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天二月初二,龙抬头。辽东有句谚语,叫: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农家在这天会烀头、炒豆子、烙饼,也有的地方会摊煎饼、炸油炸糕。
过了二月二,就真的是年也跑了、节也了了。
有的人家孩童淘气,父母就会告诉他,过了这天若是再闯祸,那就该挨打了。正月图意一年顺当,所以不管孩童如何淘气,大人都不会打骂他。
今年的年景很特别,龙抬头的日子立春。立春也叫打春,打春阳气往上走,所以天再冷只冻人、不冻水。人们在这天之后,棉衣、棉裤万万不能脱,春冻骨头冬冻肉,可不容小觑。
天还没亮,佟雪莹家的烟囱就开始往外冒烟。吴氏特意起早、点火,然后再回去被窝补个回笼觉。为的就是早上能让慕容老爷子吃上这口卤肉。
辰时,佟雪莹悠悠转醒。昨天晚上睡得虽然晚,不过在生物钟的影响下,还是让她如平日里的时间起。小七早就起来了,自打跟二位老爷子学功夫后,寅时就去那边扎马步,冬夏不停。
吴氏也从被窝醒来,看到她正瞪眼睛看棚:
“丫头,我听云说明天他儿子就走,你是不是作坊有人要去京城”
佟雪莹听了这话抬起头,看着他认真的样子点头说:“嗯,是啊,怎么了?老爹有事儿?”
“有点儿。”董老爹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放在案子上又说,“这上面写了地址,你让人去这里买黄酒。鹿胎膏里得加点些黄酒,咱这儿卖的不行。”
“哦,成。我到时候跟二喜嫂子说下,让她给带回来。一坛子够不?”边说边用盖把盆盖上、醒面。然后又伸手,把那张纸折好揣进腰间。
董老爹喝了瓢井水,长舒口气,道:“够了,一坛子足够。你让人去京城,可以把柳贵家的带着。锻炼锻炼,日后也是个人物。”
这样的提议很不错,佟雪莹很是赞同地点头,可随后又摇了摇头。多去一个人无所谓,可就是……她要是走了,那三个孩子怎么办。
帮忙照顾没什么,就怕孩子想娘。
“你这丫头顾虑什么老头子我都知道。我是这么想的,三个孩子,俩小子跟我们,白天跟小七一起念书。晚上过去那边睡觉。至于那个丫头,你就照顾着。”
董老爹很是贴心,把所有的事情都替她想好。佟雪莹比划一个“ok”的手势,继续忙活。
吃过早饭,两位老爷子便带小七去了镇上。要盖学堂,砖石木料都需要买,难得有点事儿做,两个人都不想借他人之手,所以打算亲力亲为。
慕容枫跟朱四爷不放心,二人随后跟着过去,帮忙看看东西、也怕他们累着。吴氏在家收拾厨房、家院,佟雪莹也没闲着,去作坊那边说派人去京城的事情。
年前就跟刘全和还有杨氏打过招呼,所以倒也没费多少劲儿。唯独柳二嫂这边,她有些担心。做娘的,没有谁能舍得离开孩子,而且还是那么久。
当初她去霆阳县时,后期就特别的想孩子,那个滋味她特别理解。可没想到,只跟柳二嫂提了个头,她便已经满口答应。弄得小妮子都有些不自在,握着她的手,解释着说:
“嫂子,你可以拒绝的。这个只是我自己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就寻思让你……”