,比乡下房子小多了。说赵丽芳真是好命,殷队长人长得好,脾气也好,还能分这么大的房子……也不知道是抱怨还是羡慕。
昨天赵丽芳穿着那身“时髦”打扮出门的时候,常大嫂正好出门看见,当时就拍着手叫起来:“小赵同志啊,你这一身得花多少钱啊?你家殷队长可真舍得,给你买这种好看衣服,就是这裤腿这么大,能干活吗?就在炉子前面站一会儿,就得把炉灰都扫干净了!”
当时赵丽芳就笑着回答说:“好看吗?常大嫂快让大哥也给你买一身,我看你穿上得比我好看多了。”
常大嫂就咕哝着回房间去了。
赵丽芳虽然刚来几天,也听楼里八卦的家属说了,常大嫂的男人一个月的工资有一半都寄回家给爹妈,养活下面的弟妹。常大嫂常常因为这个跟男人吵架甚至打架,她连吃肉都不太舍得,怎么会去买这种华而不实的衣服呢?
原以为常大嫂得好几天不过来找她搭话,谁知道才过了一个晚上,人家就满血复活了。
“嫂子好啊,我买菜去。”赵丽芳也笑脸回答,不管心里怎么想,在单位家属房里,总要把礼数尽到了,不能让人抓住把柄。
她转身锁门,常大嫂就笑着凑上来:“小赵同志,你家里有蒜吧?俺家那口子就喜欢这个,菜站里这两天都没了。”
这个年代,邻居拔根葱拿头蒜,真不能算啥,不过据说常大嫂经常这么做。赵丽芳也是暗自摇头,进屋给她拿了半个大蒜头,才锁上门下楼。
菜站还没开门,供销社偶尔供应一次鱼,也都是冻得硬邦邦的带鱼,凭粮本购买,好点的能卖到三四毛钱一斤,可还是供不应求。
这个时侯突然想买鱼,也只有去黑市才有可能了。
殷秀成和林大新聊天的时候提到过黑市的事情,赵丽芳在一边竖着耳朵全都记了下来。
黑市就在南和县城人民公园对面的一个胡同里,那里前后通达,有不少小胡同交汇在一起,一旦有动静,便于逃跑。
赵丽芳走进胡同里,看见一个蹲在胡同口玩石子的少年,就蹲下来对他说:“你是强子吧?我是林大新介绍来的,你知不知道谁家有好点的鱼?”
林大新说过,黑市是有人暗中组织的,几个主要的入口都有人把守望风,一有不对就会发出信号,里面的买家和卖家就会立刻收拾东西溜之大吉。赵丽芳心中猜测,林大新应该也插了一手。
此时的法规是,凡是无证的单位和个人,都不允许从事商业活动;凡是地下工厂、地下商店都必须取缔。投机倒把会被当成资本主义复辟的行为,涉及到路线斗争,性质非常严重。
所以大家都小心翼翼的。
不过林大新的名字显然很管用,强子一听态度立刻变了,带着赵丽芳穿过了几个小胡同,把她带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院子里。
“韩哥,有人买鱼!”强子吆喝了一嗓子,小院西屋里有人应了一声,强子就撒丫子跑了。
西屋走出来一个青年,赵丽芳看了一眼,就轻轻蹙起了眉毛。
青年个头很高,皮肤晒得有点黑,但是五官非常英俊,是“刀削斧凿”长相的具体例证。他身上穿着黑白条纹长袖上衣,袖子捋起,系着一条长围裙,看见赵丽芳先是一怔,然后就笑着迎上来:“您来的真是时候,昨天晚上刚到了一批黄花鱼,新鲜得很!”一口京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